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章 当兵(1 / 1)

空降兵的降,不仅意味着降落,也意味着降伏困难,决不投降。

本集导演:张怡

故事讲述人:秦博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T h e g r e a t e s tw e a p o n s ofm a n ki n d a r e n ot n u c l e a rw e a p o ns,b u t t h e c o u r a g e t o r i s k e v e r y thi n g y o u h a v e.

征兵·入伍

每年,中国都会有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入伍当兵。

众多新兵中,有一个小伙子看起来心事重重。

他叫张书豪,因为家里人不同意他当兵,他就自己偷拿了家里的户口簿,办完了所有应征手续。

征兵士官:张书豪!

张书豪:到!

征兵士官:(当兵)是家里面让的,还是自己个人意愿?

张书豪:个人。家里不太同意我当兵。

征兵士官:现在还可以后悔的。

张书豪:我是自愿的,人生规划中就有当兵这一步。

分别在即,这意味着年轻的情侣将分隔异地两年。徐龙和女友像很多入伍离别前的小情侣一样,难舍难分。

2019年9月10日 长春火车站 送别新兵

张书豪

征兵士官:徐龙!

徐龙:到!

征兵士官:你有什么特长?

徐龙:长跑。

征兵士官:拿过几个名次啊?

徐龙:拿过许多名次。

与张书豪不同,徐龙当兵的原因很直接:“本来就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为家里减轻点儿负担。”

目的不同,但回答,同样坚决。

徐龙告别了女友,张书豪告别了家人。

他们登上同一趟列车,去往同一个地方。

多年以后,当他们再次相聚,一定会想起自己当年坐着这趟火车去参军后的日子。那段时光犹如被摁了快进键,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但此刻,他们还一无所知。

徐龙和女友

徐龙拿过的奖牌

初入军营

两千公里。

三十三小时。

凌晨四点。

军旅生涯的第一站到了。

部队里的第一顿饭,令人过目难忘,入口更难咽。

王志明(空降兵部队某旅新兵教导员):我们空降兵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过程中,他们把布满三百八十一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的主峰。大家刚才吃的冻土豆和炒面粉,就是当时我们最好的粮食补给。

继承中国空军精神,从第一餐开始。

吃完作为新兵的第一口饭,做完自我介绍,迎接大家的,是严格的内务整理。

“将被子平展开,分成三等份,下压,向外排气。叠被的标准为平四方、侧八角。开始练习,到位!”

除了“豆腐块”的军营标配,兵味儿的点滴养成,还要远离手机,从头抓起。

初入军营,营地为即将过生日的新兵们过了个集体生日。大屏幕上播放着新兵家人来自远方的祝福。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面对此情此景,张书豪难以自抑:“我妈自己把我养大的,现在她就自己在家。她不让我来当兵,我自己非要来。”

班长在给大家分发手机

好在军营里有机会让新兵拿出手机与家人视频。

徐龙:我太想你了,给我发手机了,我是不是黑了?

徐龙女友:嗯。

徐龙:瞅你的大胖脸,脖子收一收。

张书豪母亲:咋了儿子?你是不是受委屈了?

张书豪:没受委屈,就从小你把我养这么大,我还总不陪你。

张书豪母亲:我儿子长大了还不得出去飞去?妈就得把自己照顾好了,不能拖累我儿子。

张书豪:你跟叔叔好好的。

张书豪母亲:叔叔对妈好,做饭、洗衣服、干活儿,妈啥都不干。

张书豪:你也跟叔叔说一声,这两年叔叔对我也挺好的,我原先不应该那样对他。

张书豪母亲:他拿你当小孩儿,他能跟你一样吗,他挺开心的。

和女友视频的徐龙

和妈妈视频的张书豪

视频结束,新兵不禁向老兵“求教”。

张书豪:班长,你刚来的时候不想家吗?

班长:我想家啊,躲在被窝儿里默默流泪很多次,不哭给别人看。

张书豪:我憋不住,我也不想哭。我和我妈最穷的时候,我住校,然后我妈一个人养我。我不回去,她就在家吃泡面;我一回去,她就给我做好吃的。后来可能实在养不起我了,就给我找了个叔叔,我是这么想的。可我还不听话。

班长:来了,咱们就好好搞。加油!

张书豪:班长你放心,我哭是哭了,但是绝对没有问题,我指定行!

进了军营,从今往后,他们的人生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吃饭前扯着嗓子喊军歌;第一次在训练中咬牙不放弃;第一次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倔强地说我不想家。

但这一切,都将成为镌刻在他们记忆中的宝贵经历。

新兵训练

新兵的第一步,都是从齐步跑步、摸摸被褥开始的。

但除了常规训练,空降兵还要练腿。因为腿就是他们的起落架。

士官:空降兵都是铁腿!铁腿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这样,一步一步、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起来的!

