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平等,比异样眼光下的同情,更为珍贵。
本集导演:詹佳骏
故事讲述人:韩童生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想要有尊严地活着。』
S am e as a n y ot h e r p e o ple,t h e yw a n t to l i v ew i t h di g n i t y.
他叫王绍军。
高三那年,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踢前锋。有一次比赛,他没有发挥好,后来的每一次比赛,他踢得都很糟糕。慢慢地他才知道,自己得了腓骨肌萎缩症。
发病后,因为害怕看到自己的腿,他不穿偏瘦的裤子;为了减轻脚部的沉重感,他只穿比较轻便的鞋子。
这样的人生够无力了吧?肌肉都无力了,还能怎么无力呢?
但是他很少抱怨,他和我们这样说:“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有很多,难道都要坐着等死吗?”
“我得去上班。”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残友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
王绍军上班的地方,就在这儿。
这里是一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是王绍军一手创办的。
十年前,他经商卖大蒜,挣了一些钱。这几年,他用挣的钱创办了这个培训基地。
这里的每个人,都和王绍军一样,是残疾人。脑瘫、小儿麻痹症、肢体残缺、重度烧伤……
但每一个人,又和他不一样——他们会打字。
“让这些孩子面对电脑屏幕,克服他们身体上的缺陷,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有一份收入的保障。”这是王绍军创办这所培训基地的初衷。
唐国立(左) 叶子(右)
裴奔康工作中
打字速度考核现场
基地负责招生的唐国立老师,把网络上报名来培训的叶子接回了基地。
杨雅然,就是网络上的“叶子”。她早就想来这里参加就业培训,犹豫了大半年。今天,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叶子本可以早一点儿过来,但是家里人工作忙,她的爸爸妈妈也不太支持她来培训,因而拖到现在才得以成行。
到了这里,叶子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和她一样不幸的人还有很多。
仝海洋,出生一个月,被查出脑瘫;裴奔康,小时候被电击,失去了双臂;王燕钊,高考前突然遭遇了车祸,醒来后,半身瘫痪,高考也结束了……
在这里,一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经过免费培训,会拥有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成为一名阿里巴巴云客服。
阿里巴巴云客服针对残疾人给予了很多特殊的照顾,但是想要正式上岗,有很多问题需要独自面对。比如,一分钟最少要打42个汉字——无论你有几根手指,或者没有手指——都要做到。
10分钟,一篇文章,420个字,没有人帮忙。
这次考试若能过关,就可以正式成为一名客服人员了。
绝大多数残疾人很少接触社会,客户也并不清楚电脑屏幕对面坐的是谁。他们会发脾气、会投诉,这对内心本就敏感的残疾人来说,是个挑战。但比起这些,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搏一个未来,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他们感到振奋的了。
基地里有一面心愿墙,贴满了学员们对未来的憧憬。
想早日去成都做手术,康复后达己为人。
——常卫华
希望我能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所有人,不再冲动张扬。
——刘站成
愿我今后工作顺利,早日买套自己的房子。
——叶子
唯一的目标,就是不啃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爱自己想爱的人!
——芳芳
考试合格,有了工号,就意味着学员们培训结束,需要离开基地了。
但是,很多人不想走。
王顺利:不愿意跟外界接触,因为感觉自己是个另类。来到这个地方,大家身体都多多少少有些不便,相处起来比较简单。
导演:燕钊呢?你是为啥要留在基地?
众人:哈哈哈!
王燕钊在基地快两年了。他不肯走,是因为他不仅拿到了工号,还找到了女朋友。
周奕好(左) 王燕钊(右)
王燕钊:到达基地之后,我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后来认识了周奕好。因为她本身也是个非常爱说话的人,她很爱笑,慢慢地受她的感染,我自己的性格也有了一些改变。
离开基地,这对恋人很可能就散了。王绍军不忍心,就把他俩留了下来。
王绍军:中午回去?
