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杂志上,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家里很穷,穷到揭不开锅。每年的圣诞节,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都会来给他家送一只大火鸡。
小男孩家平时的主食是土豆,很少能吃到肉,按说吃一次火鸡应该是很开心的事儿,可是小男孩每次都难过得吃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每次送火鸡,都会来一大群记者,咔嚓咔嚓地拍一大堆照片。小男孩知道,这些照片明天就会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小镇的居民和他的同学、小伙伴都会看到。
虽然他家贫困是个事实,但是他真的不想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们全家为了一只火鸡,被要求在镜头前做出感恩戴德的表情。终于有一次,他说:“你们明年可不可以不要来送火鸡了?”
很多人以“助人”的名义,干着伤人的事。对别人进行资助,要敲锣打鼓地搞一些捐赠仪式,让受助者上台说一些感恩的话;为患上绝症的姑娘捐款,让她们穿上婚纱,拍照发到网上,没完没了地炒作、煽情。据说,有的姑娘在拍完照后坐在地上大哭。患者在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配合这些无厘头的仪式,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点儿活下去的机会。
人家已经很不幸了,你能帮就帮,不想帮就别帮。把别人的不幸当成噱头来营销,把善良当作一种投资,让受助者觉得接受资助是一件很丢脸、很不舒服甚至很难过的事,这样做,真的很不善良。
善良的人,如果你的善良需要我用自尊来交换,那还是请收回吧。
一家报纸曾经报道过一则配图的社会新闻:“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个路过的女孩看见了。女孩当即掏钱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这个跪地喂乞讨老人吃饭的女孩,被誉为“深圳最美女孩”,受到了人们的极大赞誉。
但是,短短一天之后,就被揭发出这是一条假新闻。一位目击者称,该女孩只喂了老人几口饭,摆拍了几张照片,便随拍照的男子离开了。一个感人的善举,原来是精心策划的“演出”,“深圳最美女孩”一下就成了伪善的代名词。
最美和最丑之间,只有一念之隔。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善待贫困老人,用一己之力为弱势群体带去温情,为大家做榜样,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这样善良的人自然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和赞美。 可是,真相竟然是为了私利,把乞讨老人当成道具来作秀。一个人内心得多冷漠、多丑恶,才好意思演这样一出“善良秀”。
对于“善良秀”,作家连岳有段非常精准的概括——核心技术有两点:一是你需要做的事成本极低,甚至可以低至零;二是你做这件事会显得很有爱心。用极低的成本装得自己很善良,这就是善良秀的本质。
做一点儿好事,喊得满天下都知道,动机真是值得怀疑。一个心灵美好的人,绝不会在众人目光下刻意表演善良,也不会为了沽名钓誉惺惺作态。善良得不动声色,才为真善。
一个小男孩在雨后的公园小路上发现了一只蜗牛,他蹲下来,用两根手指捏起它,轻轻放进了草丛里。
“你在干什么?”奶奶问。男孩的小脸闪着兴奋的光:“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啊爬,多危险啊,我把它送回家了。”
奶奶觉得可笑:“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小男孩想想:“它不一定知道。”
奶奶说:“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有谁会知道你救了只蜗牛呢?”小男孩立刻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呀!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孩子天真无邪,却达到了一种人生境界:我做好事,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甚至受到帮助的人都不必知道,我自己知道就够了。只有真正伟大的灵魂,才能做到这一点。
善良,原来有另一种方式——无须张扬,不求回报,悄悄地表达,最好!这种善良,善“默”大焉。即使它深埋进尘埃里,也能绽放出绚烂的花海。
做了件好事,这使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使我更确信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这符合我对自己的期望,让我更加认可自己,并为此感到快乐。这应该是我们行善的最大意义,也是最原始的初衷。
“让别人知道我做了好事”固然有意义,但远远没有“我知道自己做了好事”重要。因为我们活着,归根到底,是活给自己看,而不是给别人看。他人的赞美和报偿的终极意义,也是让我们从内心里肯定自己。人最大的满足,就是真心地认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