从千米高空纵身一跃,想想都激动,但一切还是要从脚下练起。跳伞对白纸一张的新兵来说,就像把大象塞进冰箱,无从想象。

理论上,把大象塞进冰箱分为三步:打开冰箱,塞入大象,关上冰箱。跳伞也分三步:离开飞机,在空中,着陆。

看似简单一跳,却藏着细节的魔鬼。

离机训练

离机训练,就是模拟飞机上的场景。

弯腰、含胸、收腹、屈膝、跳下,每一个动作都要练习上万次。“离地三尺无小事”,高强度的地面动作训练就是为了形成膝跳反射般的肌肉记忆。

士官:声音数大点儿,跳!

士兵:0.01秒、0.02秒、0.03秒、0.04秒、0.05秒!

士官:你怎么是0.01秒呢?哪儿来的点呢?0001秒!0002秒!一直数到0006秒打开备份伞!三个零不能少,稍作停顿、数两秒!

士官:跳!

从千米高空到地面,伞兵的生命只有19秒。如果踏出机门后5秒,主伞仍未打开,伞兵就需要手动打开胸前的备份伞。

而跳平台、吊环训练的就是伞兵的瞬间着陆动作:跳平台,是为了锻炼伞兵落地时对腿部巨大冲击的承受能力;吊环,则是练习伞兵高空着陆的规范姿态。

空降兵有句话:三肿三消,才上云霄。

意思便是腿要跳肿很多次,才能完成人生第一跳。

离机考核

离跳伞的日子越来越近,考核也越来越密集。

一项不合格,就上不了飞机。

五分,意味着优秀。

四分,意味着及格。

三分,意味着连长的脸是黑的。

闫磊(空降兵部队某旅新兵连连长):人家是双标兵,你俩是双不过,你俩是这个(比了个“棒”的手势)。

平时训练能过,但今天考核却不过,这是最让他恼火的。考核结束,闫磊立刻就地给新兵开了个会。

闫磊:有一个小小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士气和精神状态不够昂扬。你们记着,一个战士的姿态,不是靠别人给你鼓劲,不是靠别人给你吹捧!一个战士要时时刻刻地保持那种昂扬、冲锋的状态!你们想想,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状态?

士兵:有!

闫磊:又在那儿吹!有没有?

士兵:有!

闫磊:这是你们说的,我可没逼大家!我这个人喜欢实际行动,不喜欢嘴上的功夫。嘴上的功夫那叫吹,手上的功夫那叫本事。军人是靠什么吃饭的?靠本事!怕,谁不怕?现在你让我一个人站在那上面往下看,谁不害怕?不害怕那是扯!“离地三尺无小事”,这都几尺了?这都四米多了!上天的时候呢?是多少?一千!都一千了,能不害怕吗?那时候看着地上的人,真就跟蚂蚁似的。你不要认为害怕是个不好意思的事儿,大胆地说出来,我帮你克服!就怕你在那儿隐藏,明明害怕还不好意思说。然后等到一离机、一跳的时候,闭着眼睛咬着牙,感觉自己好像落垫子上去了,结果一睁眼,还在机门口站着!我们的理论,我们的特情,你现在掌握得怎么样了?这个东西要像我们吃饭一样,行云流水!好比我们吃红烧肉,红烧肉里边有土豆、有红烧肉,你在拿筷子之前,就已经盯上那块肉了,拿起筷子直奔目标,夹起来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塞嘴里,谁会把这个动作做分解?

两个月的时间,张书豪所在的班在全连排名第二,他自己还进了伞训示范班。

考核拿了五分的张书豪并不知道,部队会邀请考核优秀的新兵父母前来参加授衔仪式。

于是,张书豪的妈妈付爽,从两千公里外赶了过来。

出发前,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说马上就要见到儿子了,激动得睡不着。

刚进入军营,付爽就激动地到处望,因为想孩子想得厉害,她觉得“瞅着都像我家孩子”。

太久没见到儿子,一进屋,付爽小跑着奔向张书豪,一开口就带着浓浓的哭腔:“儿子!你咋瘦了呢!”

