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猜疑,就不会有自我烦恼(1 / 1)

猜疑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用自己的思维去肆意揣度,并且将臆想的信息进行自我牵连。每个人都会猜疑,而且猜疑引发消极情绪的情况占大多数。比如生活中,老公这么晚还不回家,是不是在和别人约会?实际上他陪领导喝酒喝到吐;昨天情人节发红包表白,到今天红包不收,信息不回,这是拒绝我了吗?实际上她的手机丢了。

没有人会随便猜疑别人,猜疑之前肯定会为对方找各种理由,想以此来遏制猜疑的欲望,可是面对现实的落差以及好奇心的驱使,这些理由的力道远远不够。然后,我们在猜疑中臆造出各种可能的情形,给自己带上消极的帽子,一番挣扎之后,真相是:你想多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通缉,逃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看到曹操很高兴,便出门买酒,走之前交代下人磨刀杀猪。

曹操在屋子里听到吕伯奢说“缚而杀之”,又见院子里有人霍霍磨刀,加之吕伯奢买酒许久未归,肯定是报官去了。

曹操疑心对方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杀了吕伯奢全家老小。出逃路上,偶遇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得知下人磨刀是为了杀猪来款待自己,自己却因为猜疑误杀了吕家上下。曹操羞愧之时,又担心吕伯奢看到家中景象会报官,顺手将吕伯奢也杀掉了。

曹操擅自揣度吕伯奢言行,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认为对方要对自己不利,故在情绪失控中怒杀无辜。猜疑确实是一种坏情绪,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可另一方面,猜疑本身没有错误,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才会疑心别人言行。

猜疑的起因是“害怕失去”和“自我形象维护”。皇帝怀疑臣子不忠,到底忠不忠,臣子心里有数,但是不要妄想皇帝会舍弃面子屈尊查问,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生活中保持猜疑,可以适当规避骗局和陷阱,可若不分事件,猜疑不断,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导致很多伙伴在猜疑中进行合作,卷着投资方资金跑路的案子屡见不鲜。

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中又有多少猜疑呢?一定不在少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家交友和宣泄私人情感的新天地,其中滋生了大量猜疑的萌芽,而猜疑在恋爱、婚姻等异性关系中有着致命的杀伤力。当婚姻中的一方心理上产生“我不是他的唯一”想法时,猜疑便会相继而来,他做任何事情,你都会以猜疑的心态看待。猜疑是恋人之间的警钟,要明白只有给予对方充足的信任,爱情才会处于保鲜中。

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年轻时仪态翩翩,非常帅气,他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年轻漂亮的姑娘纷纷向他表达爱慕之情,有的奉上美照,希望能够和他成为“朋友”。

此时达式常已经结婚了,为了维护与妻子的感情,他从来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信件,统统交给妻子处理。妻子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从来不会去猜疑他,无端的猜疑只会给内心带来困扰,她常说:“片子中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我相信你!”

不能因为过度猜疑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可贵信任,但若强忍猜疑之心,消极情绪就会在心中积累,总有爆发的那天。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出发,积极改变猜疑心理。

习惯性猜疑时,暗示自己停止胡思乱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会不会把我开除?”习惯猜疑的人总是用消极的想法看待问题。因此,我们要多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及时在猜疑面前“刹车”,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猜疑会让人的消极情绪无中生有。因此寻求一种适当的宣泄方式十分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所谓的架子和被猜疑人正面交流一下。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心眼都比较小,平时要多多加强自己宽容的处事原则,少了斤斤计较,自然不会去乱猜疑。

但猜疑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毛病,所以当每次“犯病”时,可以采取一些温柔的做法来提醒自己,比如捏捏脸,轻轻给自己一个耳光,然后内省:“又犯病了啊。”听到相关的风吹草动,首要任务就是求证,不能别人说风就下雨。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多了一些不必要的猜疑,用正直的心辨别污浊,享受简单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