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低到尘埃里去了,可谁会去爱尘埃里的你呢(1 / 1)

中央电视台播过一部韩国家庭情感剧叫《看了又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姐妹,金珠和银珠。

金珠是姐姐,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几年后,妈妈在生妹妹银珠时得了一场大病,身体虚弱,不得不把还是婴儿的银珠送到了乡下奶奶家寄养。直到七岁,银珠要上学了才被接回父母家里。从小在妈妈身边娇生惯养的金珠跟妈妈特别亲近,而银珠则跟妈妈有些生分。

因为从小得到充足的爱,姐姐金珠自信大方,活泼开朗,又因为长得美,有才华,喜爱写作,成了家里的小公主。而妹妹银珠在家里总是有点儿拘谨,身边有一个这么漂亮、人人宠爱的姐姐,她只好成为那个最能干、最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念了学费不高的护士学校;为了支持姐姐学习,她把家务活都包了。

无巧不成书,成年后的金珠和银珠嫁给了同一家的两兄弟。妹妹银珠嫁给了哥哥,成了大嫂;姐姐金珠嫁给了弟弟,当了弟妹。

结婚之前,金珠就明确跟婆家发表了婚前声明:结婚后我不会出去工作,要在家读书写作;没有时间做家务,还必须晚睡晚起,不能起来做早饭,所以,不能与长辈同住。最后在婆家的强烈要求下,金珠才勉强答应和长辈一起住一年。

妹妹银珠跟姐姐截然相反,她从一开始就下定了要讨好婆家的决心。在临近婚期的那段日子里,她没有心情好好享受最后的单身时光,频频取消和未婚夫的约会,每天下班后跑到料理店学习做婆家的家乡菜。结婚后,她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细心照顾一家老小。她担心别人说她没怀孕就辞职享福,所以坚持上班,常常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忙得团团转,累到想哭。

与此同时,姐姐金珠却很少干家务,也很少参与家长里短,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写作。后来,姐姐出版了小说,获得了文学大奖。看着一屋子手拿鲜花来祝贺姐姐的人,银珠想起自己也曾有过学画画的梦想,心酸难抑,忍不住潸然泪下。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却反映了很真实的生活。类似金珠和银珠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为数不少。

金珠目标明确,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作,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比如,要保证写作时间,要少做家务,不能早起等。至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在她心中都是次要的。金珠聪明的地方在于,她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要求说得清清楚楚,让对方去考虑能否接受。当婆家人接受了她不工作、不做家务、不早起做饭等条件后,她也退让了一步,同意与长辈暂住一年。

因为金珠在婚前就把与婆家关系的尺度调试好了,所以婚后她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干活、不早起,心理上也不会有愧疚感,人际关系方面也没什么困扰,她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上。金珠的顺从和让步是在保留自我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她心中没有纠结,活得比较舒展。

银珠却恰恰相反,她做的所有事都好像是在“失去自我,成全别人”。为了给父母省钱,她放弃了自己学画画的梦想;为了支持姐姐写作,她承包了所有家务;为了讨好婆家不遗余力,累得半死。如果一个人像银珠这样耗尽心力在他人身上,往往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自己的原则范围之内尊重别人,不拂逆别人,尽量让别人舒适,这是一种修养。如果事事都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隐匿自我,压抑内心,甚至浪费才华,这种活法实际是在损耗自己的人生。

如果说弯腰是一种修养,屈膝则是一种卑微。总以卑微的姿态去迎合他人,生命就很难开出灿烂的自由之花。

庄子曾说过,“顺人而不失己”,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啊。庄子不只讲“顺人”,他更强调“不失己”。“不失己”即不失自己的个性,不讨好,不丧失真正的自己。在庄子看来,“顺人”和“不失己”这两方面是有机结合的,“顺人”固然重要,但需以“不失己”为前提。纯粹地、盲目地“顺”并非庄子本意。

问题是,如何在顺人的同时,保证不失去自我的本心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界限。每个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完善自我界限。 当一个人的头脑中建立起“界限”这个概念时,你会发现,原先的种种纠结,变得清晰简单起来。

的确,我们都想让自己所爱的人开心、让自己的家人幸福,并且愿意为他们做很多事,这当中有没有界限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不得已——我是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还是出于害怕某种后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被父母要求在经济上支援哥哥,她无底线地一次次给予满足,这就是金钱上的界限不清。这种界限不清直接导致她钱包空空,无法投资自己,把本该用于自己成长的资源都拱手献给了别人。

最隐蔽也是最核心的层面,就是自我概念上的界限不清。人活着就一定会受到来自他人的各种评价,肯定是有好也有坏。有些人就特别需要他人的好评,特别希望自己能让他人满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什么对他们来说,别人的评价这么重要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我界限不清。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这个界限会指导我们,如何跟人相处会让自己和他人感觉更舒服,哪些是自己应该负责的,哪些是他人应该负责的。如此,你才可以清楚何时可以对他人说“不”,并真正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