原本以为妈妈去旅游了的张书豪又惊又喜,母子俩抱在一起久久不撒手。

近三十小时的车程,带来了思念儿子的母亲,也带来了这个家庭的第一张三人合影。

军营能把一个男孩儿变成男人,却改变不了他看妈妈的眼神。

人生第一“跳”

从平地,到一米,到两米,直到五米。

新兵们一路闯关,来到了地面训练的终极关卡——二级模拟器(模仿跳伞全过程的巨大设备)。

跳出二级模拟平台,他们要将之前练过的所有分解动作一口气完成。但大家还达不到夹红烧肉般的行云流水。

要想行云流水,光靠肌肉记忆不够,还要靠头脑。

新兵们废寝忘食,见缝插针,拼命将理论装到脑袋里。

牛喜拴:怕不怕?

徐龙:不怕,我有点儿紧张。

牛喜拴:你可一定要跳出去啊,别挡着我。

徐龙: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还是这样下来。

牛喜拴:坐一半。

徐龙:人家是坐全程,我们是坐半程。

张书豪:我张某今天把话撂这儿,明天跳伞,指定没有问题!

跳伞前夜,新兵难掩激动,放出豪言壮语:“能站着绝对不躺着,能躺着绝对不趴着!”

在磨平了简易模拟平台的花纹以后,新兵们终于可以踏上飞机,体会纵身一跃的真实脚感了。跳之前,伞训教员带着大家,将跳伞全过程在头脑中一遍遍“过电影”。

高晨光(空降兵部队某旅新兵伞训教员):马上就要开机门了,开机门干什么?活动一下腿脚。活动的时候不要使劲儿,不要跟我们在地面摆练一样在那儿跺跺跺,不要跺!跺得飞机都不稳了,那飞行员一不高兴了,开着飞机就左转右转,你准备的时候飞机就上上下下的,你信不信?

士兵们:信!

高晨光:我不信,开玩笑的。不要跺飞机,就把腿这样伸直,脚腕扭一扭就可以了。懂不懂?

士兵们:懂!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地面的千锤百炼,只为千米高空,凌空一跳。

但要想安稳着陆,并没有那么容易。

还记得连长所说的“特情”吗?特情就是高空跳伞时发生的各种危及伞兵生命的意外情况。比如:主伞不开;在空中和别人的伞插在一起;落地时挂在树上;等等。

“先上树,再上房,最后拖拉到水塘”正是对此的生动描述。

“角度取大了,直接坐下了,闹心。”

“哥是正宗软着陆!”

“落地之后滑下去了,啪就坐那儿了,太扎心了!”

跳伞归来,新兵们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跳伞的体验,依旧沉浸在巅峰一跃的兴奋当中。

这只是他们众多跳伞实战中的第一战。

多年以后,当他们经受住了惊涛骇浪般的挑战,回望时会发现,这些不过是脚边一朵朵远去的浪花。

原来,空降兵的“降”,不仅意味着降落,也意味着降伏困难,决不投降。

决不投降。

Never surrender.

导演张怡手记

隐形的脐带

不是所有当过兵的都有机会拍《当兵》,也不是所有人生第一次执导的,都有机会执导《人生第一次》。但正如片中闫磊同志指出的:嘴上的功夫叫吹牛。接下来,我用手上的键盘回答大家的问题。

有网友提问:张书豪这么优秀,导演咋能提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啊!在拍摄“面试”的时候,桌子这边的我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前、桌子那边的我。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年华,都是热血儿郎。直到我听到那句不一样的回答,看到那坚毅的小眼神。

“家里不太同意我当兵。”

“人生规划中就有当兵这一步。”

张书豪同学,你这么有主见,你妈妈知道吗?

后来张书豪妈妈向我“告状”:他偷拿了家里的户口簿,办完了所有应征手续。一开始,妈妈是拒绝的,19岁的张书豪陷入了内心冲突。火车站的他,心事重重。

但当时,导演我不知道啊!

拎出来一看,这娃怎么不爱说话?你被选为跟拍对象了啊!要好好表现啊!

也算是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吧。

自此,张书豪背上了沉重的“偶像包袱”——生怕一个表现不好,就造成什么恶劣的社会影响,大家就不来当兵了。

也算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吧。

其结果,就是让大家看到了这么优秀的张书豪。而张书豪,不过是万千空降兵中的普通一员。

说完张书豪,再来说说你们关心的小哥哥——树上君。

还记得连长的训话吗?

“我们的特情,掌握得怎么样了?”

掉树上、掉水里、掉电线杆上……都是特情。小哥哥们须臾不离身的蓝色小本本上都有写,可谓红烧肉一般烂熟于心。

我给大家随便翻几条啊:

跳出去挂飞机上了怎么办?

开伞瞬间伞飞走了怎么办?

伞呈灯泡或团状下降怎么办?

两伞空中相插怎么办?

