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用就是真理”谈起(1 / 1)

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1842—1910年)是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1907年出版的代表作《实用主义》全面地阐释了实用主义真理观。

詹姆斯指出: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的理论。其实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同其真理论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论述实用主义真理观之前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

“实用主义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不过是一种方法”。[1]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和一群露营的人住在山上,我独自漫步回来,发现大家正在热烈地进行一场形而上学的争论。争论的主题是一只松鼠——一只活松鼠假定它攀着一棵树干的一面,而又想象有一个人站在树干的另一面。这人绕着树快跑想看那只松鼠,但是不论他跑得多么快,那松鼠总是用同样的速度跑到反面去,松鼠和那人中间总是隔着一棵树,一点也没有让他看到。最后,产生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这个人是否绕着松鼠走?人的确是绕着树走,而松鼠是在树上,但是人是绕着松鼠跑的吗?在野地里,有的是空闲时间,争论来,争论去,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大家各袒一方,并且都很固执。两边人数相等。我一出现,他们都来争取我,来取得多数。记得经院哲学家的箴言说,一旦遇到矛盾,一定要找出差别来。我当时立刻寻找,就找到了这样一个差别。我说:“哪一边对,要看你们所谓‘绕着’松鼠跑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要是你们的意思是说从松鼠的北面到东面,再到南面和西面,然后再回到北面,那么这个人显然是绕着它跑的;因为这个人确实相继占据了这些方位。相反的,要是你的意思是说先在松鼠的前面,再到它的右面,再到它的后面,再到它的左面,然后回到前面,那么这个人显然并没有绕着这个松鼠跑,因为,由于松鼠也相对活动,它的肚子总是朝着这个人,背朝着外面。确定了这个差别后,就没有什么可争辩的了。你们两边都又对又不对,就看你们对‘绕着跑’这个动词实际上是怎么理解的。”[2]

通过这段小故事,说明形而上学的争论,是由于站的角度、立场的不同,从而才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否则,争论就无尽无休”。[3]例如,世界是一还是多,是宿命的还是自由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任何一个对立中的任何一方既可能适用于又不适用于这个世界,因此对这些问题的争论是无止境的。“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的方法是试图探索其实际效果来解释每一个概念。”[4]要是你采用实用主义的方法,就不会把这些问题当作追求的终结,而是把这些问题以“实际的兑现价值表现出来,放在你的经验里运用”。[5]

詹姆斯还指出: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代表什么特别的结果,它没有什么武断的主张和理论,而是给相互观点对立的人群找到共同语言,消除一切矛盾和对立。他举出意大利实用主义者巴比尼将实用主义当作旅馆里一条公共走廊的比喻:“实用主义在我们的各种理论中就像旅馆里的一条走廊,许多房间的门都和它通着。在一间房内,你会看见一个人在写本无神论著作;在隔壁的一间房里,另一个人跪着祈求信仰的力量;在第三间房里,一个化学家在考察物体的特性;在第四间房里,有人在思索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体系;在第五间房内,有人在证明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但是这条走廊却是属于他们大家的,如果他们要找一个进出各人房间的可行的通道的话,那就非经过那条走廊不可。”[6]

从巴比尼的这段话里,我们也可以说实用主义也叫作调和者或和事佬。“实际上实用主义没有任何偏见,没有阻碍性的教条,关于什么可以算作证据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它是完全温和的。它会容纳任何假设,它会考虑任何证据。”[7]因此有人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与调和折中的特点。

詹姆斯在论述真理观时,首先批判传统真理观的“符合论”。他问道:所谓观念与实在的“符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举例说:一个人闭上眼睛,想想那边墙上挂的钟,你能想象这只钟的一幅图像或摹本,可是对钟“计时功用”以及发条的“弹性”等,在你的想象的摹本中是一无所知的。这种“符合论”的真理观时把真理看作“惰性的静止”的关系。因为这种真理观就好像只要把实在直接抄下来就完了事,只要得到实在的摹本就够了,思想功用就圆满了。胡适讽刺这种“符合论”真理观,好像我们中国清朝时在奏折上批了“知道了,钦此”五个大字,就完了。

