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学习非常用心,可她的学习成绩总在中等线徘徊。欢欢的爸爸妈妈心里着急,以为是孩子的智力有限,以至于学习成绩不好。可欢欢的舅舅——小唐老师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欢欢头脑中的知识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很多时候,她要回忆一件事情都显得很吃力。比如问她:热胀冷缩现象在哪一科中学习过?她想了半天愣是想不起来。一会儿说是在语文课上老师提到了,一会儿又说是自然课上学习到了……
小唐老师认为是知识体系的混乱导致欢欢成绩不佳。要提高欢欢的学习成绩,首先得让欢欢理清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孩子解题的过程中,信息或知识在孩子头脑中呈现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这些呈现方式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经过训练的,而是自发的、偶然的。一个孩子一旦养成不当的知识呈现方式,很可能长期在这一学科的学习上显得很吃力、表现得很笨拙。一旦孩子本人在学习中思维顿悟次数减少,失败感增加,便会产生情绪上的消极效应,从此不爱上学或不喜欢某一学科等。接下来便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知识发展状态,即越是不能顿悟的学科领域,就越不喜欢或厌烦、恐惧、焦虑等,越是伴随消极情绪的学科或问题领域,个体检索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也就越容易受阻,因而导致其在某个领域越表现出所谓“缺乏智力细胞”的现象。这是家长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 那么,如何才能把孩子从乱麻似的不良状态中解救出来呢?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孩子花时间分析自己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孩子只有形成了稳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让头脑中的知识变得有序起来。这样,孩子需要从大脑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点时,就不会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着手了。具体地说,家长应引导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1.分析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点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用知识结构图的方式画出来,形成大体的知识框架。然后,让孩子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标明它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这实际上就是在总结非常实用的规律,帮助自己轻松地应对考试,准确地识别出试题中的各种陷阱。
2.让孩子自己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
家长可以让孩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来。这可以帮助孩子清晰地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而这些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则,总会记得格外清楚。
3.把不同的知识点连起来
当孩子学了一个新的知识以后,家长应教孩子把它和其他知识连起来,检查相互间的联系是否清晰、稳定。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比较,先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类别,再从同一类知识里寻找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这样,孩子在学到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就能了解它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样一来,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就连成了片,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结构。
4.陪孩子自学新知识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可以陪他自学新的知识,抓住概念、相互关系和适用范围这几个点,让孩子自己归纳总结。把它归类,填充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图中,这样,用的时候,就能够在知识结构网络中,准确找到它的位置。
5.处理好头脑中知识的呈现方式
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关键是引导孩子把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处理好,即在大脑中把新学习的知识组合好、搭配好……然后把它存放到长时记忆当中去。这样,这些知识就容易记忆、理解,用的时候,也就容易被提取。
总之,让孩子学会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会从散乱的表面现象中看到相似事物或知识间的共同本质属性并掌握概念、科学分类、总结共同规律,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孩子若能理清自身的知识结构,用的时候自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