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无从得知,那张疑点重重的铁琴到底是何人售与项元汴。其实嘉靖、万历年间的古物市肆,甚至鉴赏家们幽静的客厅里,到处都活跃着造假高手和狡诈的骗子。这些人又兼具诗人、画家、道士、佛教徒、工匠等多种身份,稍一不慎就可能着了他们的道。
沈德符曾经透露说,古物造假作坊多在吴中,好多人都借此糊口,品行高洁如张凤翼[34]这样的雅士,也难免偶尔从中讨生活,像王穉登[35]这样的无耻之徒简直就是专业造假者了。[36]王穉登是天籁阁主人多年密友,他有没有坑过项元汴,也尚是未知之数。
真如一个猎人也会被大雁给啄了眼,《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说道,职业造假人王穉登也曾经被人骗过一次,得手的那个骗子竟然是太仓曹姓人家一个姓范的仆人。王穉登听说这个仆人手上有一幅阎立本的《醉道士图》,数次观摩后确定是真迹,就决定出手,他与范姓仆人磋商价格,从千金谈到数百金,最后谈到十金。王穉登大喜,殊不知狡黠的范姓仆人此时已暗暗做了手脚,找到一个叫张元举的画家临摹了一幅,笔法足可乱真,饶是王穉登再经验老到,也看不出这是一幅赝品,真品的《醉道士图》则以高价暗暗卖到了别处。这张元举眇一目,是个独眼龙,这一生理缺陷曾被王穉登拿来取笑,张元举就把此事宣扬了开去,说王某人双目都好,倒还不如我一个半瞎。话一传开来,全城以为笑谈,搞得王穉登灰溜溜的,好长时间都不敢在人前露面。
但这些受骗经历至多让他们声名受损,实际经济损失并不算太大,与项元汴、王世贞都有交往的一个朋友、隐居在离镇江不远的焦山岛的道士郭五游[37],曾经被人骗去一船古董,那真是哭天喊地都来不及了。这郭五游七十多岁的人了,住在长江边的这座小岛上,外人看来正可炼炼丹谈谈养生术,做个云水之中风流自赏的人物,受世风熏染,竟也迷上了收藏古物器玩一道,且收藏的都是精品。他曾拿着沈周的一幅山水找王世贞题跋,让王不忍释手,詹景凤说此人还藏有元人钱选的一幅《陶学士雪夜煎茶图》,那都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好东西。郭五游凭着这些古物与当世名流交往,待价而沽,价格谈得拢就出手,谈不拢相互品鉴题跋,也不伤情分,在吴中鉴赏圈里竟也混出了响亮的名头。
且说有一日,江面上朝着焦山方向驶来一条船,船上有一道士,长得眉宇清朗,丝毫没有尘俗味,一望就知是那种极有品位的高人。那道士下了船,在岛上随处游走,赏玩景致,一副很有兴致的模样。郭五游独居无聊,一见就起了攀谈之心,穷人献宝一般,带着此人游览了焦山岛上的礼斗台、四将殿、真武殿等景点,还把他带到了自己住的飞云室下,谈诗歌,又谈古物鉴赏,两人观点颇多相契,从日落谈到月升,只觉得相见恨晚。郭五游留他在岛上住了好几日,才依依不舍把他送到江干。
一年后,这道士又来了,还带来了数件文房用具作为礼物送给郭,那都是些制作精良品相不错的东西,郭五游收下这些礼物,待之更加殷勤周到。一日闲谈时,这道士说:“贫道住在金陵,颇有一些出身显贵的富家朋友,也是我多事,有一次说起您有许多精良的古玩藏品,他们大感兴趣,很想借去开开眼,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只是他们都是大忙人,很少有机会来这里,如果能够用船把您这些宝贝运到金陵去,让他们观赏一番,我保证一趟走下来您会获利甚丰。”
这郭五游,岸然的道袍下面是一颗商人的心,听了这话,心动了,于是雇了一只船,把自家所有珍玩宝器悉数装上,带了一个随身小童,择日和这道士一起去了金陵。船到离城不远的一个渡口,郭五游命泊在岸边,自己和道士一起入城找他的富家朋友,让船夫和小童在船上等自己回来。两人进了城,到了一家书肆,道士指着对面一个高大的府第说,他的朋友就住这里,让郭五游在书肆稍等片刻,他先去知会主人一声好来迎接。郭五游答应了。
