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钟光辉(1 / 1)

张爱玲传 彭志刚 845 字 3个月前

1968年开始,张爱玲就基本放下写英文小说的念头了。她的《北地胭脂》在苦等数年后才被英国凯赛尔出版社出版。英国评论家却不看好这部小说,卖得也极差。多年努力连遭打击,张爱玲只好重拾中文小说,开始将《十八春》小说改编为《半生缘》。小说对原故事进行了修改,《半生缘》里,顾曼桢从医院里逃脱后,艰难生存下来,成了一名清贫教师。此时害她的姐姐顾曼璐得上不治之症,弥留之际找到顾曼桢,劝她看在祝家里还有她亲生儿子的份上,搬回去。顾曼桢一口拒绝后没多久,顾曼璐便一命呜呼了,祝鸿才也因经营不善家产尽失,儿子这时又染上了重病。

为了儿子安危,顾曼桢情不得已,只好委身嫁给曾经强奸过自己的祝鸿才。结婚后顾曼桢面对的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悲剧,最后只有将所有钱财交给祝鸿才,才得以与他离婚,并取得儿子监护权。

曼桢和世钧最后相见场景也修改为:

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经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

……

她一直知道的。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在挣扎。从前的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像死了一样。

张爱玲用自己的爱情经历对故事进行了重新理解,释放她苍凉温婉的笔触,将悲剧引向**。男女主角埋藏在心里的爱,在这一段中全然喷薄出来,情境和心理描写交织着,形成了一个极为悲楚的故事情境。这较之前笔法更加圆润透彻,单就悲伤氛围的描画看,依然有极强烈的情感及心理动因的描写,这也是她一贯的风格。让读者看见曼桢与世钧对爱的执着,以及分手时心死神伤的凄惨。这样单纯地去爱一个人,咫尺之间却不能相守,却甘愿为之付出一辈子的想念,怕也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了。而曼桢和世钧,正是用这种誓言来声讨这个破坏爱情的世界。

小说的结局的确是上佳,因为张爱玲所宣扬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而是因为“爱”而选择“放弃爱”。为各自孩子选择放弃自己爱情,这无疑是伟大的东方爱情婚姻观。

这部小说连同《流言》《怨女》《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等几部作品一起,被交给了平鑫涛,由台北的皇冠出版社出版或再版。这次张爱玲大量作品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一阵风潮。喜爱张爱玲作品的读者更多了,作家和学者们纷纷开始研究张爱玲。

至于热到什么程度,怕是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未有太深的感触。不过窘迫的生活环境却改善不少,这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平鑫涛是平襟亚的侄子,女作家琼瑶的老公。当年平襟亚因为《连环套》稿酬的事与张爱玲吵得正酣时,平鑫涛正在上海念大学。年轻时他十分倾慕张爱玲的小说,可毕竟平襟亚是自己叔叔,暗地里他还帮腔说张爱玲是“狐仙”。

新中国成立后平鑫涛去了台湾,先在台湾肥料公司任职,后任《联合早报》副刊主编。1965年在前妻林婉贞鼎力帮助下,创办了皇冠出版社。当时宋淇向他推荐了一批香港作家,当平鑫涛听见有张爱玲名字时,欣喜异常,还有些不自信。想当初叔叔平襟亚在上海创办的《万象》杂志社也算是上海出版界的腕儿了,最后还是让《杂志》出版社抢了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回想起叔叔那时整日里恨恨不平的样子,自己还不免有些忐忑。不过看宋淇自信满满的样子,平鑫涛便催他赶紧办此事。

宋淇将此事转告给张爱玲,张爱玲也十分高兴。195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在港台地区流行开来,不过市面上大多是一些盗版和仿作。最过分的要数《秋恋》和《笑声泪痕》两个版本的仿版,连名字都署着“张爱玲”。有人还给她寄了样本,张爱玲看后大为恼火。小说模仿了自己的笔法和婚恋题材,却写得糟糕透顶,“糟到坊间都不会有人出的地步”。

当平鑫涛得知张爱玲允许皇冠出版社出版她的作品后,当即给了她最高的稿酬。以后张爱玲但凡有作品,就通过宋淇交给平鑫涛皇冠出版社出版。

平鑫涛这次出版,使港台地区再掀“张爱玲热”。而当张爱玲知道平鑫涛就是平襟亚的侄子时,怕心里要长叹一声,这世界真是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