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是逃是死,朝野众说纷纭。
后来,兵部主事杨廷麟派人到蒿水桥战场勘察。勘察人员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找到甲下衬着孝服、遍体鳞伤的卢象升遗体。
顺德知府于颖,把卢象升牺牲的经过、死后情形,据实上报朝廷,朝野关于卢象升是逃是死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卢象升为国捐躯一事,没有什么争议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厚葬英雄,给英雄开追悼会、表彰大会、追加烈士称号,慰问家属,并发放抚恤金,安排英雄子弟接班事宜。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崇祯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这事要通过杨嗣昌批准才能落实。杨嗣昌办事的原则是:没有好处决不办,有了好处能办绝。卢象升不是他的人,对卢象升有好处的事,杨嗣昌肯定是能不办则不办,要办也得拖着办。
卢象升的尸体,80天后才得以入殓。他的妻子、弟弟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请求政府抚恤,均被有关部门以各种理由搪塞。
直到杨嗣昌围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看来,在官场上,如果领导是非不辨,同事卑鄙龌龊,那么,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真正为圈子解决问题的人,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后金国崛起后之后,与明政府开战以来,明政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败多胜少,损民伤财,但尚未有督师级别将领战死的先例,也没有主帅总督兵溃而逃的先例。
这一次,卢象升战死,高起潜溃逃,一次性刷新明清交战史上的耻辱纪录。
清军横扫京南几十个州县后,并未罢手,又转掠山东。
杨嗣昌本以为清军像前几次那样,抢足财物后,主动撤出关外。他没想到,贪得无厌的清军,会深入腹地,延续他们的破坏行动。
杨嗣昌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四处调兵布防。为了防止清军进一部深入,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想把清军挡在河北境内。谁知武力强大的清军,采取“敌弱我打,敌强我绕,城空我占,敌来我撤”的作战方针,根本不与明军主力正面交锋。
清军绕开有重兵防御的德州,由东昌、临清等地渡过运河,然后兵分3路,一路向高唐,一路向济宁,一路围攻济南。
1639年2月4日,由于济南驻军皆移至外围布防,城内空虚,清军便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济南城破,清军俘获德王朱由枢。
德王朱由枢,其七世祖是明英宗第二子朱见潾。1452年,朱见潾被封为荣王;1457年改封为德王,年薪万石;1467年,他就藩济南。
做为官七代的朱由枢,不但继承祖上的王位,更把祖上在济南染指官、军、商、民、学五界、横征暴敛、强行霸占官民田地、财产的传统发扬光大,积攒下亿万资财,成为济南首富,横行黑白两道。
明国官民,在有后台、有背景、有权势、有钱粮的朱由枢的眼里,就是一个屁;而他在只用马刀说话的满人面前,连屁都不是。满人像捆猪一样捆了他,把他和他家七代人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一起装车带走,顺手杀了济南布政使张秉文,副使邓谦济、周之训,运使唐世熊,知府苟好善。
清军对济南城实行了N光政策,能抢的抢,能杀的杀,能烧的烧。清军在撤离济南之时,只给这座首府留下13万具尸体。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崇祯皇帝,见清军占了济南,急令各军驰援济南。
大学士刘宇亮,总督孙传庭、祖大寿等人,奉命把重兵调往济南。清军根本不想长期占领济南,他们把济南变成死城之后,又南下抢掠济南周边诸县。
清军也不是诸事皆顺。右翼军主帅扬武大将军岳托,在清军攻克济南之后,感染上天花,不幸身亡,年仅41岁。岳托的弟弟马瞻,也同时病故。
清军主帅病亡,不再敢贸然深入。杜度接掌右翼军的指挥权,与多尔衮的左翼军,相互照应,向天津方向撤退,为出关回沈做准备。
