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在“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中,提出了著名的思维行为(思想方法)五步法。“(1)一种感觉的困难;(2)这种困难所在;(3)对可能解答的联想;(4)通过有关这种联想各方面的推论而发展;(5)导致接受或否认这种联想的进一步考察和实验;也就是相信或不相信的结论。”[1]杜威的学生胡适指出:詹姆斯实用主义有三种意义:方法论、真理论和实在论。方法论在杜威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杜威的实用主义也被称为工具主义。他将杜威的思维行为(思想方法)五步法概括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对此做了通俗的详细的阐释和发挥。
1.疑难的境地。这是思想方法的起点。他指出:杜威认为思想、经验是人类对付环境的工具,但人类生活环境是时常变化的,常有不测的,这样从前那种惯用的生活方法就不中用了。譬如看中国白话小说的人,忽然碰到一段难懂的话,自然就发生疑问:“这句话如何解释?”又如一个人在大森林里迷了路,走来走去,走不出去,平时走路的本事,不中用了,到了这种境地,自然就发生疑问:“在这个大森林出路如何去寻找?”疑问是思想的起点,一切科学的发明,都起源于思想的疑惑。“宋朝的程颐说,‘学原于思’。这话固然不错,但是悬空讲‘思’,是没有用的。他应该说:‘学原于思,思起于疑’。疑难是思想的第一步。”[2]
2.疑难之点在何处。有些疑难之点是很容易发现的,但是有许多疑难却是很难确定究竟哪一点是疑难的真问题。胡适指出:“杜威以为这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一步就同医生的‘脉案’,西医的‘诊断’一般重要。”[3]
3.提出解决疑难的种种假设的解决方法。稍微有经验的人,都会从经验、知识和学问中提出种种假设的解决方法。这一步特别重要。“我们说某人能思想,其实只是说某人能随时提出种种假定的意思来解决所遇着的困难。”当然一个人能否提出假设的解决方法,取决于他是否有经验学问;但是不能反过来说,认为有了经验学问就一定能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经验学问所以可贵,正为他们可以供给这些假设的解决的材料。”[4]
4.决定哪一种假设是适用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对于一种疑难问题会提出好几种假设的解决方法,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每一种假设的意义,一一列举出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决定采用哪一种假设的方法更为合适。
5.证明。假设是否能得到证明,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能证实的假设,使人信服,才是“真理”。反之,不能得到证实的假设,不能令人信服,至多不过是一种假定罢了。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有的假设的证明是比较容易的,但有时有的假设是不容易证明的,因为这种假设的证明所需要的情况不容易遇到,必须特地制造出这种情况,才可以试验那种假设的是非。凡是科学上的证明大都属于这一种,我们称为“实验”。思想方法到了这一步,“不但可以解决面前的疑难,简直是发现真理,供以后的人大家受用,功用更大了”。[5]
胡适对杜威的思想方法“五步说”做了分析:“看这五步,从第一步到第三步,是偏向归纳法的,是先考察眼前的特别事实和情形,然后发生一些假定的通则;但是从第三步到第五步,是偏向演绎法的,是先有了通则,再把这些通则所涵的意义一一演出来,有了某种前提,必然要有某种结果。”[6]他认为这五步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假设。因为第三步假设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第一步和第二步只是要引出第三步的种种假设,而第四步和第五步则是把第三步的假设演绎出来,加以评判和验证,以确定这种假设是否为适用的解决方法。
胡适指出:杜威的思维方法“五步说”,使人得到了思想训练,获得许多活的学问、知识,这是真实可靠的学问、知识。当我们碰到疑难问题进行假设时,不至于天上地下胡思乱想。同时对于人生实际事业也有很大好处,以效果来证明理论,养成实验的态度,以效果来评判假设的价值。胡适将杜威思维行为五步法概括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红学”研究。
胡适对《红楼梦》一书进行过许多研究,他发表的《〈红楼梦〉考证》(1921)、《跋〈红楼梦〉考证》(1922)、《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1927)、《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等,从《红楼梦》的“作者”、“本子”到各种人物都做过认真甚至烦琐的考证工作,可以说,这是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在“红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对此,他1953年在台湾大学一次以《治学方法》为题的讲演中,做了一个总结。他说:“现在我想起我二三十年来关于方法的文章里面,有两句话也许可以算是讲治学方法的一种简单扼要的话。那两句话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要大胆的提出假设,但这种假设还得想法子证明。所以小心的求证,要想法子证实假设或者否证假设,比大胆的假设还更重要。”[7]他以“红学”的研究为例:
