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死亡还可怕的东西有很多(1 / 1)

明政府里,崇祯皇帝组织官员没完没了地开会;北京城外,多尔衮、岳托指挥各路清军,肆无忌惮地抢掠。

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未停止。

12月19日,清军围攻高阳城。

原大学士、辽东督师、少师孙承宗,退休后住在高阳城中。76岁的孙承宗,见自己防了一辈子的清军打到家门口,不顾年迈,率领家人走上高阳城头,誓于高阳城共存亡。

20日,兵少、将弱、墙矮的高阳城,被清军攻破,孙承宗被俘。

虽然孙承宗与满人打了大半辈子的仗,但满人对这位老人还是充满敬佩之情。在劝他不降的情况下,满人允许他自尽。孙承宗望北叩头,投环而死。

孙家除1个6岁的孩子及其母亲2人幸免于难外,全家子侄男妇及佣人百余口,全部罹难。

在孙承宗的英雄事迹感染下,高阳人纷纷拿起自制武器,抵抗清军。清军对抵抗之人,自然不留情面,再次采取屠城行动。整个高阳官民,只有数十人在清军屠刀下侥幸生还。

孙承宗全家殉国,高阳全城被屠,令朝野震惊。崇祯皇帝被孙承宗的壮举感动,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孙承宗的英雄事迹,并责成内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杨嗣昌对孙承宗进行抚恤。

孙承宗是东林党人,与薛国观、杨嗣昌形同水火,彼此只能压制,决不扶持。薛国观对抚恤孙承宗之事,一直托到第二年,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才不得不给予落实。

清军攻克高阳后,连下衡水、武邑、枣强、鸡泽、文安、霸州、阜城、平乡、南和、沙河、元氏、赞皇、临城、高邑、献县等地。明军因为得不到上级明确的指示,坚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基本处于观望状态,对清军不可能进行有效反击。

卢象升油盐不进,刀枪不入,豁出命要和清军血战,使一直坚持对请军不可战、不能战的杨嗣昌,对他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卢象升兵微将寡,又得不到友军的支援,虽主动出击,却未获胜,这让杨肆昌抓住了把柄。他在崇祯皇帝面前,一尺加八丈地扩大卢象升的败绩,诬告卢象升不服从指挥,盲目出击,贻误军机,破坏了各路援军剿虏大计。

疑心重、辨别力差,习惯坐在龙书案后面看战报、听汇报的崇祯皇帝,觉得卢象升带兵能力不过如此。他听了杨嗣昌的汇报之后,立即宣布撤掉卢象升援军总指挥之职,要他戴罪立功。同时,崇祯又任命大学士刘宇亮为辅臣督师,取代卢象升。

杨嗣昌为了报复卢象升,暗中通知保定巡抚张其平,要他通知各地负责人,只允许卢家军在瓮城休息,不得进城,更不能给卢家军供给补给。

杨嗣昌觉得这样对待卢象升还不到位,又以山西边关告急为借口,将卢象升麾下的的山西总兵王朴的部队调离。这样一来,卢象升手下只剩下5000残兵了。

各路援军的将领,各地守军的官员,在大明官场上浸**多年,自然懂得大明官场里的潜规则和零规则——哄着上级,挤着平级,压着下级。杨嗣昌是兵部尚书,手握大权;卢象升与他们是平级,又是杨嗣昌的政敌。一意孤行、不守规则的卢象升,下场会很惨;他们如果帮助卢象升,被杨嗣昌视为卢象升的同党,下场会更惨。

众人皆睡他独醒的卢象升,在隆冬季节的华北平原上,内无粮草,外无支援,处境十分艰难。

大明官场上的官员,把卢象升视为不识时务的倔巴佬,可京南三郡的老百姓却把卢象升视为救星。老百姓听说卢家军缺衣少粮,自动自发地拿出他们仅有的一点粮食,一身棉衣,一篮大枣,慰问将士们。

人民军队为人民。受到老百姓微薄支持的卢家军,被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真诚感动,发誓与清军血战到底,保护衣食父母的家园。