……

掉树上,简直平平无奇!我负责任地表示:树上君抱树的姿势,十分规范;从云梯上撤离的姿势,十分洒脱。

大家散了啊散了啊。

再来说说TMD吧。

众所周知,TMD是一种导弹防御系统,常被用来加强语气。有网友表示,镜头前教官们普遍温柔了。

的确,镜头会把语气的强烈程度削弱到七成;但同时,教官们对兵娃子的呵护程度,也只能拍出来七成。

也算是爱之愈深,TMD愈切吧。

OK,大家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谈谈一个有意思的隐喻。

大家有没有发现,空降新兵跳出机门时,身上都挂着一根带子?

在号称“勇敢者的游戏”的蹦极中,也有一根带子。只不过,那根带子全程都挂在蹦极者身上;但空降新兵的这根带子,在他们跃入蓝天的瞬间,就脱落了。

当这根与飞机“母腹”相连的“脐带”脱落,一名空降新兵,才算真正诞生。

往回拖动进度条,当机门在高空打开,新兵们挂上带子准备跳时,弹幕上一片惊恐。一位爷表示:“爷是真的不行!”往后拖动进度条,当洁白的伞花打开,新兵们于湛蓝的天空徐徐下落,弹幕上一片惊叹。一位妹子表示:“妈呀,我在哪个小哥哥怀里?”

所以你看,跳伞是不是比蹦极简单多了?蹦极,全程都是紧张的;跳伞,只有脱落后的那几秒紧张——往后余生,皆是自由。

区别仅仅在于:不脱落,命运由捆着你的带子掌控;脱落,命运由你握着的操纵棒掌控。

但有时,阻止脱落的,并非依赖,而是“脐带”。

在《当兵》主人公张书豪身上,就有这样一根“隐形的脐带”。

一开始,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妈妈没有意识到,儿子是独立的个体,她不想让儿子当兵;儿子没有意识到,妈妈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想让“叔叔”夺爱。

他们被“隐形的脐带”紧紧缠绕在一起,纠结着、痛苦着。

因为爱,因为怕,因为怕脱落了彼此的爱。

幸运的是,军营把男孩儿变男人。成长为男人的张书豪终于意识到,妈妈的人生也是人生:“你和叔叔好好的。”妈妈也意识到:“我儿子长大了,还不得出去飞去。”

挣脱束缚的母子俩,终于能够互相放手,彼此祝福,各自圆满。神奇的是,母子之间的爱,并未因“脐带”脱落而减损分毫,反而变得更加轻灵,可以流动了。

“隐形的脐带”可能出现在人生任何破茧重生的阶段。

比如,营长。对,就是那个宣誓时领誓的,帅得不要不要的营长。在他身上,闪耀着很多军人共有的品质:坚韧、自律、责任心。但就是这位“铁血”营长,却在面临转业时,彷徨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帅,是这身军装给的;脱了军装,啥也不是。”

营长和军营之间,有一根“隐形的脐带”。

面对它的脱落,需要怎样的勇气?

让我们回到跳伞。

跳伞,只有脱落后的那几秒紧张,往后余生,皆是自由。但就是那几秒所需的勇气,远大于蹦极。因为那几秒,你面对的是没有保险绳的未知,是自由落体式的失控。

很多人就是被这巨大的未知、一时的失控吓退。空降新兵们,却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点点滴滴的积累,将失控变为可控。

这种转化,不是新兵们在飞机上喊喊“我要跳伞,我很勇敢”就能完成的,也不是班长在新兵屁股上踹一脚就能做到的。个中艰辛,唯有每一滴汗水、每一只血泡、每一个老茧知道。

所以,祝福营长,也祝福每一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勇气的你。

致敬始终心怀勇气的我们

故事讲述人:秦博

2020年年初,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上线。

我们希望用12个第一次,去展现中国人的生活断面。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这些就像一条河流,没有太多的惊涛骇浪,但是它暗潮汹涌,潜藏着我们对于生活最真的情感。

万万没有想到,生活这条河流是真的有巨浪的。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

中国人第一次这样过年。

医护人员第一次剪去长发;建筑工人第一次在工地吃年夜饭;外卖小哥给医生送外卖不收钱……

再回头看着剪辑台上,当时我们还没有播出的《人生第一次》,感觉这就像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往日的生活如此平凡,却又那么美好。但就从这一个个生活的巨浪里,我们看到很多普通人豁出了一切。

所以这集播出前,我们要特别致敬这样一个个的第一次,那是我们继续生活的关键。这集播出的是《当兵》,里面有一句解说词,挺适合给现在打打气的——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致敬始终心怀勇气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