1639年4月,清军突破明军巧克力般的防线,押着缴获的人畜、钱粮,于青山口出关,顺利返回沈阳。
事后总结,古来有之。清军撤出关外后,明政府在总结,清政府也在总结。
中国人都是善于总结的,一个人一生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做多少次总结。月月总结,年年总结;人人总结,事事总结;失败要总结,成功要总结。但是有一点,只要涉及一个人、一个团体或者一个组织的利益,再深刻的总结,都是总结别人的错误,掩盖自己的过失。总结大会,就是共同寻找替罪羊的大会,就是寻找应对上面的办法、应对下面对策的大会。
崇祯皇帝、杨嗣昌等人,作为最高决策层的领导,不愿、不想、不能从根本上去反省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实质性原因,这样会影响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一贯正确的形象。
他们认为整体决策没错,导致明军惨败的主要原因,是文武大臣无能、怕死,执行力太差。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各路援军总调度,对明军7个月的接连惨败,应负主要责任。可是,崇祯皇帝不但不追究杨嗣昌的责任,还命他主持讨论文武官员的失事罪过,滑天下之大稽。
杨嗣昌最擅长的,就是给同僚们定罪。他首先确定罪名,然后把参战人员按号入座。
杨嗣昌列出5等罪名,分别是: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和纵敌出塞。
很快,杨嗣昌便给顺天、保定、山东巡抚,蓟镇总兵,山东总兵等32名高级官员,安上罪名,判处死刑。大学士刘宇亮削籍。
作为大学士、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在这次惨败中,没有任何过错,众人皆死他安然。不公正、不公开、不公平的审判,激起众怒,导致明政府内外一片哗然。
崇祯皇帝实在不想治杨嗣昌的罪,为了平息众怒,不得不对杨嗣昌免职不免权,让其继续主持兵部工作。
清军入关后,在沈阳的皇太极,时刻关注着两翼大军在关内的战况。当他接到岳托病逝军中的消息,内心悲喜交加,冰火两重天。
皇太极之所以悲伤,是因为岳托忠于大清国,时刻为大清国利益着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有,皇太极虽然不会重用岳托,但是他非常清楚,在大清政府里,像岳托这样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精通兵略的帅才,屈指可数。可以说,岳托的病逝,对皇太极,对大清国的军界,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皇太极之所以高兴,还是因为岳托病逝。岳托,是两红旗顶梁柱式的人物。现在,两红旗的顶梁柱断了,主心骨没了,两红旗的凝聚力肯定大不如前,对他的权力和权威,没有任何威胁。
多尔衮、杜度率领两翼大军安全回沈之后,在各种场合做汇报、总结,自然少不了。
清军第四次入关,创下N多之最——战线最长、攻城最多、败敌阵次最多、俘获人口最多、斩杀明将最多、擒获官员级别最高。
据多尔衮统计,他的左翼军,克城36座,逼降6座,败敌17阵,俘获人、畜257880口。
据杜度统计,他的右翼军,克城19座,逼降2座,败敌16阵,俘获人、畜204000口。
两翼军历时7个月,共取明政府1府3州57县,斩杀5位郡王、2位总督、守备以上将官100余员,生擒1名亲王、1名郡王、1名奉国将军,缴获4000多两黄金、100万两白银。
皇太极已经给入关将士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由于岳托病逝,不得不取消。
庆祝仪式可以取消,分红大会还是要进行的。
奖励多尔衮5匹马,20000两白银;奖励豪格2匹马,10000两白银;奖励阿巴泰2匹马,5000两白银;追封岳托为克勤郡王,奖励5匹马,10000两白银,由家属代领;杜度2匹马,5000两白银。
岳托去世,代善靠边,标志着正红旗、镶红旗随着旗主的势弱,在八旗中彻底失去了话语权。不过,什么事情,有一弊就有一利,利弊都是相对应的。两红旗失势,却不再是皇太极盯防的目标,打击的对象。
任何圈子里的势力,都是此消彼涨的。两红旗的势力削弱,并没有让皇太极高兴几天。皇太极把他的注意力从两红旗转移开时,发现大清官场上,另一股势力已经在悄然崛起。
这股来势迅猛的势力,来自两白旗,来自皇太极打击两红旗的帮凶——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