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死神,才是最称职的检验员(1 / 1)

明军一觉醒来,发现军营之外出现3道又深又长的壕沟,向远处延绵不断。难道清军把他们包围了?他们可是来解锦州之围的啊!

洪承畴被突然出现的壕沟震惊了。他来到营外视察一周,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他这两年来一直担心的事情,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

洪承畴没有把他的担心讲出来,而是迅速召集众将,指挥他们带领各自的人马,猛烈攻击清军镶红旗的防地,从此处突围。

皇太极为了震慑明军,张着黄盖,率领几十名亲随侍卫,来回指挥清军布阵。清军见皇帝亲自指挥,加之此时的人数已与明军相差无几,士气大振,无所畏惧,奋力阻止明军突围。

明军深知身陷险地,惟有突围方能保命,自然拼死冲杀。两军从黎明杀到日落,双方损失惨重,但明军未能冲破清军防线,被迫退回。

洪承畴见突围无望,只好召集部下将领到他的行辕大营开会,商讨对策。

经过一天的苦战,损失惨重,未能突围,诸将领对目前明军的处境异常悲观,均低着头、阴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两天之间、两军之内,胜利的天平完全倾斜清军一方,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笔架山的粮草落入清军之手,明军所存粮食,只能维持3天。3道深8尺、宽1丈、望不到头的壕沟,几乎难以逾越。曾经无心恋战的清军,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一能当十。

此时,抱怨、埋怨都解决不了问题。洪承畴能做的,就是稳定军心,唤起将士的斗志,置死地而后生。

洪承畴率先发言:“敌兵新旧交替攻守,尚未磨合到位。既然我军已经出来,就应该速战速决。今天夜里,各位应该激励本部将士的斗志,我亲自擂鼓助战。我军能否突围,在此一举!”

洪承畴的倡议,下面没有一个人响应,却各有自己的盘算。

清军掘壕挖沟,断粮绝饷,已经引起明军无比的恐慌,犹如大难临头一般。

行辕大营里吵成一锅粥,诸将各有各自的想法。想战的,有的主张晚上力战,有的建议明天择机另战,有的认为看看形势再战。

军中粮草,不够食用3天,外面粮草根本无法运进,这是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很多人在“退往宁远,补充粮草”问题上,却达成一致意见。

危难之时,诸将各自打算,用命不一,让洪承畴大失所望。他没想到,这些吃半辈皇粮的人,在关键时刻,不为国难想办法,却为保身找理由。

让洪承畴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直极力主张速战、鼓吹战之必胜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看到明军陷入绝境,马上由主战变成主逃。他派人给洪承畴送来一封信。

在信中,张若麒说道:“松山之粮连3天都难以维持,我们再不撤退,松、锦两城都要被敌人困死。既然各位总兵都有回宁远支粮再战的想法,我看可以批准执行。”

朝廷代表支持逃跑,让无心恋战的人找到撤兵的借口,于是大家纷纷请求立即撤回宁远就饷。

帐下将领,10个人有10个想法,让洪承畴异常愤怒,但又不能发作。死神面前,权力、权威就是一个屁。他只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慰大家:“我们自参军那一天起,就发下血誓,终生忠于皇上,报效朝廷,以战死沙场为最高荣誉。现在是我们实现伟大理想、检验个人忠诚度的最好机会。虽然我们粮尽被困,但应该明确告诉士兵:守是死,战也是死,如果拼死一战,或许还有幸存的希望。我意已决,明天要与敌人血战到底,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

散会后,为了激励大家同仇敌忾,洪承畴把诸位将领送到帐外,以示关怀。

至于怎么做,各位将领心里早就想好了。上级决策失误,下属谁甘愿用性命埋单?

