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的顾虑,皇太极也考虑到了。
松山城破,被俘明将中,除了留下有巨大利用价值的洪承畴,皇太极还留下祖大寿的3个弟弟,就是想把他们当作不战而得锦州的重要筹码。
祖大成的描述,坚定了祖大寿献城投降的决心。
神经将近分裂的祖大寿,立即决定和祖大成一起去见济尔哈朗,办理交接锦州的手续。
祖大成说:“投降归顺这样的事,上赶着不是买卖,还得矜持一些,尽量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最起码不能低三下四地过去。”
祖大寿想了想,觉得祖大成说得有道理,说道:“你先回去,就说经过你苦口婆心地规劝,我勉强同意献城。献城的条件不多,只有两个:一、让我先见到祖大乐;二、保证城内所有人的人身安全!”
祖大成回营向济尔哈朗转述祖大寿献城条件,济尔哈朗不屑地一笑,命祖大乐立即前去见祖大寿。至于其他,不置可否。
祖大寿见到祖大乐之后,不但没有出城投降,还提出第三个条件。他向清军投降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名正言顺,两家必须在举行一个盟誓仪式之后,方能进行交接。
祖大寿让济尔哈朗吃尽苦头,现在陷于死地的祖大寿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条件,让济尔哈朗怒火中烧,愤怒地骂道:“要饭的还有什么资格点菜?他在大凌河城就盟过誓,管个屁用?我旦夕之间就可以拿下锦州城,让说话不如放屁的祖大寿跟阎王爷盟誓扯犊子去吧!”
说罢,济尔哈朗下令攻城,强取锦州,用大炮与祖大寿谈条件。
已经饿出幻觉的明军,连刀枪都拿不动,凭什么与如狼似虎的清军对抗?祖大寿见清军的忍耐力确实有限,立即派祖泽远等人到清营赔礼道歉,济尔哈朗才下令停火。
1642年4月6日,锦州城头竖起白旗,祖大寿率领锦州众将官,到济尔哈朗、多尔衮军前叩头乞降。
清军包围锦州1年,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济尔哈朗接受祖大寿的投降。当天,清军便移驻城内,与祖大寿办理交接手续。
城内的物资好说,该上缴的上缴,该分的分。饿得像活鬼似的7000人怎么办?清军诸王为此开了一个短会,拟订把甘愿与祖大寿投降的人留下;以前与清军拼死搏杀的明朝将士,杀剐存留,还要报予皇太极决定,他们担不起破坏清政府形象工程的责任。
闭会后,多尔衮派启心郎额尔克图带着会议决定,到沈阳请示皇太极。
祖大寿率众投降,正是皇太极不惜血本追求的结果。他听完额尔克图汇报之后,立即命内院学士额色黑带着他做出的批示,赶赴锦州。
皇太极对锦州清军做出如下批示:
一、祖大寿的嫡系全部收留,其他人全部处死。
二、仔细排查锦州人口,凡是蒙古人,一律处死。
三、杏山、塔山两城,可以派祖大寿劝降;宁远,可令祖大寿部下有父母兄弟的诚实人劝降,一旦有消息,立即上报沈阳,不得擅自处理。
四、责令阿济格率领部下,兵分两处,一处在海边扎营,一处在山下扎营,在塔山以西截断连山大路。
济尔哈朗接到皇太极的批示之后,把非祖大寿嫡系的明军将士悉数屠杀。
祖大寿献城投降,被押往沈阳的洪承畴命运如何呢?