詹姆斯认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主张是否真理,要看其结果是否有效果、有价值。真观念,“能使之生效,能确定,能核实的;而假的观念就不能。……这就是‘真理’的意义”。[8]他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我在树林中因迷路而挨饿,忽然发现了有一条牛蹄脚印的小路,这时我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这条小路的尽头一定有住家,我按照这个想法顺着它走去,我得救了。“这里,真实的思想是有用的,因为作为思想对象的房子是有用的。所以真实观念的实际价值基本上是由于观念的对象对于我们的实际重要性而产生的。”[9]因此“真理意味着一种有价值引导的作用”。[10]从这种意义上说,真理是一种工具。就是说真理是人的思想、观念达到实际效果与价值的工具与手段。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一个观念的“真实性”不是固定静止的,它是由许多事件或因素造成的;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有效性一直处在变化过程中。这就是詹姆斯提出的“额外真理”和“历史真理”。

所谓“额外真理”,是指不是任何观念的对象都是当时就有用,尽管这些观念的对象是真的,但是由于当下的情况还不需要,因此把它当作额外真理贮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或我们的参考书中。例如观念作为对象的房子是有用的,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重要,在一定时期可能用不着房子。这时房子的观念尽管可以证实,但实际还用不上,取得效果,因此就让它潜藏在我们意识中。一旦在实际上变得适用时,它就离开冷藏库,跑到世界上来起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子来解释“额外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观念实现了,而且能被证实了。[11]

詹姆斯提出的“历史真理”问题,告诉我们要用历史眼光看待真理。他举例说:我们应该承认摩西是写《旧约圣经》的开首五卷的,否则整个宗教习惯就得推翻。恺撒大帝是真的,不相信这点,我们就是在否认历史。三叶虫在过去一定是有过的,否则我们关于地层的观念就不可能成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建立了一种信念并产生一种满意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我们说就是见到真理的,它的陈述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所相信的。”[12]同时从“历史真理”出发,我们把真理看作处在一种发展过程中,没有一种观点可以说就是最后绝对的。所以反对把真理看作“是绝对的、永恒的”。[13]对此,胡适发表过一番议论:我们所谓真理,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因为从前这种观念曾经发生功效,故从前人称它为“真理”;因为它的用处至今还在,所以我们还称它为“真理”。万一明天情况发生变化,从前的观念不适用了,它就不是真理了,我们就该找别的真理来取代它了。他举例说:“三纲五常”,我国古人将此认作真理,因为“三纲五常”对古代宗法社会很有用处。但是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三纲五常”便少了君臣一纲,“五伦”便少了君臣一伦。还有“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两条也不能成立了,古时的“天经地义”现在变成废话了。[14]

詹姆斯把真理比喻为“兑换价值”。这是说真理是可以交换的、公共的。它说明真理与信用、信念的关系。“事实上,真理大部分是靠一种信用制度而存在下去的。”[15]真理好像金融体系,正如银行发行钞票一样,只要没有人拒绝接受它,它就可以流通。这就是由于有一种信用制度,因此“你接受我对某种事物的证实,我接受你对另一种事物的证实”。[16]无须对所有真理都亲自验证。如果人们缺乏信用,没有一种信用制度,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崩溃,真理也就无法成立了。

如何评价詹姆斯的真理观?我们认为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从人的实际效果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是一种价值论概念,而不是认识论概念。一种思想、观念的真假,要看它对人的行动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使人的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否可以帮助人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以价值为中心的真理观,对于我们今天还有其现实意义。大家经常谈论的“猫论”就是一种例证。当然也有人提出詹姆斯“有用就是真理”是一种市侩的真理观,因为由于人所处的地位以及观点不同,对“有用”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样势必走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道路上去。

[1]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5页。

[3]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6页。

[4]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6页。

[5]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30页。

[6]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30~31页。

[7]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44页。

[8]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103页。

[9]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104页。

[10]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105页。

[11] 参见《实用主义》,104~105页。

[12]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06页。

[13]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207页。

[14] 参见《胡适文存》第1集,225~226页,合肥,黄山书社,1996。

[15]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106页。

[16] [美]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