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嫉妒源自“不自信”和“怕失去”(1 / 1)

一个当了妈妈的朋友忧心忡忡地问我:“涵涵妈,为啥我家孩子就见不得我夸别人家娃啊,一夸别的小孩好他就闹脾气,这是不是嫉妒心太重呀?我该怎么做呢?”我笑着反问她:“你老公在你面前夸别的女人,你开心吗?”答案肯定是不开心呀!

对于一些高度敏感的孩子来说,你或许只是出于社交礼貌随口夸夸别人家孩子,但他却会觉得你是在做比较,何况有不少父母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通过别人家孩子的好来提醒自己孩子的不好。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因为孩子小,认识水平有限,还没有独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他人,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父母的感觉是:因为我夸了别人家孩子,所以孩子发脾气;而孩子的真实心理却是:妈妈夸了别人家的孩子,我不够优秀、做得不好,妈妈爱别人不爱我了,所以我很生气。

另外,孩子产生嫉妒心还有一种心理是,想要独占父母——“妈妈的爱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我要独占妈妈所有的爱,不能分享”。自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生二胎,就出现了两个孩子争宠、抢妈妈的情况——大宝不让妈妈抱小宝,不让妈妈给小宝喂奶,不让妈妈哄小宝睡觉。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微博里曾提到过这一问题,他写道:越小的孩子,越想独占父母,特别是妈妈。所以,生弟弟或妹妹的话,最好是拉开年龄差,差三岁应该比较合适吧。但大人也不能因孩子的独占欲,而决定是否继续要孩子。从独占到学会分享爱,是成长的必经历程。

我们要明白,嫉妒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强弱不同,控制力不同罢了。

作为大人,我们肯定不会把嫉妒写在脸上,而小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懂得隐瞒,心中的想法会鲜明地表现在动作上、出现在话语中。面对比自己优秀而得到夸奖的孩子,面对被父母重点关照的孩子,有些孩子就会产生非常强的嫉妒心。

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嫉妒心过强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人格发展,所以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减少妒忌心理,以及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

首先,不横向比较。

家长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自己的孩子,不要总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多好,再看看你”之类的语言,因为有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就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从而激发嫉妒心。

“每个自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几乎所有问题都来源于童年时家长对孩子的指责、评判,尤其是比较。也许你随口一句‘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发泄了自己当时的情绪,殊不知在孩子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阴影。”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海蓝博士如是说。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横向比较,而要多多进行纵向比较。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哪怕很微小,也值得鼓励和肯定。不要小看眼下只进步了一点点,累积下来就是一大步。

为防止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我们尽量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即使夸奖,也要连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夸奖。此外,我们还要经常向孩子表达爱:“你是我们的孩子,爸爸妈妈最爱你。”

其次,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极易刺激他们产生嫉妒心理。因此,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充分了解和发现自己的长处。

比如让孩子每天睡觉前在本子上写下一件自认为做得最好的事情,月末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就可清晰地看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地方应继续努力了。当遇到困难时,翻开本子,看看自己是如何一点点进步的,就会慢慢变得对未来充满信心了。

最后,正视嫉妒,准确引导。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只是一种情绪反应。从孩子的心理健康角度来看,表现出嫉妒心理,远比压抑这种心理好多了。

所以,当孩子的小脑瓜被嫉妒占据的时候,家长不要刻意回避孩子的这种“阴暗”心理,也不要武断地给他们贴上“自私”的标签一味指责,而要积极帮助他们宣泄、释放这种情绪。

比如主动向孩子表示亲密,抱抱他,并明确告之爸爸妈妈最爱的是他,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处理问题。再比如当孩子嫉妒队友比自己的上场时间长时,我们可以提议:“如果你平时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是不是就多了呢?”

父母的陪伴和爱,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良药。因此,我们应该多对孩子倾注爱心,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内心充满爱,他自然会变得更阳光,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