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为人处世需“谨言慎行” 第一节 未雨绸缪可避免“亡羊补牢”(1 / 1)

挽救可以减少一定的损失,但不能弥补损失。所以,当你意识到危险时,一定要果断地采取防患于未然的行动。否则,待到危险降临时,即便可以补救,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日,魏文王问扁鹊: “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道:“在我们三人中,我大哥的医术最为高明,我二哥的医术稍微逊色,而我的医术是最差的。”文王疑惑,遂问道:“既然你大哥和二哥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什么你却是最有名的神医呢?”

扁鹊毫不迟疑,微笑作答: “这是因为我们三兄弟的治病方式不一样。我大哥能够在病人发病之前找出病因并将其彻底铲除,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不会认为自己有病,更不可能尝到生病的痛苦,于是会认为他可能只懂一些调养身体的小法子,根本不会治病,因此我大哥没有什么名气。我二哥常常在病人发病之初将其治愈,由于发病之初病人的病情较轻,于是周围的人便认为他的本领有限,只能治疗一些常见的小病。而我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于是,我给病人动了大手术,使他们起死回生。他们尝到了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痛苦,而后又被我挽救,自然对我感激不尽。久而久之,我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扁鹊的分析精辟入理,他抓住了病人的心理。其实,预防的好处远远胜过治疗。当然,一个人在发病之初的确很难判定自己有病,但至少在感到不适的时候就应该去看病,尽早铲除病根。否则,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再去看病,不仅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而且有生命不可挽回的危险。

等到丢了一只羊后再把有缺口的羊圈补好,虽然能够保住其他的羊,但丢失的那只羊却永远也不可能找回来。与其如此,不如多费点心思看看羊圈,一旦发现有缺口就立即把它补好。这样一来,自然可以保全所有的羊。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然而,有些人并不愿意这样做。

一天,一人家里来了位朋友。为了能够陪好朋友,他请了一位能喝酒的邻居来作陪。用餐时,朋友对他说:“我刚才在外边的时候,发现你家的烟囱是直立的,而烟囱的旁边放置了一堆木柴。为了避免发生火灾,我建议你要么将木柴移走,要么将烟囱改砌成弯的。”此人听了朋友的话后,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后来,此人所在的村子附近刮起了大风。带有火花的浓烟在大风的吹动下急蹿至木柴上,一场大火熊熊燃起,他们家的厨房也被烧着了。最后,在众多邻居的帮助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为了表示对邻居的感激和致谢,他杀鸡宰羊招待邻居。这时候,那位曾经陪他朋友吃饭的邻居开口说话了:“其实,最该感谢的人应该是你的那位朋友而不是我们。如果那天你听了他的话,将烟囱改曲或将木柴移走,就不会发生今天的火灾,你也不用在今天摆酒席来招待我们。如果你仍不听从那位朋友的建议,火灾仍然有再次发生的可能。”

听了这位邻居的一番话后,主人顿时醒悟了过来。如果此人能够听从朋友的建议,早早动手把木柴移走,就不会损失木柴,也不会发生大火,更不会欠下邻居们的人情。

其实,生活中不乏与此人相似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防患于未然并不容易做到。通常情况下,人们容易牢牢记住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情。而当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时,人们即使听到或看到也难以留下相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吃亏在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吃过亏的人往往比没吃过亏的人更有防范意识。’ 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防患未然的措施就必不可少。虽然做这件事有点困难,但如果能做到这点,就能杜绝一切不良后果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