王燕钊:嗯。
王绍军:准备好礼物没?
王燕钊:准备好了。
王绍军:拿出诚意,现在的每一次出现都是表现的机会。到那儿了阳光一点儿,你得自信,得有一种跟着我啥都没问题的感觉,然后叫人叫得甜点儿。
马上就到中秋了,周奕好鼓足勇气,决定今年带王燕钊一起回家。
对此,两个人都有些紧张。因为奕好的妈妈之前并不同意两个人在一起,妈妈觉得两个人都坐轮椅,互相照顾不了,担心二人的将来。但是奕好依然选择握紧燕钊的手,因为“就是喜欢他”。
周奕好妈妈:说实话,我不愿意,真不愿意。开始我们想的是,哪怕找个穷一点儿的,但是身体正常的,他能照顾她。可是她愿意(指对王燕钊),他俩愿意,这一愿意,没办法。
周奕好妈妈:奕好可聪明了,老是考班上第一名,不管英语、语文还是数学,都聪明。也怨我,我跟她说那么多大学生都没工作干,你也别上了,就算上了也没人要你。再说家里有三个孩子,也不想给她投资了,平时也没少对她付出。就这样,她哥哥还说我向着她呢,说我跟妹妹亲不跟哥哥亲。
周奕好上学时获得的奖状
周奕好妈妈
王燕钊与周奕好的家人
周奕好妈妈:小时候她理想很大,总和我说,妈你就让我上(学)吧。如果真的考不上,我就去山里支教。我说你别去了,没让她上,她两个月没理我。最后,她就自己在屋里拿个手机,在网上做点儿兼职,难着呢。后来她用自己挣的钱买了电脑,在2017年的时候,就去了王总的基地,这才算是每个月有了稳定的钱挣。
“不管家庭富裕不富裕,有钱没钱,只要幸福,只要和睦,就是幸福的家庭。虽然我们家里有两位残疾人,但与正常的家庭也是一样的,只要努力,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王燕钊这一趟,最终还是顺利过关了。
过了奕好家里这一关,两个人也准备从基地离开回家了。
燕钊家是楼房,住在五楼,没电梯。他只能用手撑住护栏和墙壁,一节一节地,将自己撑上去。
王燕钊:我不想拖累我爸妈。一开始,我出门或者去治疗,全是我爸或者我妈背着我下楼上楼。毕竟五楼,他们现在也40多岁了,背着一个人,直接一口气上五楼是很难的。毕竟是怕我摔跤嘛,如果说再从楼梯上滚下去,这个损伤就太大了。但我实在是不想让他们背了,就坚持着自己上下楼。后来,从我能站起来之后,基本上都是自己上下楼了,哪怕他们坚持要背,我也是坚持要自己上来。
王绍军:我鼓励他们最终还是要走出去,因为“残健融合”才是这个社会正常的形态。基地等于是个温房,给他们提供生活的基础、工作的岗位,包括他们的自信。但是,人最终要和社会在一个形态里去生活,要让他们不仅有一份技能,更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从容地生活。
还有一点王绍军没说,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照顾不了这么多人了——五年时间,他脑梗了三次。
很多时候,王绍军也很为难:有些人实在想来;有些人实在不愿走;有些人是真的走不了。
这些基地里的孩子,就像王绍军年轻时一样,绝望、自卑、一肚子的苦水。王绍军看到了,没办法不管。
吴孟雅:没想到会一辈子坐轮椅。开始的时候很自闭,觉得自己好不了,也没法儿给家里做啥了。在家也不说话。我妈压力大得睡不着,买了安眠药,我就藏了一瓶在我枕头下。每次我妈晒被子我都会把它放在一边,她一直都没发现……又过了一两年,我姐给我买了手机,我看人家说残疾人不一定要在家里,残疾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出来闯、交朋友、自己独立。我觉得我一定要出来,我要独立。我这一辈子还长着呢,我也要为自己活,但前提是我要挣钱。
王燕钊最后一张站着的照片
吴孟雅
一批学员要走了。
临走前,基地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算是给他们送行。
婚礼现场,周奕好穿着婚纱,和伙伴们一起表演了一套手语操,名字叫作《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那是他们培训结束后,在基地经常排练的一首歌。
我们在网络上输入了这首歌的名字,有超过5310万个条目。这首歌被称为著名的治愈神曲,背景是绿色的草坪和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在企业的年会上,在学校的宿舍里,在城市的广场上……人们都会用这首歌给自己打气。
这些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她们的表演并不在这5310万个条目里,但结结实实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冯政凯:面对电脑,我们就是正常人。
吴孟雅:第一次拿到工号上班,拿到第一个“满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还挺厉害的。
