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何时进行,崇祯皇帝、陈新甲、马绍愉、济尔哈朗等人都能等,唯一不能等的,就是松山城内的洪承畴和他的几千残兵。
现在松山城内是什么情况呢?能吃的东西全部吃光,已经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在这样守下去,不用清军攻城,松山城也会自动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
守了半年多,也不见一兵来援,将士的情绪完全失控。副将夏承德对明政府彻底绝望,他不想成为饿死的烈士,秘密派他的弟弟夏景海与豪格接洽。
夏景海4次秘密进入清营,豪格才与之谈判。
夏景海对豪格说:“我家副将命我前来,洽谈投诚有关事宜。我们负责把守松山南城,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愿做内应,协助贵军竖梯登城,抓捕洪承畴、丘民仰、曹变蛟等人。交换条件是,贵军入城之后,确保我部将士及家属的人身安全。为了确保诚意,我家副将愿把他的儿子夏舒送到贵军处做人质。”
城内任何人投降,豪格都不会感到意外。他接受夏承德投降条件,并约定3月18日夜,清军从夏承德的防地入城。
3月18日夜,按照约定,豪格带领大批清军来到夏承德的防地。夏承德带着亲信前来接应。清军竖梯爬上城墙,迅速展开,然后从四面同时而下,悄悄潜入城内,出其不意地占领了松山城。
丧失战力的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面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清军,虽奋力抵抗,但毕竟是仓促迎战,结果不是被擒就是被杀。
因为有夏承德做内应,清军兵不血刃地活捉了蓟辽督师洪承畴、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祖大乐,游击祖大成、祖大名、总兵白广恩之子白良弼等。屠杀了包括兵道张斗在内10名副将、都司、守备、红旗千总、把总等官员100多人,兵丁3063人,俘获妇女儿童共1249人,缴获甲胄弓箭撒袋共15000余件、大小红衣炮和鸟枪共3274位。
豪格恪守约定,夏承德部下1863名将士和家属,人身均获得保全。
3月21日,豪格把攻破松山城、俘获洪承畴的消息上报沈阳,并请示皇太极,如何处置明军的俘虏和战利品。
皇太极对此做出批示:
一、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弟弟祖大乐押解沈阳。
二、劝降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如果他们不降,就地处死;祖大成、祖大名放回锦州。
三、护送夏承德及家属、部下到沈阳。
四、俘获之物,酌情赏赐给将士;所有军器,放在松山存贮。
豪格、多铎、阿达礼先后对丘民仰、曹变蛟、王廷臣进行劝降。3人严词拒降,最后舍身就义。
锦州自1642年被清军挖沟包围,到现在松山城破正好1年。洪承畴运入城内的粮草早已吃光,也到了剥骨为薪、人人相食的悲惨地步。
祖大成回到锦州,把夏承德投降受到厚待、洪承畴押送沈阳被囚、总兵曹变蛟等100多名将官、3000多士兵被屠杀的消息转报给祖大寿。祖大寿闻之大惊,不知所措。
清军包围锦州已有1年之久,城内能吃的东西全部吃光。现在城内已经到了活人吃死人的地步。假以时日,即使清军不攻城,最后也会无人能吃,无人可吃。
锦州城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战守无据。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与投降,就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但做这个简单的决定,对祖大寿来说,却无比艰难。
10年前的大凌河城,与现在的锦州惊人的相似。当时,也是在战守不能的情况下,祖大寿为了保全部下将士的性命,不惜名誉出城投降。
从刀下获得重生的祖大寿,不愿与皇太极为伍,以诈败夺取锦州的计策,骗取皇太极的信任,逃回锦州,继续对抗清军,而且一抗就是10年。
1638年12月,皇太极为了掩护多尔衮、岳托大军入关,牵制锦、宁兵力,亲自带兵至山海关外。
皇太极达到中后所之后,派使者给祖大寿送去一封信。在信中,皇太极是这样写的:
我们自大凌河城一别,已有7年未见。现在,我不远千里、历尽千辛万苦前来,就是想与将军见上一面。对于过去的事情,将军不要多虑。至于将军投清或者留明,悉听尊便,我绝不勉强。也许将军担心,我会借见面之机将你扣留,请放心,我还没有那么卑鄙。作为一国之君,我言而无信,还怎能取信天下呢?将军离我赴锦的7年中,多次与我军对抗,但这是尽将帅之责任,臣子之操守,我不会介意,更不会追究,请将军不要担心怀疑!
无论皇太极的态度多么诚恳,做如何保证,祖大寿就是不为所动,拒绝与皇太极见面。
皇太极送出这封信之后,考虑到满人信誉不太好,祖大寿担心自身安全不敢出来,第二天又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锦州,转呈祖大寿。
皇太极在第二封信里这样写道:
在大凌河城,我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纵你回锦,结果你违背誓约不回,很多人埋怨我交友不慎、识人不清。7年来,我一直相信你是诚实守信之人。为了缓解我的压力,你也应该出来与我见上一面。以此向我的属下、在我军中效力的祖氏子弟证明,将军绝对是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之人。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俩只带一两名亲信,在两营的中间地带见面,所谈内容,绝对保密。
皇太极把话说到这分上,祖大寿不但拒绝见面,而且还在12月份,袭击了多铎的部队。
皇太极把热脸主动贴在祖大寿的冷屁股上,很没面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0年后,在锦州城里,皇太极让祖大寿再次目睹10年前大凌河城惨状。
被围1年,祖大寿想了很多,也看清很多。
松山战败,6万明军10日之内彻底溃败。崇祯皇帝几次下旨命人出兵。结果却是,敢出兵的人战死、不敢出兵的人吓死。事实上,在明政府高层中,除崇祯皇帝之外,其他官员已经放弃了两城。解松、锦之困,仅是他们开会时提与不提两可的话题。
在明政府放弃锦州、放弃城内7000人生命的情况下,祖大寿可以选择证明他的忠贞而彪炳青史,而那些与他一起被饿死、或被屠杀的无名士兵呢,又有谁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如果能用锦州几千人的鲜血,把满是污垢的大明官场洗刷干净,是值得的。但这是无法成交的交易。即使再死几万人,再失几个锦州,当权者依然内斗不止,官场腐败依旧。
哀,莫大于心死。感恩的人,在无恩可感的时候,只能选择对自己负责。事后可能有人站出来骂他们,但事前绝对没有人站出来替他们去死。
祖大寿也考虑过献城投降,但一想到他多次让皇太极丢面子、掉链子,就不敢确定皇太极会如何处理他部下的7000名弟兄。
他敢确定,皇太极不会杀他。原因有二:一、他的子侄、兄弟在清政府里效力,杀了他,肯定会伤这些人的心;二、他的外甥吴三桂,是关外重镇宁远的总兵,他还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如果他为了保命,献城投降之后,眼睁睁地看着跟随他多年的兄弟遭到屠杀,他一辈子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拷问,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如果他拒绝投降呢?
松山城破,洪承畴被擒,彻底粉碎了锦州明军最后的希望。这时候,作为主帅的祖大寿,已经无法保证军中不会出现第二个夏承德,在某天夜里把曾经的战友当作投名状,献给清军。到那时,城内所有坚守忠君信仰的人将会全部被屠杀。
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祖大寿,内心纠结,思绪凌乱,在降与不降之间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