大同总兵王朴,可不想陪洪承畴在松山殉葬。他回到自己的大营,立即命亲信秘密布置,安排他的人马趁夜逃跑。

明将畏战逃跑的想法,早就被皇太极预料到了。在洪承畴给麾下将领开会的同时,皇太极也在给将领开会。

在会上,皇太极说:“敌人人数众多,粮草肯定紧张。见我军断了他们的粮道,军心动摇,必定滋生畏战心理。今天晚上,一定会有明军逃跑,你们要坚守各自的防区,奋力截杀,不得懈怠。左翼护军统领鳌拜、韩岱、哈宁噶等人,你们各率本旗护军到左翼阵地排列;右翼四旗护军和骑兵、蒙古兵、先锋兵都要分队排列,一直排到海边,各自坚守自己负责的阵地。敌方如果有人逃跑,有100人就用100人追,有1000人就用1000人追;如果敌人人数众多,你们就一起追赶,追到塔山为止。”

皇太极布下天罗地网,专等明军来投。

刚刚入夜,迫不及待的王朴带来本部人马,仓皇出逃。

吴三桂、白广恩、唐通、马科、李辅明、张若麒见王朴带兵撤退,便把洪承畴的叮嘱抛着脑后,纷纷带着本部人马,从清军前锋营阵地突破,沿着海边奔杏山城方向逃命。

严阵以待的清军见明军果真溃败,按照皇太极的部署,分批次进行有效拦截。一时间,箭如飞蝗,射向毫无准备的明军。箭雨过后,清军如虎入狼群一般,扑向胆战心惊的明军。

只求保命的明军,风声鹤唳,形同盲人骑瞎马,辨不清方向,骑兵步兵自相践踏、惨不忍睹。不用清军斩杀,明军就已死伤过半。

与明将的盲目相比,皇太极针对明军的逃跑路线,果断做出以下部署:

一、命蒙古固山额真阿赖、库鲁克达尔汉阿赖、察哈尔毛海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埋伏在通往杏山城路旁,截击逃往杏山城的明军。作战任务:只截杀,不远追,无令不许擅自收兵回营。

二、命多尔衮、罗托、公屯齐等人率领四旗护军,土谢图带领亲兵前往锦州,在塔山大路上设置第一道防线;命巴布海、图赖率领正黄旗骑兵,设置第二道防线,截击溃败明军。作战任务:严密防守,奋力截杀。

三、命阿济格到塔山设卡。作战任务:如果明军冲破两道防线,越过塔山逃跑,率领巴布海、图赖从宁远向连山方向追击。

三、命达齐堪、辛达里、纳林等人带领枪炮手到笔架山,保护粮草。

四、命伊拜、谭拜在杏山城四面埋伏,截击逃入杏山城的明兵。作战任务:不准远追,无令不得擅自收兵。

五、命达尔汉等人负责检查库鲁克达尔汉阿赖、伊拜等部在杏山扎营位置。如果扎营位置不合适,就移营别处,并统计各军斩敌人数。

皇太极听说明军监军张若麒要从小凌河乘船逃跑,立即派赖虎、巴特玛率兵追击;为确保拦截成功,又命谭泰率领400名正黄旗护军到小凌河西,直抵海边,绝其归路。

黎明前,皇太极派完最后一支部队。

杀气腾腾的清军,奔赴各自的阵地。慌乱的明军,被清军追得如兔子一样无目的地逃窜。

吴三桂、王朴等人沿着海边向杏山城方向逃命,遭到清军迎头痛击。东有大海,潮水在涨;前后有食人蚁一样的清兵,越来越多。数万漏网之鱼般的明军,不再比谁杀敌最多,而是比谁跑得更快。

丢盔弃甲的明军,被冰冷的海水淹没,被无情的清军斩杀。最后,只有200人进入杏山城。

马科、李辅明等人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踏着士卒尸体铺就的通道,遁入塔山城。

崇祯皇帝派到松锦前线的代表、陈新甲最信任的人、催战积极性最高、口口宣称为皇帝负责、为大明国民负责的张若麒,从海上乘船逃到宁远。

太阳再一次升起,普照的不再是大地,而是累累死尸和黑紫色的血层。平静下来的海面上,明军的尸体,像群群疲倦的水鸭子一样,漂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