11月11日,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对于他们来说,今晚的钟声就像童话里的魔法,不过和灰姑娘的故事正好相反——午夜之后,他们才能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狂欢中来。这些特殊的云客服,日常排班不能超过晚上12点,只有“双十一”这天,他们才被允许上夜班。
周奕好和伙伴们一起表演手语操
躲在屏幕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面容。
彩色的键盘和耳机发着光,大屏幕上直播着“双十一”购物盛典,这些光混杂在一起,打在他们的脸上,这里变得像一个舞厅。
没有人说话,他们专注地回答着用户提出的琐碎问题。这些对话有时候很无聊,甚至他们还要被谩骂,可是他们竟然有一些享受。因为这个时候,世界真的把他们当作了正常人——有情绪就往他们的身上发。这比那种异样眼光下,“廉价”的同情高贵得多。
这是真正的平等。
“这群孩子让阿里感动的是,在他们最需要人去工作的时候,这帮残疾孩子顶了上来。”
午夜,他们和正常人之间的那道鸿沟,消失了。
一个人的梦想是一点点希望,
一群人的梦想照亮前进的方向。
A person's dream is a little hope,
and a group of people's dreams illuminate the direction of progress.
导演詹佳骏手记
我爱他们热爱生活的模样
我的姑妈詹祥麟,是位小儿麻痹症患者。
小腿肌肉萎缩使得她走路一瘸一拐,如果碰到高一点儿的台阶,她就要用双手先抬一条腿上台阶,再把整个身体撑上去。1977年高考恢复了,她从工厂考上了大学,学习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由于残疾的原因她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最后又回到工厂,成为了厂办中专的一名老师。
听说姑妈曾经也恋爱过,但是却没有嫁人。
她是家里的老大,做任何事情都会为弟弟妹妹考虑。而我父亲是家里最小的,因此她对我这位小弟的儿子特别好。有一段时间,她住在我家里辅导我功课。她每次出门时,我都尽可能地陪在她旁边,扶着她。时间久了,她感觉到我心疼她,就不想拖累我。于是,她开始学习骑自行车,觉得有自行车就可以跟上我,不需要我照顾。没多久,她就开始一脚高、一脚低地骑上了自行车;又没过多久,她骑车的时候摔了一跤,骨折了。
时至今日,姑妈已经去世五年了,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她拍摄一部反映残疾人与命运抗争的纪录片。
在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着与我姑妈类似的不幸。为残疾人这一群体拍摄一部纪录片,是我最大的心愿。
有位同行告诉我,残疾人题材的纪录片已经被拍过很多次了,再拍这类题材可能会没有“新鲜感”。我非常感谢他的提醒,我们只是通过镜头去透视单一的残疾人个体,反映了他们命运多舛、自强不息的故事。这样的题材的确已经有很多,往往会让观众猜到剧情的走向,看点也就少了。
假设有这样一个地方,住着几百位原本不相干的残疾人,他们的命运被这个地方牵引着,交织在一起。又通过这个地方,他们的工作、爱情、友谊就此重叠在一张网络之中。
如果我们将这个地方拍成一部纪录片,那么我们展现的将不再是个体,而是残疾人群体的群像力量。
《人生第一次》之《上班》,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
时间
故事从34年前开始。
那一年,有一个名叫王绍军的17岁少年,那是他人生中最璀璨的一年——在学校足球队踢前锋,读书成绩名列前茅。
有一次足球比赛,他跑不动了。事后,老师以为他偷懒,要他为这场比赛负责。王绍军不服,于是,老师踹了他一脚。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王绍军越是想努力跑,就越跑不动。无奈之下,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得了腓骨肌萎缩症——这种病与“渐冻人”一样,同属运动神经元疾病。
王绍军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政府机关、银行、投资公司工作了近十年。在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腿部肌肉一天比一天萎缩,为了不让别人看到他身体的缺陷,他只穿比较宽松的裤子。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总感觉有一把利剑在背后追着他,所以工作起来他比一般人更加努力。