且说那郭五游,远远地看着道士进入那家大门,却左等右等不见出来,急了,再加路途劳顿,又累又饿,眼见得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就走到那家府第门口,向看门的打听,说刚才有一个道士进了大门去找主人,为什么进去这么久了还不见出来?看门的说,这是一座空宅,里面又没什么人的!郭五游大惊,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看门的领他进去一看,果然宅内空空如也,那道士连个人影都找不着,看来是从边门溜了。
郭五游急忙往城外泊船的渡口赶,走到半途,与自家雇的那个船夫劈面相逢,那船夫正吃力地抱着一只大鼎赶路哪。郭五游责怪道:“你抱着这只鼎去哪里?”船夫说:“刚刚道士回来,说您在城里某某街某宅第,让赶紧把这只鼎送过去。”郭问:“道士在哪里?”船夫说:“在船上。”郭五游飞一般跑到渡口,哪里还有自家的船在?只见得江水哗哗,江上船只往来飞梭,瞬息都在数里之外了,也不知哪艘是装满宝贝的自家船只,不由得蹲在江边,号啕大哭。[38]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围炉博古”
有个叫王复元[39]的鉴古高手,早先也做过道士,后来在苏州跟着文徵明,文徵明去世后,来到嘉兴依附了项元汴。李日华小时候曾经见过此人,住在城里几间东倒西歪的旧房子里,一有钱就拿去买酒喝。平时他总是在市面上晃**,一看到奇物佳玩或者有价值的字画就出手买下,有时身上钱不多,就把穿着的衣服送进当铺去。此人买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自家赏玩,而是迅速转手卖给项元汴,从中赚取一笔不小的差价。据说赵孟頫的一幅名作《亭林碑》,原来胡乱粘贴在一个农民家的墙壁上,就是此人搜来卖给项元汴的。王复元还是个制假高手,只是此人实在太懒了,只要钱袋还有几分酒资,他就不愿出手。好在只要他愿意去搜古,项元汴永远不会让他的钱袋瘪着,鬻古的事他也就不太做了。
然而此人还有个叫朱肖海的学生,那才是一顶一的假画高手。朱肖海也是嘉兴那地方人,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王复元了。他的师父王复元还在文徵明门下时,每有修复古画这些活儿,开始总让他在一边看着,后来也把活儿交给他来做。在帮助师父修复古画甚至造假的历练中,朱肖海的眼光、技艺突飞猛进,很快超越了乃师。据说他每临摹一幅古画,先闭室寂坐,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等到笔意揣摩透了才起身下笔,且落笔的姿态如同传说中楚国的乐人优孟一般优美潇洒,纯一副高手做派。[40]但对于那些眼光如炬者来说,朱肖海的伪画也不是不好辨认,此人画工虽好,肚里文墨毕竟有限,一有跋语、落款,就很容易露出马脚来。
朱肖海后来脱离乃师,成了一个专业的假画制造商,据说生意好得不得了,生意最旺时,专门雇了一批苏州人做书画出货时的搬运工。他还有一个由各级中间商经营的庞大的造假售假网络,三百里内外,都是其神通所及。朱肖海的假画,主要出售对象是爱慕风雅的安徽商人,即所谓“歙贾之浮慕者”,沈德符就亲眼见过一个叫吴心宇的徽州富商上了美丽一当。
戏曲家吴昆麓的夫人与“快雪堂”[41]主人冯梦祯的妻子是远亲,冯梦祯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两家平素偶有走动。某一日,吴带了一卷古画来找冯梦祯,先说了一段此物来历故事。说是宫里有一个专管后载门的小太监,家里有一个铁枥门闩(也有一说是漆布竹筒),一摇动就会发出骨碌碌的声音,好像里面藏着什么东西。有一天这个铁枥门闩被人不小心撞坏了,从里面掉出来了三卷古图,这件就是其中之一。冯梦祯也是个很有眼光的鉴赏家,一看就认定这是幅唐画,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王维的《江干雪霁图》。但谁也没看过王维那幅画,冯梦祯心里还是忐忑的,于是借口画上没有款识,以极低的价格收下了。每天一忙完公务就疾奔回家,闭户焚香,饱阅无声,坚信这件宝贝是摩诘真迹。[42]
