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乏教训值得借鉴(1 / 1)

北朝论稿 李凭 526 字 3个月前

魏燕之争,从于什门受困到冯弘出逃,由外交开始以战争结束,对于两国君臣,都不乏值得思考的教训。仅就北燕而言,虽然其失败主要由内外政治与军事形势决定,乃大势所趋;但是,考察其间的外交问题,尤其是于什门事件,迄今依旧值得借鉴。

诚如本文第三节所引北燕太史令张穆所言:“自古邻国未有不通之理,违义致忿,取败之道。”冯氏先是“违义致忿”而尽丧仪态,错失和平邦交契机;再是久拘魏使而不解僵局,终于日益被动但无力挽救颓败。其情其景令人深思也。

原文收入《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 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境。

[2] 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境。

[3] 在魏燕之争中,虽然北燕的政治与外交活动表现得十分积极,不过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北魏始终占据着主动地位,所以本文在时间的表述上以北魏的年号作为标尺。

[4] 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境。

[5] (唐)杜佑:《通典》第五册,471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

[6] 《资治通鉴》卷116,3647页。

[7] 《魏书》卷97《海夷冯跋传》,2126页。

[8] 《魏书》卷87,1889~1890页。

[9] 《资治通鉴》卷116,3671页。

[10] 《资治通鉴》卷116,3671页。

[11] 《魏书》卷35,808页。

[12] 参见李凭:《北魏天兴元年的高丽移民及其状况》,《北朝研究存稿》,70~72页。

[13] 《资治通鉴》卷118,3718页。

[14] 《魏书》卷97《海夷冯跋传》,2126页。

[15] 《魏书》卷97《海夷冯跋传》附《冯文通传》,2127页。

[16] 《魏书》卷87《节义列传》校勘记[三]指出此处的错误,称:“疑‘二十四’当作‘二十一’。”(《魏书》,1897页)

[17] 文通,北燕国主冯弘的字。因为冯弘之名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名讳,故《魏书》只称其字。

[18] 《魏书》卷87,1890页。

[19] 《魏书》卷97,2127页。

[20] 《资治通鉴》卷122《宋纪》“元嘉九年(432年)九月”条记载:“魏主之围和龙也,宿卫之士多在战陈,行宫人少。”可见,北燕虽是偏僻小国,北魏攻之也很费力,其兵力几乎倾巢出动。

[21] 《魏书》卷4上,86页。

[22] 《资治通鉴》卷112,3859页。

[23] 《魏书》卷4上,8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