1639年1月初,卢象升带领军队来到巨鹿贾庄。

总监中官高起潜统率的2万多锦、宁大军,械精粮足,驻扎在鸡泽,离卢家军的驻地不足50里。

卢象升派人向高起潜乞求援助一些粮草器械,遭到高起潜无情拒绝。

卢家军行至蒿水桥,与清军主力部队相遇。卢象升把5000残兵分成3路,命令虎大威、杨国柱分别率领左、右军,他率领中军,与清兵展开激战,杀退一批清兵。

夜半时分,几万清军精锐骑兵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把疲惫不堪、饥饿难耐的卢家军分3层包围,如铁桶一般。

虎大威几次带兵从不同方向突围,均告失败。

卢象升见自己被数倍于己的清军包围,除了死战别无选择,于是大声高喊:“虎将军,我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

卢象升手提战刀,一边喊一边冒死向前冲杀。督师的英勇,鼓舞着将士,一起高喊着扑向清军阵地。

实力悬殊的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晚上。明军拼到弹尽矢绝,也未冲出清兵的包围圈。

卢象升身中4箭,负3处刀伤,浑身上下皆是乌黑的血渍。身负重伤、腹中无食、外无救援的他,依然带领将士们与清军进行近身肉搏战。

年仅39岁的卢象升,流尽了他最后一滴忠君爱国之血,最后倒在漆黑、冰冷的战场之上。

掌牧官杨陆凯担心清军仇恨卢象升,战后会把卢象升的尸体砍成肉酱泄愤,就把卢象升的尸体压在身下。结果,他背中24箭惨死。

这场恶战,只有虎大威、杨国柱等几个人,最后冲出清军的包围圈。5000卢家军全军覆没。

驻扎在鸡泽的高起潜,得知卢象升被清军重兵包围,幸灾乐祸,持隔岸观火的态度。

当细作报告卢象升血战一天突围无望后,高起潜赶紧命人起营拔寨,迅速远离清军。没想到,他们在盲目撤退途中,中了清军的伏击。高起潜在亲兵的护卫下,得以逃脱。

高起潜率残部摆脱清军追杀之后,对手下人下了封口令:关于明军巨鹿战败之事,不传,不说,不打听,任何人问起都说不知道。泄露消息者,杀无赦。

新任各路援军总指挥的大学士刘宇亮,率部在定州驻扎。当他看到卢象升部全军覆没的败报,竟然吓得尿了裤子,瘫在地上,不能直立行走。

待他情绪稳定之后,率部躲进保定孙传庭的兵营。他觉得,在孙传庭的营中,要比自己带兵在外安全一些。

作为兵部尚书,杨嗣昌得知卢象升部战败的消息,不但不悲伤,反而很高兴。在杨嗣昌眼里,不懂官场生存哲学、破坏官场零规则的卢象升,远比杀人不眨眼的清军可恨。

杨嗣昌通过拆台、下绊、挖阴沟等手段,把以前战无不胜的卢象升推到悬崖边上。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他终于看到政敌倒下,迫不及待地想冲上去狠踹几脚。

杨嗣昌想给卢象升扣上一个遇敌不战、私自退却的帽子。还没等他把污蔑卢象升的报告递交给崇祯皇帝,卢象升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消息便传到兵部。

杨嗣昌非常希望卢象升死掉,但他却无法接受卢象升这个死法。如果卢象升战死,他的报告就白写了,崇祯皇帝还得追封卢象升。这个结果,杨嗣昌接受不了。

杨嗣昌派出3个调查员,到巨鹿地区调查卢象升是否真的战死。3人经过详细的走访、勘察,获得两军蒿水桥战斗的第一手资料,确认卢象升为国牺牲无疑。

3人中,有一个叫俞振龙的人,被卢象升率领孤军血战到底的事迹感动。他回北京后,把卢象升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事迹,逢人便讲,遇人便说,到处宣传。

杨嗣昌一直压着卢象升的死讯不报,目的是想让3人提供卢象升畏战潜逃的调查报告。没想到,俞振龙成了卢象升为国捐躯的义务宣讲员,使他端着特意为卢象升精心缝制的反动帽子没地方扣。

气急败坏的杨嗣昌,命人把俞振龙秘密抓捕,然后严刑拷打,逼他承认因接受卢家人的贿赂,进而编造了卢象升壮烈牺牲的谎言。

俞振龙被杨嗣昌的卑鄙行径激怒,宁死不改口。杨嗣昌命人鞭打俞振龙3昼夜,直至把他活活打死,也只从他口中得到一句话:天道神明,无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