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事后总有那么多正确的总结(1 / 1)

明军如潮水一般撤退,如山崩一样溃败,即使总指挥洪承畴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战之不胜,守之无望,趁夜突围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六大总兵的突围,却犹如飞蛾扑火,活一人要以死百人为代价。

洪承畴的身边,只剩下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和辽东巡抚丘民仰。清点人数,6万人马,已不足1万。

洪承畴带着曹变蛟、王廷臣、丘民仰及1万残兵,撤入松山城。

1641年9月26日,皇太极把他的中军大帐移至松山城下,并命人在城外四面挖沟,依然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把松山变成第二个锦州、第三个大凌河城,恭候城内明军粮尽援绝,自动投降。

断粮的1万明军,若想依城与清军长期抗拒,神仙也办不到。洪承畴思索再三,决定带领城内残兵分道突围。

明军血战一日,无果而终。

如同困兽的曹变蛟不甘坐以待毙,决定破釜沉舟。他放弃乳峰山的营寨,带麾下人马冲击镶黄旗鳌拜阵地1次,冲击正黄旗巴布海阵地4次,均未成功。怒火中烧的曹总兵,带领一半人马直冲皇太极的御营,殊死一战,舍出破头撞金钟。

怎奈双方实力悬殊,曹变蛟负伤,不得不撤回松山城内。

皇太极见自己的御营被冲击,险些被曹变蛟的一半残军得手,羞恼成怒,严厉惩罚御营防御负责人、内大臣布延,其他负责人论罪斩首。

随后,皇太极命令清军立即在松山城外挖壕沟,防止明军再次乘夜突围。

松山城内,仅剩下蓟辽督师洪承畴、辽东巡抚丘民仰,兵道张斗、姚恭、王之桢,通判袁国栋、朱廷榭,同知张为民、严继贤,总兵王廷臣、曹变蛟和祖大乐。这些人望着城外深不可测、宽不可越的壕沟,能做的,只有等待援救,或者等死。

9月30日,吴三桂、王朴率领残部从杏山城潜出,逃向宁远,遭到等候多时的清军伏击,败走高桥。

多铎在高桥早就等得不耐烦,见吴三桂不请自来,自然不会客气,刀枪宴、炮火酒热情款待之后,只有吴三桂、王朴得以逃脱,遁入宁远。

本来胜券在握的6万明军,在政治高压的情况下,执行崇祯皇帝、陈新甲的一个错误决策,最后在10天之内,付出阵亡53783人、丧失7444匹马、遗弃9346副甲胄的代价,以失败告终。

决定明、清国运的松锦大战,用草根的话形容,就是国企大明董事长与民营大清老板的一次生死对决。失去垄断优势、政策支持的国企,平安无事时人人负责、大难临头无人负责的明政府官员,在为生存以命相搏的满人面前,有这样的结果,不是偶然,是必然。

松山大败、6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锦州之围未解、松山危在旦夕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让准备庆祝胜利的明政府官员,难以置信。他们心中有太多的为什么,找不到答案。

没答案怎么办?总结,开会总结,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用别人的错误证明自己的正确。

明政府盛产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山西道御史郑昆,找到了两军实力相当时、10日内明军惨败的答案。他对崇祯说:“自建虏在义州垦田驻兵,抚臣方一藻对其动机分析得很正确,就是欲图锦州。没过多久,建虏果然兵围锦州。他们挖沟掘壕,对锦州围而不攻,就是想用围城打援的计策,诱使我们前来,发挥他们野战的优势,进而达到开疆拓土的目的。我军要解锦州之围,必须在僵持中待其懈怠,抓住战机一举将其击败,怎么能把大军孤注一掷,全部置于危险之地,首尾难顾呢?今天我们的惨败,就是中了皇太极的诡计。”

经过几次讨论,明政府官员对于松山之败,总结出3个原因。

原因一、由于迫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在不得不尽快解锦州之围,在不了解前线具体情况下,要求速战速决。

原因二、对战况盲目乐观,对敌人狡诈程度估计不足,把6万大军囤集松山一地后,没有与塔山、杏山、宁远3城建立有机的、立体的攻防体系及后勤保障通道。

原因三、在松山被围之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变措施,将帅意见不一,部分将领各自为战,仓促撤退,导致不战自溃。

失败原因分析得对不对?绝对正确!但没有人站出来为此承担责任,更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前去解救松山城里靠信念活着的1万名将士。

明政府里的官员,都知道陈新甲、张若麒应该对松锦的决战战略战术错误负全责,但他们见崇祯皇帝不想追究,也就跟着揣着明白装糊涂。

领导不想管,下属不敢提。即使提也白提,还被人记恨,何必呢?

四川道试监察御史刘之勃提到这事,但提得非常巧妙,非常艺术。“在长安城中,人们对我军松锦惨败议论纷纷。传言说,有一个人,在洪经略坚持稳扎稳打时,他积极主张速战,宣称战之必胜;在大军陷入敌人重围时,他又胆怯畏战,率先私逃。如果传闻是真,这个人,就是把国之重臣玩弄于掌股,视将士性命为儿戏。这种行为,就是以口舌之能,假装态度积极邀功请赏;就是以靠出卖战友性命,玩忽职守保全自己;就是靠混淆视听、隐匿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情、天理,就这样被他毁灭到无以附加的地步。”

松山惨败,谁的责任最大?当然是一把手崇祯皇帝!一把手永远是正确的,即使一把手错了,也是失误,不是错误。他不主动反省、检讨,或者急于把这一篇翻过,下属只能配合,不能纠缠。

所有人都清楚,刘之勃所说的那个人,就是张若麒。既然他说这是谣传,没有直接点名,大家也就把他的话当谣言听了。

责任人可以不追究,松山、锦州被围的人怎么办?崇祯皇帝不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