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涵涵醒来说自己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游泳的梦。
“是吗?好想听呀,你能给妈妈讲讲那个梦吗?”这是一个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好机会,我可不能错过。
可是,涵涵却说:“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哦,那是在哪里游泳的呢?”我问。
“就在我们游泳班呀!”
“是谁陪着涵涵一起呢?杰瑞老师在梦里吗?”我又问。
“在啊。”涵涵回答。
我继续问:“在游泳班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涵涵像是打开的话匣子,小嘴儿开始讲个不停,我只需时不时地问“然后呢”,整个梦境就被涵涵连起来,并讲了出来。
虽然孩子可能有再加工的成分,但我们的目的就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百分之百还原梦境,是吧?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叙事性语言的重要性。想想看,我们说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指的是对话语言吗?
“妈妈,我饿了。”“稍等一下,饭马上就做好了。”
“爸爸,我想要吃草莓味的冰激凌。”“好的,没问题。”
对话,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只要能张口说话,大家都会运用。就好比看书,只要认识字,都能读下来。很显然,对话能力强并不代表语言表达能力强。
把控细节和逻辑讲好一个故事、完整且清晰地传达上司的会议精神等,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比如有的领导在讲话时,高屋建瓴、形象鲜明、情真意切、指导性很强,听后令人为之振奋;而有的领导在讲话时,长篇大论、重复啰唆、言之无物,台下的人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这就是叙事性语言的差距。
我们引导孩子描述梦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孩子叙事性讲述能力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锻炼呢?
01 复述故事
一本绘本讲完了,如果我们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来,宝宝给妈妈讲下刚才的故事吧”,孩子十有八九会说“我没记住,我不会讲”。
如果换成请教呢?“咦?涵涵,老爷爷第一次熬肉丸子汤的时候,都有谁来了?妈妈怎么忘记了?”孩子回答后,我们可以继续“请教”,“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最后呢?”就这样,一个故事就被完整地复述出来了。
我们可以在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复述昨天晚上讲的故事,还可以随时随地引导孩子说故事。
比如带涵涵去自然博物馆,看到猪笼草,我就会微皱起眉头问:“涵涵啊,这个猪笼草我看着好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这个时候,孩子通常会很热情地“帮”你回忆的。
“是《鼹鼠的故事》里面的呀,会吃虫子的,妈妈,你想起来了吗?”然后她就吧啦吧啦将故事的大概复述出来了。
02 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用嘴巴说。对于给孩子备战“幼升小”的家长来说,除了提升孩子的认字数量,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看图说话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孩子看图说话(观察、构思、讲述)这一过程,学校就能初步判断其综合能力与语言水平。
当孩子看到一幅或一组图时,肯定会先在脑子里构思一遍,然后循着逻辑用语言把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情感叙述出来。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对以后写作文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训练孩子学会看图说话的能力呢?
首先,“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观察有顺序,思路才清晰,这样才能整体有效地理解画面中的内容。
其次,“构思,充满想象力”——我们要提出一些适当的提问,让孩子以此为支点,在符合图画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使静止的人或物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丰富起来。
03 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
我们当父母的,随时都要做好迎接孩子提问的准备。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脑子里好像装进了很多问号,很喜欢问“为什么”,更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按照蒙台梭利的说法,三岁是孩子用语言表达好奇心的萌发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敏感期”。他们会用各种“为什么”和得到的答案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建立自己的语言框架。
草为什么是绿色的?鱼儿为什么会游泳?为什么爸爸长胡子而妈妈不长?……面对这些充满童心不知疲倦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简洁的解答。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就告知孩子实情并提供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比如查百科全书、百度一下等。但切忌,不要敷衍了事,因为这么做不但会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会错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比如涵涵问我:“为什么虎鲸也叫杀人鲸?它们真的会吃掉人类吗?”我自己对虎鲸并不了解,但我并没有随意搪塞过去,而是很认真地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我们一起看百度网页的时候,涵涵就不自觉地把自己从绘本里了解到的关于虎鲸的一些知识,滔滔不绝地讲出来了。
04 父母要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
有时候孩子很兴奋或者很着急,就会噼里啪啦讲一堆,但是完全没有中心和重点,导致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孩子要表达什么。
这时,我们不要心急去打断孩子说话,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更不要直接去纠正他们的错误,以免挫伤他们对话的积极性,完全丧失继续沟通下去的兴致;我们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回应孩子,适时做出引导。
比如孩子说完后,我们可以从地点、时间、人物、起因、结果等方面提出几个问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05 假装游戏
涵涵一个人玩的时候,也是很热闹的。因为在她的眼里,所有玩偶,甚至一张纸都是有生命、有姓名的。她会赋予它们不同的角色,有名有姓地称呼,并且会编出一个好玩的故事,一边念叨一边玩。
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打扰孩子,也不要取笑孩子,更不要用自己的见识去指点孩子。让她尽情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编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