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新审视 你内在的负面情绪 情绪管理的ABC理论(1 / 1)

很难想象“情绪”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情绪的管理方式无非就是发泄或者忍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解释,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应当是事件A发生,导致了情绪C。但是埃利斯发现,实际上,当事件A发生的时候,基于这个事件,当事人会有自己的信念B,信念B导致了不同的情绪C。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两个人对发生的同一件事情,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导致采取的行动不一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怕的不是井绳,而是当年被蛇咬的记忆。用ABC理论分析这句话,A是井绳,B是当年的记忆,C是害怕的情绪,A引起B,B引起C。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的情绪,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直接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状况。

穆勋周一早上挤地铁的时候被人踩到,踩得生疼,对方也注意到踩了穆勋,可根本没有道歉的想法,车一到站便溜之大吉,穆勋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自认倒霉。

穆勋慌慌张张赶到公司,已经迟到了十五分钟,正好遇到领导在公司门口卡迟到,好不容易舔着脸面去会议室开会,谁知道自己花费整整一周时间做出来的策划案子直接被领导否了,让人着急的是这个否定甚至都没有一个像样的理由,领导似乎看都没看。在穆勋看来,这是领导对自己迟到的报复,故意找碴。

咬咬牙好不容易熬到假期,父母又打电话埋怨穆勋还没有对象,假期不回家,一点儿都不孝顺,双方各执一词,大吵一架。

经历了这么多不顺心的事,穆勋心中自然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反应,仿佛一切不友好都是在针对自己。

接受自己的坏情绪,关键在于不要放任它无限扩大。尤其在职场中,尽快恢复冷静很重要,可以喝杯饮料、吃点甜品,或者找个熟悉的朋友发个牢骚,只有这样才能在压力与挑战并存的职场中很好地生存下去。

ABC理论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信念B往往是非理性信念。根据埃利斯的研究,非理性信念大致分为三种,而这三种之间又存在着共同点:关于自己、他人、环境。

“必须做到最好,否则就是我的能力太差。”这样的人容易愧疚与自卑。比如高考失败的人,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完全否定自己,最后一无是处。

“其他人必须像我对待他们那样对待我,否则他们就应该受到惩罚。”人们习惯于用这种等价交换的思维来寻求内心的平衡。

我们想要一样东西时就必须得到,如果得不到,内心就会痛苦。这是一种对于客观环境的固执己见。

而对于理论中A的解读是徒劳无功的,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也不过是个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信念B。

泰达失恋了,女友说双方不合适。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泰达非常愤怒,甚至想报复无情的女朋友,自己明明那么爱她,她还选择分手,真是太可恶了。

而同样的分手事件发生在邹捷身上却大有不同,早就跟女朋友貌合神离的邹捷早就希望跟女朋友分手,但是碍于面子问题,怕主动甩了女朋友落人口舌,所以在女朋友提出分手的时候,他还假惺惺地做出挽回姿态,实际上内心却在偷乐。

两个人的事件A都是失恋,泰达的信念B是:自己明明那么爱她,她还选择分手,真是太可恶了;而邹捷的信念B是:内心早就希望跟女朋友分手。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一个悲伤,一个喜悦。

ABC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情绪由信念导致,自己的情绪责任完全在自己身上,因此解决情绪问题的根本在于信念B的调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德的这句话跟ABC理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我们经常遇事怪罪别人,就是因为我们只注重从A到C而忽略了B,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一直希望别人迎合我们选择的结果。

应用ABC理论来疏导和管理情绪时,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列出事件和自我认知,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错误认知,然后找出非理观念进行纠正,以从根本上改变情绪。往往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需要进行积极的暗示,适当给自己洗脑。这个理论不过是一种方法,但任何方法都抵不过内心对自己偏袒的本能,因此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客观。

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情绪带来的行为后果有好坏之分。ABC理论只是进行情绪管理而并非消灭情绪,通过疏导,使情绪和主体合理化相处。只有这样才真正意义上为情绪化行为负责,才能做好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