在上司面前“愚笨”一点又何妨(1 / 1)

上司喜欢对公司和自己衷心的员工,所以,那些踏踏实实干活、老老实实做事的员工会更受到老板的厚待。而对精明能干的人既会欣赏,也会有所顾忌。

“蠢笨”的人不是凡事都做不好,给上司捅娄子的人。他们看起来笨手笨脚,却能将工作都按时完成。任何上司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属在能力上超过并取代自己。适当的时候让上司高你一筹,胜过你完成艰难的任务。

对于身在职场的我们来说,愚蠢一点,笨拙一点,那么我们在上司面前才会没有危险。

不要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讨好君上、固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就身退了呢?立了功,的确说明你是有才华、有智慧的,可是你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要恰到好处地把功劳让给上司。

经常听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领导无能,就算他们真的“无能”,也还是你的领导,除非你辞职不干,否则你就要承认他是你的上司,就需要你假装“愚蠢”来推显上司的过人之处。

王浚是三国末期的西晋名将。公元280年,他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国家归于统一。没有想到王浚刚刚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被人以不服从指挥和抢劫珍宝为由诬陷,要求将他交有关部门论罪。

这让王浚感到非常畏惧,他想起了邓艾的悲剧:当年,消灭蜀国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得胜归来之后被谗言陷害而死。他害怕自己和邓艾的下场一样,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却遭到周围人如此待遇,便伤心不平,每次面圣,都一再诉说他伐吴之战中的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

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您的功劳固然很大,可惜却不会韬光养晦,难怪受人排挤!”

王浚问:“此话怎讲?”

范通说:“当您凯旋之后,应当闲居家中,也不要处处都提你以前的功劳,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圣明,诸将努力,我并没有什么功劳!’这样,你就能避免灾祸。”

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没有了。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性的弱点,上司更是如此。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手下,他便高枕无忧了。有功归上,正是为了迎合这一点。

所以,要想在职场上顺利地生存下去,聪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愚蠢”来反衬上司的高明,从而获得上司的青睐与赏识。比如当自己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先不急着去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上司,同时,再抛出自己相比起来特别“愚蠢”的意见;当上司在谈论某方面问题时,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自己太笨没有上司反应快,并且带头叫好。时间长了,在同事之间也许形象不佳,但却让上司倍加欣赏。而这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却常常最先得到领导的提拔,因为对上司来说,这样的人更有利于他的事业。

所有的上司,即使非常欣赏下属的才华,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下属风光无限,而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办公室里,上司最爱面子,如果你不懂得适时给上司出彩的机会,那自己在工作上也无法出彩。这是一个“共赢”的时代,如果你的适当“愚蠢”给上司创造出了让他表现的机会,那么上司也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你的地位定会“水涨船高”。

小张和小王两个人都是某办公室领导的秘书,才能都不相上下,所以两人谁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个人在给领导写演讲稿时,做法却各有千秋。

小张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领导根本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相对于小张来说小王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低效,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经领导一点拨,小王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做到二稿通过。

几年后,小张仍在秘书的位置上,依然如故地写着他的稿子,而小王却早已经另有重用,高升一步了。当初看似比小张“笨”的小王如今却飞黄腾达了,于是有人就问小王其中的奥秘。早已不再是秘书的小王微微笑了一下,回答道:“如果你的水平能与领导一样高,甚至比领导还高明,那要领导干什么?”

想一想,当一名上司发现自己属下的一个错别字的时候,那么他的自尊与威信不就很恰当地表现出来了吗?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才能得到满足。而那时,你的位子和前途才有保证。上司交代一件事,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上司还高明,那么这样的属下必然不会从上司那里得到什么好果子。如果换一种做法,适当“愚蠢”一下,留下一点“瑕疵”,让上司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你完成工作,他赢得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思路启示

领导未必样样行,但是他能够领导你,指挥你,就说明必然有不寻常的一面。所以,适时的“蠢笨”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