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冠并彻底清除吕不韦、嫪毐的势力之后,年轻的秦王真正掌握了大权。上无太后干政,下无权臣制约,秦王政终于能够放手大胆地实施他的治国方略了。
在对外军事行动上,秦王政一改过去分散的蚕食行动,开始对三晋及燕、楚实施集中打击,一直持续到秦王政十五年(前232)。秦军多次对赵国发起大规模进攻,分别从上党、太原出发,先后攻取了赵国大面积的土地。
这时,秦国已据有天下大半的区域,即便远在山东,也有秦国的领地。靠近秦国的韩、赵、魏,被秦国长期攻打,只能勉强招架自保,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楚国更是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将都城一迁再迁,屈居江淮一带。而在秦国的远交攻势下,燕国将太子送到秦国为质,获得暂时的安宁。齐国则以为远离秦国的虎口,上下一片歌舞升平。
到秦王政十六年(前231),秦军以进攻韩国为标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灭亡六国、并兼天下的战争。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国集中力量进攻韩国,当时韩国基本上已无险可守、无兵可用了。韩王安被俘获,韩国旧地成为秦的颍川郡。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秦军在王翦的率领下再度大举攻赵。秦、赵大战持续两年,秦军最终大破赵军,兵入邯郸,俘虏了赵王及文武大臣。秦国在赵国旧地设立了邯郸郡。赵国公子嘉率一部分宗族逃到代郡,自立为赵王,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国的太子丹派遣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未遂。王翦率辛胜、李信等带领秦军向燕国大举进攻,秦军势如破竹,次年攻入燕都,燕王远走辽东,并奉上太子丹的人头向秦军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国派王翦之子王贲攻魏,王贲兵围大梁,秦军引鸿沟之水灌大梁,魏王出城投降。秦在魏地设立郡县。
灭魏以后,秦将李信、蒙武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但是楚将项燕抵挡住了此次秦军的攻击。后来,老将王翦再率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最终消灭了项燕所带领的楚国主力军队。项燕自杀,秦军遂长驱而入,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次年,秦军南下出击江南地,降服了越国,在东南地区设立了会稽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军再度进击,王贲、李信率大军攻下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灭燕之后,秦王政派大将王贲率军从燕国由北向南入齐,蒙恬从楚故地北部由南向北入齐,两路秦军**临淄。齐国长期附和秦声,以至秦军兵抵临淄城时,“民莫敢格者”,齐王为了保住性命不战而降。齐灭亡后,秦国置其地为齐郡。
兼并六国之后,秦始皇并没有局限于原来六国的疆土范围,而是继续致力于向周边地区扩大疆域,南征闽越、百越,北却匈奴。秦的疆域拓展行动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后的西汉、唐朝等朝代就是在秦国的版图上继续扩大疆域,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地理版图。
秦帝国先是开拓了东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南方(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一般被统称为越人。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公元前306年,中原大国楚国消灭了越,其地尽入楚。王翦在公元前222年消灭了楚国的残余势力后,“因南征百越之君”。秦人取得胜利后,即设立了会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绍兴,江南一带的越人遂成为大秦帝国的臣民。
接着,秦又进击岭南地区。公元前220年,秦军在平定江浙一带越人的基础上,大举向岭南地区的百越进军。秦军为进攻越人做了长达三年的准备,为此专门修建了灵渠,解决了军粮给养问题。初期秦军进攻不利,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始皇帝再派任嚣、尉佗为将,征发“逋亡人、赘婿、贾人”开赴岭南,取得了胜利。秦国在西瓯、南越、骆越故地分别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早在战国后期,秦国彻底灭掉义渠戎国后,进而向西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发起进攻,西北地区的陇西、宁夏一带基本上被秦军所占据,秦因此设立了陇西、北地二郡,这两郡与秦国北部的上郡连为一体。同时,秦国也着手在边境地区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进攻。秦统一六国时期,无暇北顾边地,匈奴趁机向南扩张,一度占据了河南地,即今河套地区,对秦国的关中平原构成了严重威胁。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遂将解决北方边境的匈奴祸患提到首要地位。统一的次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巡视的地区即是陇西、北地二郡。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帝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接着,蒙恬又渡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中”,拓展了北部疆域,秦国在这一地区设立九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