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玩不起的个性(1 / 1)

1640年5月8日,皇太极命令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右翼元帅、贝勒多铎为左翼元帅,率军前往义州修筑城池、开荒种地的同时,不间断地派兵骚扰锦、宁等地,不能让汉人种地。

在皇太极改汗称帝时,曾封多铎为豫亲王,他现在怎么变成贝勒了呢?

前面介绍过,多铎这个人,是典型的官二代,小时候深受后金国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努尔哈赤、阿巴亥的宠爱,寸功未立便成为正白旗旗主,议政贝勒,自然就养成娇纵跋扈、目中无人、不知珍惜自己也不知珍惜别人的毛病。

皇太极改汗称帝,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哥仨,获得两个亲王、一个郡王的爵位。特别是多尔衮,现在已经成为大清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式人物。多铎成为开国七大亲王之一,这让他更是有恃无恐,纨绔子弟的恶少脾气,一天比一天见涨。

以前,在后金政府里,皇太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三大贝勒身上,一直采取扶持小贝勒、打击大贝勒的策略。在后金官场上最后一位大贝勒代善退居二线不问国事、两红旗朝中无人自认倒霉之后,皇太极暮然回首,发现在不经意间,他所信赖的两白旗小哥仨,悄然由病猫成为猛虎。

皇太极自然不愿意看到,在大清政府里,刚刚摁下2个葫芦,突然又起来3个瓢。于是,他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小哥仨的言行,开始进行密切的关注。

从来没吃过亏的多铎,根本不会把大清圈子里的人想得那么复杂,在一些高官纷纷落马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无所敬畏,心里只有特权,没有王法。

1638年10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豪格、阿巴泰为副将,统领左翼军,第4次入关抢掠。皇太极率领诸王、贝勒、大臣,到沈阳抚近门欢送大军出征。多铎以避痘为由,没有到场。

多铎干什么呢?

多铎确实在家里,不过不是避痘,而是找来一群年轻漂亮的三陪女和戏班子,饮酒作乐。玩到**处,他还穿上戏装,登台吼两嗓子。

无论过去的后金政府,还是现在的清政府,每次大军出征或班师,国家最高领导人、或者留守的最高行政长官,都要出城欢送或迎接。如果没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任何人不可缺席。

多铎在家寻欢作乐,撒谎缺席,让皇太极火冒三丈。他认为多铎这是目无领导、妄自尊大的行为。但是,以掌握分寸、火候著称的皇太极,对待多铎并没有像对待代善、岳托那样强硬,而是采取了杀鸡儆猴的处理办法。

皇太极下令把多铎的属下、刑部承政郎球、启心郎祁充格立即拘禁。理由是:他们作为豫亲王的属下,对豫亲王负有监督、督导之责。一旦豫亲王有违反法纪、忤逆悖谬的行为,应该及时对他进行制止、规劝。他们明知豫亲王违法乱纪,却极尽迎奉拍马之能事,对豫亲王目无皇上、娇纵懈怠、玩忽职守的行为,不但不规劝矫正,还为其狡辩。

皇太极整治郎球和祁充格,只是想给多铎一个警告,希望他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作为臣子,一定要搞清楚,在大清官场上,谁能决定谁的命运。

皇太极本以为多铎就此知错就改,主动跑到他面前承认错误,并痛改前非,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没曾想,多铎根本不把这事儿当事儿,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皇太极见多铎不吃这一套,便派人给多铎传话:既然你不愿意出门办差,那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吧,啥时候待腻了啥时候出来。同时对多铎进行“三停”——停薪、停职、停差,禁止他出府半步。

没想到,多铎似乎更愿意宅在家里,整日与包养的美女们玩耍嬉戏,过得悠闲自在。礼部的事,他连过问的想法都没有。

清政府的人,都为不知珍惜、不求进取的多铎捏把汗。他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地和政府里的老一死扛,不是找死就是找病。

元旦朝贺,是清政府里群臣给领导送厚礼、表忠心、培养关系的好机会。群臣们挖空心思、不惜财资地搜罗天下奇珍异宝,送给皇太极。礼物的价值,就证明领导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自然不能轻。还有一种说法,下属送的不是礼,是态度。

如果多铎是个明白事儿的人,在领导还没跟他动真格儿的时候,就应该趁此机会,给领导送一份厚礼,说点拜年话,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办事让领导满意就行了。