但冯梦祯毕竟不是一言九鼎的鉴定家,如果这张图真的是王摩诘水墨真迹,还得有更有话语权的专家为它验明正身。很快,此人出现了,他就是有法眼之称的董其昌。任职京城翰林院的董其昌辗转听人说起冯梦祯得到了一幅王维真迹《江干雪霁图》,而王摩诘又是他竭力推崇的“南宗”画派始祖,于是董其昌千里驰书,恳请冯氏能够借观此图,而冯梦祯也正求之不得。1595年秋天,董其昌清斋三日,以一种极为庄重的仪式拜观了《江干雪霁图》,并写下一篇著名的长跋,认定此卷正是王维传世的唯一真迹。冯梦祯这个二流的鉴赏家竟因此名头大振,海内风雅之士竞相以能一睹此图为荣。
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
大概是1616年前后,那时距冯梦祯去世已经多年,徽州一个叫吴心宇的富商突然宣称家中藏有王维的《江干雪霁图》真迹,追究出处,说是已故的冯太史的长公子冯权奇以八百两银子卖给他的。可是与冯家关系密切的朋友都知道,这画还好好的藏在他们家,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沈德符揭穿了这个秘密,制造这幅假画的正是高手朱肖海。朱肖海施展他的妙手,先把此画临摹在一幅旧绢上(此绢系唐朝的无疑),再把后面董其昌、冯梦祯、朱之蕃的三篇跋文一剖为二,装裱于后,吴心宇买到朱肖海的临本还在沾沾自喜,做梦也想不到真迹仍然在冯府。[43]透露这一绝密消息的沈德符,他弟弟沈凤是冯梦祯的女婿,[44]这一故事应该可信。[45]
对李日华这样的鉴藏界新人来说,高手朱肖海更像是一个传说中的神秘人物,只有被骗过一次以后,才会服膺其真本事。李日华自己后来在日记里说(他赋闲在家的二十年中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记日记),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月十八日,他应邀去冯权奇家观书画,见到了白居易书《楞严经》第九卷中的一帙,冯权奇夸说此卷是其父冯梦祯在南京任职时从李贽手中获得。李日华一见就喜欢得不行,兴冲冲地买了回来。过了几天后,一位拜访味水轩的客人告诉他,这幅楷书《楞严经》原系张即之书,白居易款乃是后来添上去的,而伙同冯权奇一起干这事的,就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朱肖海。李日华只好自叹晦气,承认自己走了眼,当时只认定这字是白香山的,忽略了跋语和补款的漏洞。[46]
李日华后来是在嘉兴诗人兼画家徐润卿[47]家的“竹浪馆”认识的朱肖海,那应该是在天启年间了。自号“竹浪老人”的徐是王复元的生前好友,与苏州文氏家族也素有交往,应该算是李日华、朱肖海这些人的前辈。这是一次弥漫着怀旧情绪的见面,没有戏班丝竹,只闻墨香飘袅,艺术家、鉴赏家、古董商人和作伪高手尽弃前嫌坐在一起,品评主人珍藏的文衡山、文水、陈道复、莫云卿诸家画作和王复元的诗稿墨迹,眺望着正在逝去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年代。李日华是带着儿子一起参加聚会的,可是那天,他和儿子都喝醉了,因为朱肖海实在太会劝酒了。[48]以后他们在徐家的白苧草堂还有过几次见面。
看来李日华不仅没有看不起朱肖海,反而对他有点暗暗钦佩。日后李日华父子负责修撰家乡的县志时,还为朱肖海说了许多好话。说他性情高逸得就像水仙一样,经常和徐润卿一起,驾着船跑到烟水深处去。至此我们才知道,在江南鉴赏界经常搅出很大水花来的朱肖海本名朱实(一说朱殿),肖海只是他的别号。李日华还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口气说,朱肖海摹古的绝技,甚至连号称法眼的董其昌也难免屡屡上当。[49]但他不认为朱肖海的作伪技术真的天衣无缝了,自己用横秋老眼一扫,何处作伪一眼就看出来了,只是顾念其全靠这糊口,才不忍心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