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臆说》者,正德三年,阳明年三十七岁,谪居龙场时所作,逾年而成书四十六卷。阳明《五经臆说序》末曰:“夫说凡四十六卷,经各十而礼之说尚多缺,仅六卷云。”(《全书》卷二十二)然其后阳明学益精,工夫益简易,遂不复出以示人。门人钱德洪尝问之,笑曰:“付秦火久矣。”及阳明卒,德洪偶于废稿中检得十三条传之。即今《阳明全书》中所收《春秋》三条、《易》五条、《诗》五条是也。又自序其述作之意曰:“龙场居西南夷万山中,书卷不可携。日坐石穴,默记旧所读书而录之。意有所得,辄为之训释。期有七月而五经之旨略遍,名之曰‘臆说’,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中之意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又曰:“五经,圣人之学具焉。然自其已闻者而言之,其于道也,亦筌与糟粕耳。窃尝怪夫世之儒者,求鱼于筌,而谓糟粕之为醪也。”(《全书》卷二十二)阳明盖慨世之治经者,溺于训诂注释,而忘道本,故自发其意,以为《臆说》,大抵言大体者多。今举遗说十三条中《易》一条于下: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日之体本无不明也,故谓之大明。有时而不明者,入于地则不明矣。心之德本无不明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自出也,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全书》卷二十六)
上所论仍以去私欲、昭明德为主。阳明自龙场悟后,其立言之旨,大略定矣。惟后来益精、益简易,故不欲布其繁说。此外德洪所传十三条,尚有《春秋》“元年春王正月”“隐公让国”“郑伯克段于鄢”,《易》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恒”“遁”“晋”,《诗》及《时迈》十五句、《执竞》十四句、《思文》八句、《臣工》十五句、《有瞽》十三句等条,皆本阳明平日记忆之语而说其大意者也。此亦阳明评论经术之大著作,虽不悉传,亦别记其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