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微杜渐”可预防“积重难返”(1 / 1)

《呻吟语》中说: “天下之势,积渐成之也。无忽一毫,舆羽折轴者,积也。无忽寒露,寻至坚冰者,渐也。自古天下国家身之败亡,不出‘积渐’二字。积之微,渐之始,可为寒心哉!”

意思是说,天下大势的形成,根源都在于积累和渐进。一根羽毛虽然轻飘,但随着数量积累,放在车上同样可以把车轴压断;一滴寒露虽然柔弱,但随着天气的渐变,同样会成为坚硬的冰粒。自古至今,无论是国家的败亡还是个人的衰退,都逃不出“积渐”二字。大恶由小恶积累而来,小恶是大恶的开端,忽视小恶的做法最终会残酷地毁掉一个国家或一个人。这里强调的是小恶的延续性和危害性,正所谓“积重难返”。

《呻吟语》中又说: “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骤多无根;渐之来也深,深则难撼。顿著力在终,渐著力在始。”

因此,为了避免积重难返的后果出现,就要学会防微杜渐,杜绝恶的出现和渐变。清代御史孙嘉淦在给乾隆皇帝的一份奏疏中详细介绍了恶习的产生、形成和危害。

在清代的众多谏臣中,乾隆朝的御史孙嘉淦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后世。雍正即位后为避免大权旁落,不惜大肆迫害屠杀诸兄弟。惧于雍正的威猛,大多数大臣在朝堂上闭口不言,以防祸从口出。在这种形势下,孙嘉淦忤逆上意,劝谏雍正帝“亲骨肉”,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凭着敢于冒死直谏的智慧和勇气,孙嘉淦的名气越来越响,到了乾隆朝时,他已名震朝野。

在孙嘉淦看来,乾隆帝和康熙、雍正帝并不一样,因为康熙、雍正两位皇帝在掌权路上经历了艰巨的努力,遇到了很多政治险阻,深知为君不易的道理,而乾隆帝自幼生于深宫、长于深宫,生活舒适安逸,再加上在太平盛世即位,一旦听多了奉承之语就极易滋长骄傲情绪,从而因行为错误导致大清帝国的前途受到影响。于是,孙嘉淦决定及时劝谏,以防乾隆帝心中骄傲情绪的滋生。1736年,孙嘉淦上了一道奏疏,名为《三习一弊疏》。在这份奏疏中,孙嘉淦说:

“今夫治乱之循环,如阴阳之运行。坤阴极盛而阳生,乾阳极盛而阴始。事当极盛之际,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至微,人不能觉。而及其既著,遂积重而不可返。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在臣民原非献谀,然而人君之耳,则熟于此矣。耳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继而木讷者厌,久而颂扬之不工者亦绌矣。是谓耳习于所闻,则鼓谀而恶直。上愈智则下愈愚,上愈能则下愈畏。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即是。在臣工以为尽礼,然而人君之目,则熟于此矣。目与媚化,匪媚则触。故始而倨野者斥,继而严惮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敬求天下之士,见之多而以为无奇也,则高己而卑人。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而以为无难也,则雄才而易事。质之人而不闻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见其所过。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行矣。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和混乱之间的循环,如同阴阳的运行规律。乾为阳,坤为阴。阳在坤阴极盛的时候开始产生,阴在乾阳极盛的时候逐渐出现。同理,国势极盛的时候,必定有邪恶的念头在国君心中滋生。这种邪恶的念头潜伏得非常微妙,以致难以令人觉察。等到它逐渐显露的时候,国君只能因这种念头的根深蒂固面临积重难返、悔之晚矣的局面。为此,国君必须要戒除三种习气的养成。

1.耳习于所闻,则鼓谀而恶直

国君道德高尚,臣僚会因佩服而出言颂扬;国君多施仁政,百姓因得到实惠而感激不已。随着国家的日趋鼎盛,臣僚和百姓对国君的评价也会越来越高。即使国君有一个小小的对治国安邦有利的举动,满朝文武和四海百姓也会为此大加称赞和讴歌。尽管臣民不是有意奉承和迎合,但国君会渐渐习以为常。殊不知,听惯了赞扬之声后,一旦听到不赞扬的话就会感到不习惯,于是开始排斥直言劝谏的人,接着会讨厌不会称赞的人,进而会疏远虽会称赞但称赞得不恰当的人。

2.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国君愈是聪明,.臣子愈是表现得愚蠢,国君愈是能干,臣子愈是感到畏惧。于是,臣子不再提出异议,处处称赞国君,把精力用在免冠叩首的礼仪上。渐渐地,国君同样会对此习以为常。看惯了献媚的行为后,一旦看到不献媚的行为就会心怀不满,于是开始排斥行为傲慢的人,接着排斥在自己面前毫不感到畏惧的人,进而会疏远献媚不到位的人。

3.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

国君以尊敬的态度求得天下贤才后,会因见到的贤才太多而不以为奇,从而抬高自己、轻视贤才;国君以慎重的态度处理天下事务,时间长了就会认为天下没有困难的事情,从而看重自己的雄才大略,看轻事情的难度。在和他人交谈时,不愿意听到自己的短处;在自我反省时,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于是,国君会变得刚愎自用,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要求臣子严格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养成了这三种习惯后,弊端就会出现:国君会因为亲近小人、远离君子而导致国家的衰败。

孙嘉淦的分析严密紧凑,环环相扣,充分说明了积重难返的危害性和防微杜渐的必要性。生活中,我们应该引以为鉴,千万不要忽视小恶,不要为大恶提供滋生、发展甚至膨胀的环境。

董仲舒说:“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积善而不知尚好,若积恶而不见则有大麻烦。一定要擦亮眼睛,见恶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