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多问多读,让表达力飞起来(1 / 1)

生活中,会聊天、善沟通、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总是更受欢迎,像贾乃亮李小璐的女儿甜馨,金句频出,机灵逗趣惹人爱;像霍思燕杜江的儿子嗯哼,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被赞情商高。毫无疑问,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出色的口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赢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更胜一筹,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具体来说,儿童的语言发展大致会经历语言准备期、语言发展期和语言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零岁至一岁:语言准备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大多数还不会说话,我们要经常面对面与宝宝说话,语速要慢,口型要适当夸张一些。久而久之,小家伙就会记住你的口型了。通过不断听声音和看口型,他们就会渐渐发出如“啊”“呀”“爸”“妈”等简单的音节,为开口说话做积极准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声调模仿宝宝的声音,肯定宝宝的语言。

接近一岁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逐步听懂大人的一些简单口令,并能根据指令做出准确的反应。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教宝宝把实物和名称一一对应起来。

一岁至两岁:语言发展期

语言发展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单词句阶段(一岁到一岁半)

经过一年多的词汇积累,宝宝会说的单个词语越来越多,并且会用一个词来替代句子,用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说“奶奶”或者“饭饭”,妈妈就能很好地猜测到孩子在表达“我饿了,想喝奶”的意思。

·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会说一些“电报句”,用两个关键词汇组成一个句子。比如孩子说“妈妈球”,妈妈就能迅速明白孩子的意思是“妈妈给我拿那个球”。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将零散的词语连成简短的语句,反复多说几遍,让宝宝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一个人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与外界刺激密不可分,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语言启蒙的关键期,对其日后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与引导。

涵涵刚出生的前几个月,我抱着她的时候是不怎么吭声的,因为我本身不爱说话。直到我妈发现后提醒我,“你咋跟个木头人一样呢,都不和我们涵涵唠唠嗑”,我才意识到这一点。

接下来的日子,涵涵每天早上醒来时,我就用柔和的语言问候一句“早上好呀,涵宝宝”;喂奶或哄睡的时候,我也会轻轻地吟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摇篮曲;跟涵涵一起玩的时候,我会起身一边假装往外走一边对她说“再见”……

也许得益于早期的语言刺激,也许是涵涵的语言表达力天生比较好,一岁八个月大的时候,她已经会背诵好多首童谣。现在翻看那个时候的视频,我真的感觉非常欣慰。

语言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只有输入到一定程度,孩子才有东西输出。所以,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和他多说话,可以潜移默化他感知语言的能力,促进他的语言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说什么,“宝宝,你看这是花,红色的花,红色的玫瑰花”;我们还可以在做什么就说什么,“宝宝,开始穿衣服喽,伸胳膊,穿袖子,扣扣子”……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妈妈们肯定不是正常说话的样子,而是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声调极其温柔,语调拖得很长,这就是“妈妈音”。这种妈妈音不仅能够刺激宝宝语言的发育,还能让孩子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亲自带过娃的妈妈都知道,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对我们的话却是有回应的,要么是“咿咿呀呀”、挤眉弄眼,要么是站在我们腿上蹦蹦跳跳……这都能激发宝宝张开小嘴儿讲话的意愿。

两岁以后:语言成熟期

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相对成熟,能将三到五个词语组织成句子与外界进行交流。很多孩子会开启“十万个为什么”的模式,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该如何有效引导呢?

第一,多说——跟宝宝多交流,可以是聊天,也可以是读绘本,等等。

第二,多问——当宝宝主动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多问“还有呢”“然后呢”,这样不仅能激发宝宝说更多,还能锻炼宝宝的发散性思维。

如果不是全职妈妈,下班到家后,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发生了啥开心的事,等等。

第三,少看电视多读绘本——因为电视将语言所提及的内容都通过画面展现出来了,所以会限制孩子对词汇的理解和思考;读绘本时,孩子必须将耳朵听到的内容转化为头脑里的画面,从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过程,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大脑中语言中枢的发育。

父母是最好的语言启蒙老师,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这三个重要阶段,多说多问多读,耐下心慢慢培养,孩子就会越说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