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马俑 发现和来源(1 / 1)

地下秦朝 张卫星 909 字 2个月前

1974年3月,杨志发等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了一大批陶俑的碎片,考古工作者入驻后继而发现这是一座体量惊人的兵马俑陪葬坑,由此展开了对兵马俑的发掘,对秦始皇陵的探索。

从兵马俑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超过了47年。40多年来,有关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兵马俑相关的研究已很充分,包括考古学者在内,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历史、考古、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他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兵马俑陪葬坑是目前秦始皇陵所有的陪葬坑中规模最大的一组,一号兵马俑坑也是最大的单体陪葬坑。另外,这类军事内容仅发现于兵马俑陪葬坑。从这两点看,兵马俑坑在整个秦始皇帝陵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类内容。但是,它的位置并不在陵墓的中心区域,而是位于陵园外墙垣东侧约1200米处,也就是说它距离核心的墓室较远。更具体地说,兵马俑陪葬坑偏居一隅,实际上这组陪葬坑位于东神道北侧的一个特定位置。

兵马俑三座坑的考古材料很丰富。其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结构类似、埋藏内容相近,具有相同的陪葬主题。陪葬坑的内容以陶制的武士、陶马牵拉的战车为主,这些武士都配有实用的兵器,陶俑、陶马、战车排列有序。如此大规模的军队随葬前所未有,后来者也没有达到秦始皇的魄力与高度。

兵马俑三个坑,特别是一、二号坑规模巨大,陶俑、战车组合成的军队场面宏大,刚一发现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1987年,正因为兵马俑的发掘,秦始皇帝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量海内外游客来到遗址现场驻足观看,迄今博物馆已接待了1.2亿人次的参观,220多位外国政要、1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考察,兵马俑的海外巡展到达过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座城市。那么兵马俑有何魅力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

兵马俑最吸引人之处还是因为其与秦始皇有关。这些陶俑是身经百战的秦军形象,他们经历过统一六国的残酷战争,秦始皇正是依靠这支军队才统一了六国,也是因为这支军队才得以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兵马俑的诱人之处还在于两千多年前它已经达到了迄今也难以超越的艺术水准。8000余件陶俑在致宏大与尽精微之间、气势如虹与栩栩如生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今天的人们觉得非常幸运才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两千多年前的艺术精华的魅力。

早期墓葬中的军事内容主要体现于各类武器的随葬。到了商代晚期,大型贵族或王陵级别的墓葬,兵器随葬的规模惊人。殷墟的1004号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其中主要是武器。陪葬品分四层放置:最底层是车饰、皮甲及盾;第三层放置了100多个铜盔、370把铜戈;第二层是360支铜矛,矛尖都朝下;最上层则为器物,有石磬、玉棒及两件大方鼎。这些陪葬品中不仅有进攻性的戈、矛等武器,还有甲胄等防护装具。除了武器,这个时期还开始将武士和战车组合到一起随葬。有的随葬于墓室内,如殷墟的1001号王陵。在这座“亚”字形大墓墓室的最底部,从中心到四角均匀设置了9个小坑,每个坑内都放置执戈武士。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王陵军队。商周时期更多的大墓在墓室附近设有车马陪葬坑。这些陪葬坑内不仅埋葬车,还有随车的武士,车上配有武器,完全是实战的兵车。大量的军事陪葬内容说明现实世界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同样也是死后世界的重要规则。

秦代到西汉中期,皇帝、诸侯王也普遍使用兵马俑随葬。但即便是西汉帝陵随葬的兵马俑,在规模、形式与制作上都不可与秦始皇的兵马俑同日而语。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西安至咸阳机场专用公路的建设,在汉景帝(大概比始皇帝晚50年左右)的陵墓—阳陵中发现了一批陪葬坑,两个区域分别发现了24座长条形的陪葬坑。发掘的15座南区陪葬坑,每座都与军事内容有关,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武士俑、各式兵器及战具。军队的种类有步兵、车兵、骑兵,武器也分为远射兵器、长兵器和短兵器。但是这些武士俑只有真人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各式兵器也全部为缩小版的冥器。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可能是汉初刘邦的叔父的陵墓,也随葬了一座兵马俑坑,但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相比,这座兵马俑坑规模更小,陶俑的数量也较少。

而比皇帝、诸侯王级别更低的官吏,在墓葬中只能使用图画代替武士俑了。长沙马王堆汉墓是汉代诸侯国长沙国丞相轪侯的墓葬,时代比始皇陵晚约100年。这座墓葬在大量的随葬品外,没有发现任何随葬的武士俑,只在墓室张挂了一张超大规格的帛画,画了一支百余车骑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