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理是全体”谈起(1 / 1)

格奥尔格·威廉·黑格尔(Georg Wilhelm Hegel,1770—1831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辩证法大师。他说:“真理是全体。”[1]这句名言概括表达了黑格尔的辩证的真理观。

所谓“真理是全体”,首先的意思是说:真理不是片面的,而是不同规定性的统一体。他举例说,当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了,人们会说只有花朵才是真实的;而花朵被结果取代的时候,人们又将花朵解释为虚假的东西,认为结果才是植物的真正形式。具有这种看法的人,是把植物的这些环节看成相互排斥,彼此不相容的东西,他不懂得从相互矛盾着的形态中去认识它的相辅相成的环节。其实把花蕾、花朵和结果彼此割裂开来,它们任何一个也不能代表植物的真理,真理只存在于植物的有机整体之中。所以“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2]其次的意思是说:真理是一种过程。真理既不存在于单纯的开端的原则也不存在于最后的结论,那种认为在目的或最终结论里事情本身甚至全部本质都已经得到表达,至于现实过程则根本不是什么本质的观点,是完全不适合陈述哲学真理的方式和方法。因为真理存在的真正形态只能是真理的科学体系。“真理只作为体系才是现实的。”[3]这里说的“体系”就是指过程而言。

黑格尔提出了“真理是酒神节的一席豪饮”的著名比喻,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整体与环节、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真理就是所有的参加者都为之酩酊大醉的一席豪饮,而因为每一个参加豪饮者离开酒席就立即陷于瓦解。”[4]这里说这一席的豪饮是肯定与否定、生成与毁灭的运动,它构成着现实的生命运动,“而这全部运动就构成着肯定的东西及其真理。”[5]

黑格尔又说“真理是具体的”。同这“真理是全体”,实质上是一致的、相同的,只不过是对真理从另一角度去规定和阐释罢了。其意思是说真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对立的统一。“如果真理是抽象的,则它就是不真的。”“哲学是最敌视抽象的,它引导我们回复到具体。”[6]例如,花具有香味、形状、颜色等多种性质,一朵花之所以成为花就是由于这些性质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些性质中任何一种都不可缺少。如果我们抽取其中任何一个性质(如香)都不能代表一朵花,它只能成为花的抽象物。黑格尔经常把对立的统一,称为具体的统一和真理。他认为逻辑学概念的发展是由贫乏到丰富、片面到全面、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是逐步走向真理的过程。第一个概念(正)是片面的抽象的,第二个概念(反)也是片面的抽象的,只有到了第三个概念(合)才是具体的,才是真理。例如:“有”与“无”的真理是两者的统一,即“变易”。又如,“存在论”的概念是直接性的表层的东西,是片面的抽象的;“本质论”的概念是间接性的里层的东西,也是片面的抽象的;到了“概念论”的范畴则是直接性与间接性、表层与里层的统一,成为具体的范畴,所以“概念就是存在与本质的真理”。[7]

黑格尔从真理是全体、真理是具体的观点出发,对旧形而上学(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他指出,这种形而上学用抽象的孤立的思想观点来陈述真理,因而无法正确理解真理。例如:它把有限与无限割裂开来,孤立地或者用“有限”说明“世界是有限的”,或者用“无限”说明“世界是无限的”。这就是用一种抽象和孤立的规定来说明世界的多样统一体,当然无法认识真理。

黑格尔指出:真理与错误、真实与虚妄既对立又相互联系,而且能够相互转化。真理不能离开错误、真实不能离开虚妄而存在。形而上学独断论在把真理与错误割裂开来,机械地对立起来,把两者看成固定不变的现成的东西。针对这种观点,黑格尔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真理不是一种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成地拿过来就用。”[8]虚妄并不像魔鬼那样坏,因为“肯定的东西的真理本身也同样包含着否定的东西,即也包含着那种就其为了舍弃的东西而言应该被称为虚假的东西。”[9]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免会产生错误,这种错误就可能成为“推进力量”,真理就在于克服和扬弃错误。扬弃错误本身即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离开了这个过程,无从谈真理问题。正是从这种辩证发展过程来理解真理,所以黑格尔说“害怕错误,实即害怕真理”。[10]但是具有独断主义思想方法的人,不懂得真理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发展过程,不懂得真理是从错误中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总“以为真理存在于表示某种确定结果的或可以直接予以认识的一个命题里”。[11]例如,恺撒生于何时?一个运动场要有多少尺长?诚然对此类问题应该给予一个明确的简捷的答复;像此种“**裸的真理”,是不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的。“但这样的所谓真理,其性质与哲学真理的性质不同。”[12]

同时黑格尔又指出:我们不能因为真理与错误、真实与虚妄具有同一性,我们就混淆它们之间的严格界限,不能因此把虚妄的东西看作真实的东西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真理与错误、真实与虚妄就像水与油一样是不能混合的东西。这里黑格尔实质上是驳斥了那种混淆真理与错误界限的相对主义。

最后我们也要指出黑格尔的真理论的唯心主义实质。他说的真理不是我们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真理是人主体(思想)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而是客观符合主观,对象符合概念。他说:“通常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表象与一个对象相符合叫作真理。这说法预先假定有一个对象,我们的表象应与这对象相符合。”[13]黑格尔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真理就是思想的内容与其自身的符合”。[14]即真理是对象符合其概念。一切事物的真实性就在于符合它的概念,否则就不是真实的。譬如我们所谓真朋友,就是指一个朋友的言行态度符合“友谊”的概念。同样,我们说一件真艺术品,就是指这件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符合“艺术”的概念。这里黑格尔说的实际上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东西(如朋友、艺术品),当然可以通过其概念加以规定或概括出几个条件作为评判此东西(友谊、艺术品)的真假标准;但问题是这种规定或概括的条件从何而来。它既不是某个人主观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时代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才是正确的。

[1]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10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2页。

[3]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15页。

[4]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30页。

[5]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30页。

[6]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29页。

[7] [德]黑格尔:《小逻辑》,324页。

[8]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25页。

[9]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30页。

[10]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53页。

[11]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26页。

[12]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26页。

[13] [德]黑格尔:《小逻辑》,86页。

[14] [德]黑格尔:《小逻辑》,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