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场世人瞩目的婚礼即将举行之际,汪然明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福建寻访林雪之路。1641年的春天,明朝已败象四露,西北烽火,越地荒歉,闽地倒还宁静如初。与林雪分别近二十年,期间偶有书信往返,但此去能不能找到她并把她带回杭州,汪然明心里实无把握,所以出发前他就自嘲说此行是“半为名山半为君”。果然他的这次寻访并不顺利,到了福州,他才得知林雪已于多年前移居建宁了,他的心情一时变得十分灰暗。[406]好在经过近半年寻找,临近端午的时候他终于在建宁城里找到了林雪。当他风尘仆仆出现在林雪面前的时候,林雪又是感动,又是辛酸。当年西湖边的豪情黄衫客,今已垂垂老矣,而林雪也已韶华渐逝,徐娘半老。五月初五,闽地风俗,家家都要喝雄黄酒。她亲自下厨,为他做吃的,又陪他喝酒,弹琴给他听,一起观赏画作,还和当地的朋友们一起陪他去武夷山游玩。这番殷勤款待让汪然明觉得二十年的分别实在不算什么,他忽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说“竹里盘餐皆素手,殷勤较昔更情浓”,还打趣说“莫感天涯知己少,多情仗得老徐娘”[407]。
但林雪已经不再有重回杭州的打算。她说西湖山水是青春少年的欢乐场,自己一个老妇人,已羞看西湖柳色。在建宁小城住了三个月,汪然明不得不黯然离去。这次出来时,他带的钱不多,至此盘缠已快要告尽。林雪怕他路上吃苦,整理行装时放入了多幅自己的画作,嘱他途中可以出售几幅换钱。二十年前在杭州,他是林雪的艺术赞助人和保护人,使其画名远扬,“丹青尺幅当钗卖,是人争售谁不爱”。没想到此番回去,囊中羞涩,还要半路出售女画家的画作换得川资,这让他心里颇不是滋味。但他不想让林雪看出他的伤感,开玩笑说,今天你送我烟云满箧,我怎么背得动啊?相笑着招招手,一转身就踏上了归程。
此时的柳如是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为她在虞山北麓建造的绛云楼已经成为末世风雅的一个象征。汪然明为这个女人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她刊刻了一卷诗集《湖上草》和一部书信集《与汪然明尺牍》,并各寄了数十册给她。有一种说法是,钱谦益收到这些书后妒火发作,一把火给烧了,还写信给汪然明,要求他毁掉书版。但从钱谦益婚后对太太的宠爱与信任来看,她都可以穿着男人的衣服跑出去与四方宾客谈论,钱谦益不会这么没风度,做出这等焚琴煮鹤的事来,说起来也是广大风流教主,痛惜美人的人。书信集里,柳写给汪然明的最后一封信,说起夫君也全是赞美的语气:
弟小草以来,如飘丝雾,黍谷之月,遂蹑虞山,南宫主人,倒屣见知,羊公谢传,观兹非渺。
钱谦益对汪然明撮合他与柳如是婚姻的感谢方式,是在汪死后为他写了一篇传记。在这篇传记中,他回忆了与汪然明相识相交的经过,并对汪以商人身份、以一己之财力推动西湖情艺世界的热心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西湖要是没有汪然明,就会湖山寥落,没有主人。汪然明一死,不只湖山失去了主人,也把一个时代的荣光给带走了。而作为汪然明的同时代人,亲见这样美人尘土,风雅凋零,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这难道不是最可堪悲哀的事吗?[408]
他最后叹息道,其人已逝,红粉丹丘,一个风雅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落下了帷幕,乱离之后,所有的歌都是挽歌了:
斯晨斯夕兮,假日宴游。朱丝绿浪兮,红粉丹丘。伊人云亡兮,谁乐爽鸠。嬉春罢咏兮,竹枝辍讴。梦梦月镜兮,沉沉金牛。孤山鹤怨兮,古洞猿愁。吁嗟梦华兮,孰知我忧。红牙紫毫兮,申写风流。钻辞陵谷兮,于彼千秋。
这触目烟霜、筝寒雁断的时代败象,身处繁华都市的汪然明早早就看到了。他从西湖看天下,看到的是一个日益粗鄙的年代正劈面而来。以前的西湖多热闹啊,晚风一起,六桥一带,到处是夜游看花的锦衣少年。一树桃花一角灯,风一吹,那满树的灯就晃动不止。整个长堤看去,就如同一条火龙将要飞天,那情景,比闻名天下的秦淮灯船也要好看几分呢![409]而如今,满洲铁骑驻防杭州,湖山胜景成为“旗下”,当年的游宴处尽成饮马之池,真是可悲也欤!曾经承载着一个华丽时代记忆的“不系园”画舫,也经常被官家征用,连他这个主人都无权使用了。[410]
仇英《浔阳琵琶图》
这样的一个世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汪先生决定要死了。但即便是人生的谢幕,他也想尽可能表现得坦然洒脱些,不要惹朋友们笑话。1655年冬日的一天,汪然明已近弥留之际,但他的神志还清醒着。他要前来送行的冯云将等朋友就像往常一样,在他家里品画谈诗,吹箫摘阮,丝毫不要介意他。他靠在**,看着日光投下的影子在窗格上慢慢移动,等到他认为差不多了,于是举手一一向朋友们致意,感谢他们最后来送他一程。[411]
给人的感觉,他仿佛不是死去,而仅仅是出门做一次没有忧伤和遗憾的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