有一天,他无法正常地行走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左腿不能动了;又过了几年,他的右腿也几乎不能动了。
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上不了楼,也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了,于是他选择创业——在河南中牟经商卖大蒜。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用卖大蒜赚得的钱建了一所残疾人就业培训学校,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自始至终没有问过王绍军这样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积蓄建一所残疾人培训学校呢?我把这个问题留在自己心里,希望观众看完之后能够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但是,有意思的是,或许王绍军自己都不曾想到,那场突然踢不动的球赛并不是他一个人故事的开始,而是将来几千名残疾人奋斗故事的开始。从2014年至今,王绍军的培训学校,为残疾人群体安置就业4000多人。
现实是残酷的,却能体现出人不屈从于命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老天爷让王绍军在风华正茂时“倒”了下来,却在几十年后让4000位残疾人因他所建立的残疾人培训学校重新自立。我们的纪录片不可能回到王绍军那场踢不动的球赛;也不可能回访5年时间里,被他的基地安置就业的4000名残疾学员。我们可以拍摄的,是如今正在培训的200名残疾人学员——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仝海洋,河南许昌人。31年前在河南省许昌市工辽医院出生,生下来就高烧不停,黄疸严重,还没有满月就被查出脑瘫,说话口齿不清,走路不稳。
周弈好,河南鄢陵人。23年前,出生三个月后的一场高烧让她得了小儿麻痹症——再有一个月,她就可以注射第二剂小儿麻痹症疫苗了。
王燕钊,河南濮阳人。6年前,高考前夕,一场车祸,半身瘫痪,醒来后,高考结束了,从此以后坐上了轮椅。
吴孟雅,河南周口人。6年前坐在奶奶的三轮车上,三轮车翻到了沟里,她摔伤了颈椎神经,下身不能动了。
裴奔康,河南新密人。25年前,他与小伙伴们爬上高压电线,不小心被电打断了双手。
……
仝海洋、周弈好、王燕钊、吴孟雅、裴奔康,这些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了基地。2019年8月,我们摄制组也来到培训基地,开始了拍摄。从那天起到之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摄制组默默地观察着这些学员的一举一动,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基地里发生的故事。
空间
河南残友残疾人培训基地,占地108亩。
在基地的招生简章上写着三种培训项目:
1.阿里巴巴云客服
18~40岁;有身份证、残疾证,且残疾类别是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淘宝账号达到3颗心;打字速度42字/分钟。
2.亚马逊在线客服
持有残疾证、身份证的残疾朋友,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3.中国联通在线众包服务
持有残疾证和身份证,会讲普通话,乐意与人交流。
经过这些项目培训,可以让残疾人在面对电脑屏幕的时候,克服身体上的缺陷,与健全人一样,有一份收入的保障。
在这些项目中,培训人数最多的,就是阿里巴巴云客服。无论你有几根手指或者没有手指,无论你是用手打字或者用脚打字,只要打字够快,你就能成为阿里巴巴云客服。得到这份工作,意味着从此以后你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我们纪录片的主要拍摄场地,就是残友残疾人培训基地108亩地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我们还去了王燕钊和周奕好的家。
心像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残疾人怎样活才能感到幸福,是本片在拍摄过程中想要找到的答案。
通过镜头反映人物心理、关心人物命运是纪录片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本片中,我们关注残疾人与健全人是否平等,他们是否拥有工作的权利,是否也能追求爱情,这个时代赋予残疾人什么样的机遇。
