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无遮拦容易伤人(1 / 1)

口无遮拦是说话中的大忌,不仅让人难以接受,还会伤害你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在求人办事时,尽量将话说得含蓄点,委婉点,点到为止就可以了。这样既能给双方留下考虑的空间,其言语也容易让对方接受。

在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说话比较直接,是什么就说什么,从来都不会拐弯,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也许,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由于说得太突然、太直接了,最终难以达到目的,其结果是误人又误己。

“直言直语”本来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但在人际交往中,这种看似不说谎的“直言直语”却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

如果你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管对象是谁,不考虑说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你就会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说话伤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后果是既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别人不负责任,结果是首先伤了自己。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老百姓所尊敬的一位好官、高官。处理国家大事,他游刃有余;但是与性格不合、政见不同的官员相处,他却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爽的苦头。最典型的是对待副参知政事丁谓。

丁谓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一直都很恭谨。一次会餐,不小心寇准的胡子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不但不领情,还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这让丁谓很难为情,并由此而记恨寇准。

寇准的话看上去是一句玩笑话,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自此,丁谓处处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寇准,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不再重用寇准,寇准的政治生涯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

寇准的悲剧,其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嘴,说话太直。说话太直就容易伤人,这就意味着,在说话的时候要委婉一些,这样才能使人容易接受,也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

提起《水浒传》,人们便会想起那心直口快的鲁智深,不过,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最直率的鲁智深,有时也离不开委婉,说话也有含蓄的时候。在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为了逃避官家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持否?”

鲁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持否?”

鲁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鲁智深犹豫深思。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鲁智深:“知道了。”

对于法师的前两个要求——不近女色不饮酒。鲁智深可以办到,但对于具有正义感的鲁智深来说,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而此时鲁智深若回答“不能”,法师肯定不让其剃发为僧,这样他就无处藏身了。因此。他干脆来个灵活应付,回答“知道了”,暗示“不能持”,既可在法师面前过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正可谓两全其美。

从鲁智深和法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直率的鲁智深,也有委婉的时候。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就更要明白说话不能太直接的道理。再说,无论是谁,在人际交往之中都有不便直言之事,这时,说话时不妨委婉含蓄一些,可以利用同义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要善于给人指出一个较大的范围或方向,让人家根据提示去自悟其意,寻求答案。

适当讲究委婉含蓄的说话艺术,能使一个人的魅力变得无穷。当然,这就需要在说话时讲究一些策略。

(1)所讲的话题不能飘来飘去,也不能东扯西扯而不得要领。含蓄的话必须与“主题”相关。如果人们无法了解你所说的内容是什么,那使用的这个策略就没有任何意义。

(2)在关键问题上不可搪塞、马虎。比如,在谈论报酬时,对报酬的数目既不能太具体,也不能太隐晦,让人摸不清底细。而应该估测对方的理解能力,进而达到一种双方之间的默契,这样才有利于双方的配合。如果在关键问题上模棱两可,就激不起他人的热忱。

(3)不要故弄玄虚。朝别人挤眉弄眼,暗送秋波,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这时,你的话就有点“含蓄”过头了。

总之,在讲话时,既要避免口无遮拦的问题,还要学会去运用说话的技巧。如此,才能让对方在不知不觉间领悟你的意思,并且这种方式也能让你与他人的沟通变得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