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年)是英籍的科学哲学家。他在《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年)、《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1963年)等著作中提出“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我提出可证伪性标准所要解决的问题,既不是有没有意义的问题,也不是关于真理或可接受的问题。……可证伪性的标准就是要解决这个分界问题的一种办法。”[1]可证伪性作为一个标准,“使我们能够区别经验科学为一方与数学和逻辑学以及‘形而上学’系统为一方,这个问题我称之为划界问题”。[2]
波普尔以“可证伪性”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针对实证主义者的“实证原则”即归纳法提出来的。许多科学家相信只有归纳法才能表达真正的科学同形而上学伪科学之间的差别,他们相信:“唯有归纳方法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分界标准。”[3]波普尔不同意此种看法,他指出:休谟已看到,归纳法是以经验为依据的,而经验无论如何丰富宽广,都是有限的,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因而不能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一个标准。从逻辑上讲,科学理论一般表述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能成为全称判断。例如不管我们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天下天鹅都是白的。”
波普尔与实证主义者不同,他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使用的工具是假言三段论的演绎法,即借助单称判断的伪证否定全称判断。“可证伪性”基于这样的理由:凡是科学理论(知识)都是不完全的,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它总是包含其本身的限定或某种否定,也就是说一切科学理论(知识)都只是一种猜测或假设,都具有可检验性和可反驳性。这里波普尔把“可证伪性”(fasiability)和“可反驳性”(refutability)、“可检验性”(testability)当作同义词使用。“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4]把经验理论定义为可反驳性的理论,把非经验理论定义为不可反驳的理论,由此把经验的或科学的理论同非经验的或非科学的理论区别开来,所以我们由此得出结论:正是可反驳性使经验的或科学的理论显现出其特色。
“可证伪性”告诉我们:既然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假设总是处在不断批判和否定的过程中,因此“可证伪性”在科学知识的问题上主张批判思维反对教条思维。所谓批判思维或态度就是在科学知识上改变它们,检验它们,反驳它们,证伪它们。与此相反,教条思维或态度就是试图通过应用和确认我们的规律和图式来证实它们,肯定它们。所以我们可以将批判态度看作科学态度,教条态度看作伪科学态度。
批判态度,也是自由讨论科学理论以发现其弱点并加以改善,是一种合理的和理性的态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逻辑论证和演绎推理的作用对批判方法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逻辑论证和演绎推理,我们才能发现理论的含义,找出理论的弱点,从而有效地批判它。
批判态度就是指出科学理论中的某种矛盾或者某一种科学理论自身的矛盾,或者这一种科学理论与另一种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或者这个科学理论与某种事实之间的矛盾,等等。“批判从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说乃是任何智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矛盾,没有批判,就没有变革理论的理性动力,也就没有智力的进步。”[5]
波普尔通过排除错误即“可证伪性”的方法,实现科学理论知识的增长,进而提出科学发展动态式的四步图式:问题(P1)→试探性理论(TT)→排除错误(EE)→新的问题(P2)。这里波普尔对于科学发展或科学知识的增长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6]
科学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这句话的确抓住了科学发展的实质与要害。我们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科学家从事一种科学工作总是为了解决该科学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对科学中某一个问题的尝试或假设,不存在毫无目的的没有问题的“漫游”。同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陷入困境或遭遇失败时,就必须找出和研究其问题所在。毫无疑问,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是不可缺少的,但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等,都必须以问题为出发点,总是以一定理论作为前提的。科学始于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反对传统的“实证原则”即归纳法,揭示了科学发展中长期遭到忽视的否定性作用。同时他从“可证伪性”出发,强调批判思维反对教条思维,强调科学源于“问题”,这为科学发展的永无止境在理论上做了论证。可以说波普尔的“可证伪性”使人耳目一新,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贡献。但其“可证伪性”理论有一定片面性,在科学发展中过分强调其否定因素和变动形态,忽视和否认其实证性、肯定因素和相对稳定形态,所以后来遭到了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的批判。
[1]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55页。
[2] [英]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10页,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3]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75页。
[4]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52页。
[5]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451页。
[6]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