通过本次拍摄,我们发现残疾人是个沉默的群体,他们很难面对镜头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也是拍摄本集纪录片最困难的地方。
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成功地与学员建立了信任感,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想了许多有趣的方法。比如,我们会把一些有意思的拍摄花絮剪辑成短视频播放给他们看。同时,我们始终带着一种虔诚之心去探究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清楚,要想真正获得他们的信任,必须将自身的各种不完美与他们分享,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也很“弱”。
时间久了,这些残友渐渐向我们打开了心扉。这才让我们了解到,他们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害怕社会给予他们异样眼光下“廉价”的同情。
有这样几个故事:当学员刘喜俊与学员思若涵坐着轮椅逛街的时候,一位中年妇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跑来这样问刘喜俊:“哎哟,年纪轻轻的,腿那么长,人也挺帅的,怎么就坐轮椅了呢?”当有人给失去双臂的裴奔康口袋里塞进十元钱的时候,他追赶上去对那人说:“大哥,我不是乞丐。”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来说,尊严比同情更重要。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关心残疾人,是我们许多人要学习的功课。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他们获得尊严的最好途径。
另外,一些后天致残的残疾人,他们的内心非常敏感。在受伤之前,他们也有各自的人生规划,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他们非常难以接受身体残疾的现实。
正如高考前遭遇车祸的王燕钊,醒来后高考结束了。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王燕钊不愿意说话,不希望家人过多地关心,也不想让同学来看他。王燕钊受伤时的年龄与王绍军生病时的年龄一样,都是17岁。因此,王绍军比很多人都更了解王燕钊的内心。
在拍摄的过程中,在王绍军的指导下,我们与燕钊产生了彼此的信任感,我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对待。9月15日那天,是我35岁的生日,向来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王燕钊悄悄地为我准备了生日蛋糕。
在社会上,很多类似王燕钊这样情况的人都有可能会自暴自弃。但是在残友基地,他不再是另类。因为到了基地,他明白世界上有许多和他一样不幸的人,他没有理由自暴自弃。
同时,王燕钊在基地遇到了周弈好,一位从小坐轮椅的美丽女孩儿。
周弈好是位小儿麻痹症患者。虽然她的身体有残缺,但是内心火热。周弈好与王燕钊仅差一岁,又是同一天来到基地培训,或许是天作之合,他们被分配到一个座位,成为了同桌。弈好主动加了燕钊的微信,没多久他们恋爱了。在整个拍摄周期中,我们用镜头记录了王燕钊“毛脚女婿”上门的过程,以及两人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瞬间。
回家
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在拍摄的过程中,周弈好的妈妈坦言自己一开始不同意两个人谈恋爱。她认为如果夫妻二人都是残疾人,那么他们今后的生活会很难互相照应。奕好妈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一位家庭条件差一点儿的健全人,这样他可以照顾女儿一生。
周奕好是河南鄢陵人,王燕钊是濮阳人,这两个地方相差几百里。其实,他们两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培训,拿到了阿里巴巴的工号。但是,王绍军担心女方家人的反对会让两个人见不了面,这样一段良缘很有可能会烟消云散。为了能够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王绍军将二人留在基地两年,免费供他们吃住,直到双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
王绍军坦言,这几年,他通过这样的方法促成了好几对新人,经常有家长因为不理解而带着全家人来到基地骂他。王绍军始终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他说:“残疾人的问题最终要靠残疾人自己解决。”
