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欲巅峰(1 / 1)

地下秦朝 张卫星 977 字 2个月前

在势如破竹的战争后,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历史进入秦帝国时代。

新生的秦帝国挥别了旧有的国家体制,开启了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的全新时代。这种制度影响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才被废除,中国才进入民主共和时代。

秦帝国国家体制的变革先从改变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名号开始。面对秦并天下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功,秦始皇认为不变更名号,无法体现出他功盖三皇、德高五帝的巨大功业。于是,他在名号上将上古至尊的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为“皇帝”,从此“皇帝”成了一个新的至高无上的称谓。与之相适应,命为“制”、令为“诏”。此外,废除谥法,不允许后人再对死去的皇帝妄加评论。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个新的政权该如何运作?秦始皇有不同的想法,他摒弃了周代的分封制度,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方式来治理国家。周分封建邦而治天下让一些秦的重臣记忆犹新,他们主张回到周的老路数上。但是,始皇帝和廷尉李斯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残酷事实认识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原因就在于分封,要想天下安宁,就不能再分封立国了。

取而代之的是,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等官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三十六郡(后来增扩调整达到四十八郡),每一个郡都设置守、尉、监,郡守是最高行政长官,尉负责军事,监是监察该郡的官员,他们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享受国家的俸禄,但是不能世袭。在郡下设县、亭、里等基层组织,这样就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官僚体系,皇帝的意志通过这套体系传达于全国。

在国家的政治体制确定后,秦更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行与统一相配套的各项措施。首先是宣布结束战争,大酺天下,偃兵息鼓。始皇帝下令收缴天下所有的武器,集中到咸阳,销毁熔铸成十二个钟鐻金人,放置于咸阳宫廷之中,这就是向全国宣告战乱时代的结束,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接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项统一的制度,“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内部就推行过相似的政策。随着疆域的扩大,原来仅施于秦国的集权政策就有必要推行到全国;否则的话,还是没有真正完成统一。

秦帝国法度的推行非常彻底。近些年,在湖南省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耶镇,考古工作者在一口废弃的水井中发现了大量的秦简,通过简文的内容判断,这些是秦国基层政府洞庭郡迁陵县的政府公文。这些秦简的发现表明,秦的中央政府对全国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即使在这样偏远的南方小县,也事无巨细地执行着秦朝中央政府的法令。秦帝国上下视法律为至重之器,湖北云梦的一位小官吏死后还将书写着法律条文的简牍当作宝贵之物随葬于自己的墓中。

有了法律的保证,度量、车轨、文字的统一就不在话下了,这样所有的事物都纳入新统一帝国的范畴之内了。

但是,处于人生巅峰的始皇帝的个人生活却始终是个谜。

秦始皇五十岁猝死于出巡途中,导致帝国的迅速崩溃。人的生死虽然不由自己,却与人的身体有很大关系。《太平御览》引的《河图》记载,始皇帝“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这显然是一表人才,而且他身长八尺六寸,折算下来身高约为2米。大七围,可能是说腰围也很粗壮。这样看,秦始皇其实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美男子!但是与他同时代的尉缭曾这样描述始皇帝,“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从个人形象上看确实欠佳,更重要的是,据此从医学上推断,他可能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所以五十岁的始皇帝可能已进入了风烛残年。

事实上,很可能如尉缭描述的那样,始皇帝的身体并不强壮。五十岁就猝然辞世,其身体上应该早有先兆。因此,他就容易被方士的说教吸引,寄希望于长生不死药了。

权欲巅峰的始皇帝在性格上也发生了关键的转变。

在统一六国前,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再加上秦国的法治传统以及始皇帝个人的复杂经历,秦王嬴政有着很多优点。无论对外发动统一战争,还是对内治理国家,他都表现出雄才大略,有其自主坚韧的决断;在坚持严刑重罚的秦国传统之下,他个人虽坚毅强势,也不乏知人善用的性格。志存高远、决断隐忍、选贤任能、智慧超群等这些溢美之词用在他身上也毫不夸张。

但是统一天下后,他的性格悄悄发生了改变。从更改名号到发布天下初定诏,再到祝寿宴上决定焚书,他仍是那个坚毅强势的始皇帝,他坚信自己的决断是正确的,绝不受制于人!这意味着始皇帝已经滑向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方向,所以方士和民众议论他刻薄少恩、无情残酷、滥用民力、好大喜功。这些缺点后来又被放大到了极致,导致了秦帝国二世而亡。这些负面词汇也成为贴在始皇帝身上的固定标签。

始皇帝性情的转变使得国家的走向发生了改变,就像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由蒸蒸日上转向了暮云沉沉,反秦的火种已遍布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