在皇太极看来,洪承畴文武全才,是明政府中为数不多的治世能臣,是清政府开疆拓土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洪承畴在明政府官场混迹多年,军政两界人脉极广。特别在陕西军界,他的很多门生、下属均担任要职。一旦他归属清政府,日后在清军入关与明军对决中,将会产生几支大军都无法企及的能量。
因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使什么招法,一定要劝降洪承畴。在洪承畴未到沈阳之前,皇太极就命能言善辩的范文程、张存仁等人做好劝降洪承畴的准备工作,必须将他拿下。
洪承畴被押到沈阳后,囚禁在大清门左边的三官庙内。洪承畴被擒之后,就做了无论面对多大的**,也要以死赴义、忠君到底的准备。
皇太极派张存仁来劝洪承畴。张存仁是辽阳人,出身草根阶层。1631年大凌河城破,与祖大寿投降当时的后金政府时,靠累计战功,官居副将。
洪承畴虽然出身寒门,但从考场到官场,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挫折。1615年,23岁的他乡试中举,1616年会试进士及第,进顺利入官场。在官场,在刑部任职6年,从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开始,历任员外郎、郎中等职。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1624年升至浙承宣布政左参议。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1630年,升为延绥巡抚。1633年,升任三边总督。1634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官衔。
洪承畴在官场,从处级到部级,仅仅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靠学而优则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大获其利的典型代表。
张、洪两个人,虽然都混迹明政府军界,但一个在辽东,一个在陕西,从未谋面。张存仁为了劝降洪承畴,对他的家庭、履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觉得,劝降这个从小接受孔孟之道教育、满脑子忠君思想、在明政府官场频繁获利的洪承畴,没那么容易。
洪承畴已经做好随时以任何方式就义的准备,自然能淡定、从容地面对身边即将发生的一切。
张存仁坐在洪承畴面前,做完自我介绍之后,洪承畴“哦”了一声,说道:“我对你也略知一二,不过都是你投敌叛国之后的事情。听说你剔发降清之后,积极主张进兵中原,以武力掠我城池,屠杀大明子民。我就不明白,你的祖辈、包括你,都曾是大明子民,深受皇恩眷顾,为何转投建虏,甘愿与豺狼为伍,行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之事呢?你对得起你的列祖列宗吗?对得起曾经养你的大明百姓吗?如果你是来劝我投降的,那我告诉你,叛国投敌的人,是没有资格和我对话的!”
张存仁早就料到洪承畴会这样讥讽他,所以不为所动。他微微一笑说:“您说得对,我确实没有资格和你谈忠君爱国的话题,我也不想谈这个话题。您为官18载,肯定有资格回答我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当官?如果你说是为了光宗耀祖,就不用回答了。”
洪承畴淡然一笑,说:“当官不过有三为:一为国,二为民,三为家。为国,就是维内稳、防外患;为民,就是让百姓活得有尊严,能站着把钱赚了;为家,就是承担养家之责,上孝敬、赡养父母,下抚养、教育子女。”
张存仁击掌说道:“精辟,经典!洪经略为官多年,一定熟知明政府官场内情,为官之人,有几人做到这3点?现在明国农民因无法解决简单的吃饭问题纷纷以死相抗,哪个官员真正维内稳?清军4入关内,如入无人之境,哪位官员真正防外患?明政府几代皇帝昏庸无能,疏懒怠政,经过几次太监专权、两党内斗的消耗,官场已经腐败至极,还有几个官员心怀国家和百姓?如果还有一条活路,百姓怎能以死相抗?”
洪承畴反驳道:“为人臣者,忠君之事,这是职业操守。我不能要求别人清廉,就像不能要求你战败屈膝投降、认贼为父一样。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张存仁强忍着怒气,说道:“洪经略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孤儿寡母的生活难以为继时,你的君在哪里?他问过你有多难吗?降低过你的税收吗?管过你的死活吗?你十年寒窗苦读,入仕为宦,只不过是想把自己变成特权阶层,以正确的名义,合法伤害他人而已。你侥幸由羊变成狼,变成了强壮的狼,然后毫不客气、理直气壮地抓羊吃羊,美其名曰是忠君之事,欺君还差不多吧?”
“有些人生而为狼,有些人生而为羊。既然你是羊,就注定要有被狼吃的命运。这不能怪狼,只能怪自己是羊!这里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洪承畴不屑地说。
张存仁呵呵一笑,说:“在明政府眼里,官是狼,百姓是羊,天经地义。在清政府眼里,明政府是羊,清政府是狼。既然狼吃羊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您这只曾经的狼王,就不应该再去做羊喽!”
洪承畴说:“看来你不了解狼性!狼,是遵守优胜劣汰规则的最佳代表。我既被俘,只求速死,这也是我身上狼性的一部分,多说无益!”
张存仁已经无计可施,愤愤地说道:“死,对别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现在的你绝对不是。你的生死,完全由我们决定。我们可以让你活,也可以让你死,更可以让你生不如死!”
洪承畴说:“从今天开始,我就开始绝食。速死不成,慢死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