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社交情商——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不分享也OK: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占有敏感期”

经常分享的孩子周围会有很多小朋友,享受众乐乐的快乐;而不分享的孩子往往形单影只,只有独乐乐。所以,“学会分享”几乎是从孩子懂事以来,每个爸妈都会教孩子的一个必备道理。

分享是一种美德,对于分享者来说,应该是能感受到快乐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被家长逼着分享呢?

“这个先给妹妹玩一下,没事的,不要那么小气嘛。”

“不能这么自私,你去轩轩家,他也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的呀,你看轩轩多懂事。”

…………

强迫孩子做“出于礼貌”的分享,是一种为了取悦他人的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不会感到丝毫快乐,甚至还会因为被指责为“小气”“自私”“不懂事”而痛苦不堪。

当然,我们不是不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保护孩子那颗小小的需要尊重的心。

涵涵四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在家附近的公园玩。涵涵拿着新买的泡泡机一边吹泡泡一边追泡泡,玩得超开心。旁边有个看起来比涵涵小一点儿的小女孩,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涵涵手里的泡泡机。

过了有两三分钟,小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用小手指着涵涵手里的泡泡机说:“奶奶,我要玩泡泡。”没等奶奶接话,小女孩就径直跑到涵涵面前,伸手要夺泡泡机。

涵涵下意识地把泡泡机往自己怀里移了移,跑到我身边坐下来。我轻轻拍了拍涵涵的后背,低头问:“涵涵,你愿意把泡泡机给小妹妹玩一下吗?”

可能是被小女孩刚刚想抢泡泡机的行为吓到了,也可能是刚买的玩具还没过新鲜劲儿,涵涵有点抵触,摇头说:“这是我的泡泡机,我不认识她,不想借给她玩。”

小女孩拉着奶奶一起走过来。“让妹妹玩一会儿,就还给你,好不好?”小女孩的奶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涵涵紧紧抱着泡泡机,又往我身边靠近了一些,看看奶奶,又看看我。“不要这么小气,小朋友。”小女孩的奶奶又补充了一句。

我搂了搂涵涵的肩膀,微笑着对那位奶奶说:“阿姨,这是她心爱的玩具,她有权决定要不要分享,和小气没有关系。”

然后,我又蹲下来对小女孩说:“小朋友,泡泡机是姐姐的玩具,现在她不想和你分享,过一会儿她想分享了,你再玩,好吗?”涵涵听完我的话,长出一口气,对着我笑了笑。

那个小女孩的奶奶有点生气,一把抱起孩子走开了,嘴里还嚷嚷着:“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真是的。这么惯着下去,长大后还得了啊!”

可我并不觉得这是“惯”,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东西是父母买的,这没有错,可一旦给了孩子,就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了。孩子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的需要行使保护自己心爱之物的权利,这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亲爱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孩子做一个讨大人喜欢的“大方懂事”的孩子,还是把权利留给孩子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呢?

“分享”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那些说孩子小气的成年人,可能还不了解一个概念——“占有敏感期”。

通常,孩子在两岁左右会开始不愿意分享玩具或吃的,不愿意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就算是自己不想玩、不喜欢吃的,也不让别的孩子动,谁一碰,他立刻就说“我的”。这种强烈占有和保护的行为,就表明孩子进入了“占有敏感期”。

处于“占有敏感期”的孩子,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好像他们唯一的事情就是看着“我的”所有的东西,除此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这样写道: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自我诞生的标志。

儿童占有实际物体的根本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那个“自我”,而不是物体本身。因此,当孩子很认真地规定“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时候,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一需求,不要从道德的层面谴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为了面子强迫孩子分享,更不要给孩子贴各种负面标签。因为这是儿童建构自我的开端,父母的一些不当行为很可能会阻碍他们对自我的构建。

如果家长总是用语言强迫孩子把属于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别人,或者直接把东西拿给别人,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在失去安全感的情形下,孩子的自我意识肯定得不到健全发展,性格也很有可能会变得懦弱起来,认为他人的需求胜过自己的需求。长期下去,孩子会不断压抑自己的感受,隐藏自己的意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不敢表达自己并保护自己的东西,无法捍卫自我的正当权利。

“占有敏感期”是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人格等健全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如果家长的处理方法不当,就可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占有敏感期”呢?

第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包容孩子的情绪,可以尝试从正面的角度去鼓励孩子,告之正确的行为,并耐心劝导。但切忌说一些如“你不把车车给弟弟玩的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伤害孩子心灵的话,避免导致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第二,这个时期,家长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这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大大减少孩子因得不到而变得胆怯自卑的性格。

第三,家长可以借助绘本,让孩子从中体会分享的快乐,以及明白分享后东西还会回来,不会永远消失。比如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交换的经典绘本《彩虹色的花》。

总之,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占有敏感期”时,家长一定要拉得下面子,给孩子足够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允许孩子慢慢来。这样,孩子内心的那个“自我”才会强大起来,成长为意志坚定而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