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骊山(1 / 1)

地下秦朝 张卫星 677 字 2个月前

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要选择在骊山建设陵墓,除了前面说的骊山的区域优势外,还因为从昭襄王开始,秦王陵墓就选址在骊山。始皇帝的曾祖父昭襄王、父亲庄襄王就葬在骊山的芷陵。按照礼法,“奋六世之余烈”的秦王嬴政应该从父而葬,归葬于其祖陵。因此,他必须葬于骊山。

秦国选址于骊山附近作为葬地,是秦国定都咸阳以后逐步形成的。秦孝公时期开始建设咸阳,咸阳的王陵区初设于咸阳北塬上,有毕陌陵区,还有公陵、永陵。

将王陵移置于骊山是战国中晚期秦国王陵选址的一个重要转变。在骊山设置陵墓开始于昭襄王时期,但其背后少不了宣太后的影响。昭襄王是战国晚期使秦国地位突飞猛进的一代国君。他在位长达56年,虽然经历了太后亲政、外戚专权,但是随着他亲自掌权,秦国对楚国、三晋的战争取得了绝对优势。昭襄王掌权后,秦国大将白起进击楚国郢都,火烧夷陵,迫使楚都东迁,楚国西部区域归于秦国。他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蚕食三晋各国,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已将战略前线推进到太行山东侧。昭襄王死后,入葬骊山西麓的芷陵,秦国为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关东各国都派大臣将相到秦国赴丧,韩国的国君则身着衰绖,亲自到秦国吊祠。

秦的骊山陵区,从昭襄王开始到秦始皇,其间经历了孝文王、庄襄王两代秦王。孝文王并没有葬于此地,而是葬于寿陵。所以,葬于芷陵的为昭襄王及其王后,还有昭襄王的长辈宣太后,儿子辈的可能有悼太子,孙子辈的有庄襄王及其夫人(始皇时期的帝太后)。

有曾祖父的先例,嬴政可能亲自做出与他陵墓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目前的文献没有记载他做决策时的具体情况。但是,不久后汉代的第三个皇帝,也就是刘邦的儿子文帝,决定将自己的陵墓选定在灞上,并亲自到过陵墓营建现场。面对幽深的墓坑,文帝说:

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1]

按照这个传统,汉代的皇帝可能在陵墓选址及其建设上起到决定作用,特别是汉武帝,特意将陵墓选定在渭河以北、西去长安40千米的茂陵。他还亲自决定了陵墓的规划、规模以及建设内容。在数百年后的唐朝,太宗李世民确定了参照汉制建设陵墓的传统,并亲自为自己的陵墓选址。李世民的决定也影响了唐代很多皇帝的陵墓建设。

但是如何葬于骊山对秦始皇来说则是另外一回事。

嬴政不仅仅是一位秦王,在统一六国后,他更成了始皇帝。他的后世不再有谥号,而是以数字来计算,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作为皇帝之始,怎样体现在陵墓的选址建设上,怎样处理自己的陵墓与先王陵墓的位次关系,应该是始皇帝做出决策前首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秦国的礼仪与葬制传统,始皇陵应该安置在芷陵的东北位置。始皇帝死后,按照以昭襄王为中心的芷阳陵区的规制,他只能葬在以昭襄王墓园为中心的昭位,这个位置应该居于二、三号陵园的北侧。从这个角度考虑,始皇陵现在的选址符合祖制中的昭穆秩序。

但另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骊山西麓在二、三号陵园以北没有合适的地点供始皇帝选择了,他只能在更远处选址。而骊山北麓的这块地区,既符合始皇陵在秦国晚期王陵体系中的宗法秩序,又能体现始皇陵在这一陵区的核心地位。

所以,始皇陵移设于骊山北麓地区,完美地平衡了始皇帝、秦王后裔双重身份所导致的矛盾。

[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