王燕钊与周奕好结婚后,王绍军劝王燕钊离开基地。因为,王绍军始终相信“残健融合”才是社会的正常形态。于是,我们摄制组跟随王燕钊回家,他的家在五楼,没有电梯,房间内也没有无障碍设施,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从那一刻起,我们摄制组理解了奕好妈妈的担忧。
我们通过搜索引擎,输入残疾人“无障碍卫浴”的关键字,网上出现了这样的装修建议:
1.浴室空间不宜太小;
2.门的宽度要大;
3.座便器要用挂墙式;
4.洗手间、浴缸、淋浴设施要尽量安装得低。
如果再输入“无障碍厨房”,会得到这样的建议:
1.橱柜间要有轮椅可通过的距离;
2.橱柜操作台要低;
3.吊柜最好是升降式。
王绍军告诉我们,国内的生产厂家很少为残疾人设计产品。因此,物以稀为贵,残疾人要装修一套房子,成本会比健全人装修一套住宅贵好几倍。高昂的生活成本,代表着残疾人在身体不方便的情况下,工作还要更加努力,赚更多的钱。
在王燕钊的家中采访时,他也谈到了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他的家在五楼,没有电梯,燕钊还能爬上楼梯,而奕好从小瘫痪,完全无法爬到五楼,未来只能租有电梯的房子住。
我知道,燕钊的这份忧虑其实是一个男人对妻子的责任心。燕钊这样告诉我:“大街小巷,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都是由国家投资建造的。可是家里的无障碍设施,要靠自己的劳动报酬一点儿一点儿地建立起来。”
过了一个月,王燕钊和周弈好在残疾人培训基地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电梯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残健融合。
而有的人却回不了家。
裴奔康自小失去双臂,做许多事情都不方便。在健全人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要靠手来完成——可是裴奔康没有手,他做不到。小的时候,奔康的妈妈为了照顾他,辞去了工作。如今,裴奔康从男孩儿长大成人,许多事情,妈妈也不方便照顾了。
两年前,裴奔康来到残疾人培训基地,从那以后,这些他不方便做的事情,就由一群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帮着他做。在基地里,几乎人人都觉得照顾裴奔康是他们的本分:吃饭的时候,有人帮他夹菜;洗澡的时候,有人帮他洗头。残友基地里的残疾人如何“相依为命”,在本片中也有体现。
王绍军知道裴奔康回不了家,所以就留下了他,像小裴这样留在基地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每天,王绍军都要为养活基地里200多名残疾学员的事操心;每天,还有新的学员通过各种途径慕名前来报到。
王绍军在五年的时间里,脑梗了三次,卖大蒜剩下的钱也不多了,我们在拍摄时无意听到了王绍军与红十字会志愿者张菊的对话。
张菊想推荐一位残疾的孤儿来基地培训,王绍军回答了一句:“现在年龄大了,似乎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了。”在张菊的一再劝说下,王绍军最终收下了这位残疾的孤儿。
为了减轻基地的压力,王绍军决定让一部分有能力的老学员离开基地、回家上班。他向朋友借了3万元钱,为十对残友基地相识的新人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这是王绍军能力范围内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礼成之后,他们将离开基地。
王燕钊与周弈好就是这十对新人中的一对,婚礼现场周弈好穿着婚纱与伙伴们一起表演了一套手语操,名字叫作《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伴唱的是王绍军和本片摄制组。
后记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由于身体不方便,基地里大多数孩子的读书形式都是在家自学或半途而废。对于健全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残疾人来说却非常困难。因为,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为残疾孩子设立无障碍设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残友基地的学员不能回基地上课,我无法从王绍军那里得到他们每一个人的消息,因此特别想问候一声:“朋友,你们最近还好吗?”