可是,多铎这个家伙不识时务,从自家马厩里随便拉出一匹劣马,当作朝贺礼物送给皇太极。

皇太极哪里受得了这个,就决定对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下狠手了。不整他一个万朵桃花开,他永远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整治多铎,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为了掩护多尔衮、岳托的两翼军顺利入关,皇太极亲自带领济尔哈朗、多铎,率领偏师前往山海关一带,拖住明政府驻锦州、宁远的精锐部队。

1638年11月,两翼清军顺利入关之后,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硕托率领镶蓝、镶红两旗护军从前屯卫、宁远中间地带进发;多铎和阿巴泰的第三个儿子博洛,率领正白、正蓝两旗护军、土默特部蒙古兵从宁远、锦州中间地带进发,阻击将要进关救援的祖大寿。

12月5日,多铎与博洛接到皇太极的命令,要他们赶到中后所,也就是现在辽宁省绥中县城,支援济尔哈朗部。在城西10里的山冈处,他们与祖大寿率领回援京师的锦州驻军遭遇。

祖大寿派兵突袭多铎部队的后路,翁克与土默特部俄木布楚虎尔率兵逃跑,正白旗护军统领阿尔津、正蓝旗护军统领哈宁噶且战且退,并命人向多铎报告后路军遭到偷袭的情况。

多铎得知后路军遭到偷袭的消息后,不但不派人支援,反而命令与明军进行殊死抵搏斗的阿尔津、哈宁噶立即撤退。

后路军已被明军咬住,撤退只能导致全军溃败。就在清军危急时刻,博洛挺身而出,率领本部人马阻击,缓解了明军的攻势,稳住了清军的阵脚,避免多铎部被明军剿杀。

多铎带着人马狼狈地跑到济尔哈朗的大营,把半路遭到祖大寿偷袭的事情讲述一遍。济尔哈朗闻之大怒,发誓要替多铎报仇雪恨。

第二天,济尔哈朗、多铎一起率兵来到中后所。明军避而不战,清军不敢贸然攻城,撤兵回营。

多铎以为这件事不了了之了,谁知在1639年6月30日,皇太极就多铎“中后所遁走时被杀9人,损失33匹马”一事,对多铎发难。

那天,皇太极在崇政殿召集亲王、贝勒、大臣开会,多铎依然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让皇太极怒火中烧,命令多铎当众跪下,以中后所战败为引子,然后翻开他心中的账本,一笔一笔地跟多铎清算。

皇太极从他即位开始,一宗一件的、有凭有据地把多铎这么多年的过错全部摆出来,并附加斥责、评论,说得多铎直冒冷汗。

皇太极说够了,也说累了,还是按照老办法,把罪不可赦的多铎交给诸亲王、贝勒和大臣,让他们依照法律,集体给多铎定罪。

亲王、贝勒和大臣不敢疏忽怠慢,很快就给多铎定了7条罪。

在依罪量刑时,这些亲王、贝勒犯难了。他们既不能不让皇太极满意,也不能让多尔衮生气,因为这两个人他们都惹不起。怎么办呢?众人商量来商量去,便采取了左手递右手的处罚办法。

于是,众人提出应该削去多铎和硕亲王爵,降为多罗贝勒;罚银10000两;其所署人口分成3份,其中2份留给多铎,另外1份由多尔衮和阿济格均分。

这样的处罚,令皇太极很满意,既打击了多铎,又没有伤及哥仨的实质利益。

但是,对于“池鱼”郎球和祁充格,皇太极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分别给予严厉惩罚。

对于多铎,皇太极还是了解的。这个人,充其量就是一头毛驴,**好了能推碾子拉磨,**不好就会肆无忌惮地撒欢尥蹶子。

帅才岳托、管理大师萨哈粼去世之后,在爱新觉罗家族中,能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已经少之又少。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3兄弟,不是一流的帅才也是一流的将才,在日后与南明对峙中不可或缺,所以不能让他们对皇太极绝望。

多铎虽然从豫亲王贬为多罗贝勒,行政级别降2级,但是皇太极又把他调入兵部掌管军权,有点明降暗升的味道。

多铎是个聪明人,在这次事件中,他发现皇太极对他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句“我爸是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根本不好使。他要想在大清官场里混得开,就得绝对服从领导。宁可自己不开心,也不能让领导不高兴。

从那以后,以往飞扬跋扈、有恃无恐、目中无人的多铎,收敛了许多。但是,从这以后,无论多铎怎么卖力工作,在皇太极掌权其间,和硕豫亲王的爵位,也没有回到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