所谓“红学”,是指《红楼梦》到底有什么可以研究的?《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意思?当时写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的故事有没有背景?有没有“微言大义”在里面?写了一部七八十万字的书来讲贾家的故事,讲一个纨绔子弟贾宝玉同许多漂亮的丫头,漂亮的姊妹亲戚们的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你有你的假设,他有他的假设。
有一种假设说《红楼梦》含有种族思想,书中有些人物都是影射当时满洲官员,林黛玉是暗指康熙时候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男人,薛宝钗、王熙凤和那些丫头们都是暗指历史上的人物。还有一种假设说贾宝玉是指一个满洲宰相明珠的儿子叫作纳兰性德,那些丫头、姐妹亲戚们都是代表宰相明珠家里的一班文人清客。把书中漂亮的小姐们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等人都改装过来化女为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我的假设是很平常的。《红楼梦》这本书,从头一回起,作者就说这是我的自传,是我亲自所看见的事体。我的假设就是说,《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是写他亲自看见的家庭。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红楼梦》就是写曹家的历史。曹雪芹是什么人呢?他的父亲叫曹頫,他的祖父叫曹寅;一家三代四个人做江宁织造,做了差不多五十年。所谓宁国府、荣国府,不是别的,就是指他们祖父、父亲、两个儿子,三代四个人把持五十多年的江宁织造的故事。书中说到,“皇帝南巡的时候,我们家里接驾四次。”如果在普通人家,招待皇帝四次是可能倾家**产的;这些事在当时是值得一吹的。所以,曹雪芹虽然将真事隐去,仍然舍不得要吹一吹。曹雪芹后来倾家**产做了文丐,成了叫花子的时候,还是读书喝酒,跟书中的贾宝玉一样。这是一个假设;我举出来作一个例子。
要解决“《红楼梦》有什么用意”这个问题,当然就有许多假设,提出问题求解决,是很好的事情;但先要看这些假设是否能够得到证明。凡是解决一个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证明。我们看这些假设,有的说这本书是骂满洲人的;是满洲人统治中国的时候,汉人含有民族隐痛,写出来骂满洲人的。有的说是写一个当时的大户人家,宰相明珠家中天才儿子纳兰性德的事。有的说是写康熙一朝的政治人物。而我的假设呢?我认为这部书不是谈种族的仇恨,也不是讲康熙时候的事。我提出一个很平常的假设,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的作者在开头时说的,他是在说老实话,把他所看见的可爱的女孩子们描写出来;所以书中描写的人物可以把个性充分表现出来。方才所说的“大胆的假设”,就是这种假设。
单是假设是不够的,因为假设可以有许多。所以第二步就是我所谓“小心的求证”。在真正求证之先,假设一定要仔细选择。这许多假设,就是假定的解决方法,看哪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是比较近情理一点,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那个开始发生的那个困难问题。譬如《红楼梦》是讲的什么?有什么意思没有?有这么多的假定的解释来了,在挑选的时候先要看哪一个假定的解释比较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然后说: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的假设是比较能够满意解决的。譬如我的关于《红楼梦》的假设,曹雪芹写的是曹家的传记,是曹雪芹所看见的事实。贾母就是曹母,贾母以下的丫头们也都是他所看见的真实人物。当然名字是改了,姓也改了。但是我提出这一假设,就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最要紧的是要求证。我能够证实它,我的假设才站得住;不能证实,它就站不住。求证就是要看你自己所提出的事实是不是可以帮助你解决那个问题。要知道《红楼梦》在讲什么,就要做《红楼梦》的考证。因此我们有了大胆的假设以后,还不要忘了小心的求证。我考证《红楼梦》的时候,我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我找到许多材料。我已经印出的本子,是已经改了多少次的本子。我先要考出曹雪芹于《红楼梦》以外有没有其他著作?他的朋友和同他同时代的人有没有什么关于他的著作?他的父亲,叔父们有没有什么关于他的记载?关于他一家四代五个人,尤其是关于他的祖父曹寅,有多少材料可以知道他那时候的地位?家里有多少钱,多么阔?是不是真正能招待皇帝到四次?我把这些有关的证据都想法找了来,加以详密的分析,结果才得到一个比较认为满意的假设,认定曹雪芹写《红楼梦》,并不是什么微言大义;只是一部平淡无奇的自传——曹家的历史。我得到这一家四代五个人的历史,就可以帮助说明。当然,我的假设并不是说就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在这里证明“小心求证”,这个工夫是很重要的。
[1] 《杜威全集》第6卷,18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适文存》第1集,235页。
[3] 《胡适文存》第1集,235页。
[4] 《胡适文存》第1集,237页。
[5] 《胡适文存》第1集,239页。
[6] 《胡适文存》第1集,239页。
[7] 引文见胡适:《治学方法》(民国四十二年十二月一号在台湾大学演讲),见葛懋春,李兴芝编:《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册,437~448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