我也感谢残友基地,把我带到残疾人朋友的内心世界中。
写完这篇文章时,我原本想要打电话问候王绍军的,却从他家人的口中遗憾得知:2020年2月14日,王绍军的办公室突遭大火,因独自一人无力脱身,被人发现时他全身已经62%大面积烧伤。之后,王绍军被紧急送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据了解,暂无生命危险。
郑州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力量筹款100万元用于王绍军的后续治疗。3月份,王绍军共做了三次植皮手术;3月29日,王绍军血液感染,之后长期住在ICU病房(由于身体原因,王绍军的植皮手术成功率并不高);5月6日,他进行了第六次植皮手术;6月29日开始,王绍军的意识渐渐恢复;11月6日,王绍军正式出院,出院前刚做完第十一次植皮手术。住院期间,总共花费300万元人民币。
回到家后,王绍军发现自己原本还算灵活的左手几乎无法动弹,双脚也彻底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为了尽快上班,他于11月23日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同日,我也前往医院去看望了他。
祝愿绍军早日康复,归来上班。
世界大门,向你们敞开
故事讲述人:韩童生
据说,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但是,我们好像很少会在街上看到他们。
片子虽短,却实实在在地让我看到了这些人,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检视自己:平日里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抱怨和不如意,但其实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待“弱者”的态度上。不仅仅是对这个群体的人性关爱,更是要扶持他们不被残酷的社会和竞争淘汰,让他们以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形式赢得应有的尊严与人格。
而王绍军这样的人,毕生所致力的事业也正是如此。他们倾尽全力,不为自身名利,他们所图更大——去帮助和成全更多人。他帮助残疾人朋友向自己发出挑战——走出去。
这是一种呐喊,一种需要全社会都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需要走出去,我们可以走出去,我们不只是适合待在家里!
来吧,鼓起勇气,世界的大门,向你们敞开!
残健融合,携手共行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残疾人,对这一群体更为友好的称谓是“残障者”或者“障碍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健融合指的是残障者与非残障者融合发展,平等地享受各项权利。残健融合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就包括教育融合、就业融合,是全方位的社会融合。为此,整个社会的残障观要从医疗模式,即认为这一群体要通过医治而适应社会,尽快发展转变为社会模式残障观,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来帮助残障者实现融合。
残健融合是社会多元融合的一种,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历史上,残障者曾长期受到社会排斥,无法参与社会生活。这一群体是一个庞大的、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库——我国有8000多万残障者,如果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就业,那么不仅能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们不能把他们看作社会的负担,相反,如果他们中大部分人不参与工作,这样才势必会带来很大的国家公共财政的负担。
融合的前提是保障残障者的各项权利,包括康复权、教育权、无障碍权利、就业权、文化娱乐权利等。拿无障碍权利来说,这是残障者实现社会融合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比如,残障者能否参与工作,取决于从家到单位这一路上是否有无障碍设施。这里的无障碍设施包括在社区、公共交通、办公楼等一切场所都要兼顾残障者的通行权。如果无障碍设施建设到位,那么他们可以像所有人一样参加工作。目前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残障者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地方台阶做高了,不利于轮椅车的通行;有的地方盲道被占用……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残障者出行。
残障者教育权的实现也非常重要。我国残障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虽然有不足,但是我们要运用优势视角,积极发现他们的才能。如果教育善于发现残障者的天赋,那么他们也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我们应该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将他们的个性化优势开发出来,继而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是社会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们国家对残障者权益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
首先是法律保护。我国在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在2008年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修改,以全面保护残障者的权利。比如,为了保障残障者就业,国家规定了按比例就业制度——用人单位要按一定比例招收残障者员工,否则就要缴纳残保金——这也是督促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其次是出台了诸多惠及残障者的政策及福利项目,尤其是我国成立残疾人联合会以来,在残障者维权、康复、教育、扶贫、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给老年视力障碍者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给聋儿进行康复,配发辅助器具等。福利彩票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在助力残障者。
我们希望整个社会,每个市民都可以用平常心来接纳残障者。因为残障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风险社会中,我们也有可能因为遭遇车祸或者疾病而成为残障者,因此关爱残障者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拒绝歧视残障者,能友好地伸出我们的双手,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残障者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全国残疾人研究会理事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