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阳明之哲学 宇宙观(1 / 1)

阳明学派 谢无量 764 字 3个月前

陆王皆重实践伦理,而于宇宙问题,罕加考索。然就学说而推之,则似主张一元论。陆子虽不信周子之《太极图说》,其与朱子辨无极,亦以太极为万化根本。至平日讲论,则以万事统于一心,一心统于一理。故谓:“充塞宇宙皆理也。”盖以理之一元,为宇宙生成变化之本。其言曰:“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全集》卷三十四)又曰:“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顺此理而无私焉耳!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哉?”(《象山全集》卷十一)盖以宇宙间只有一理,为天、地、人乃至万事万物所共由而不能逃。然于理与宇宙之缘起,未能明言。且既以心同理同,又同时而有蒙蔽移夺之患,则理外仍不能无欲。必如伊川、晦庵分别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而后欲有所附,蒙蔽移夺之事乃得而生也。故象山之“理一元论”,仍不得不离为“理气二元论”。要所以解释宇宙者,其根据固未确立矣。阳明乃由象山之说,进而为“理气合一论”。曰:“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即亦无见其所谓条理者矣。”(《传习录》)此盖合理气为一,以免陆子所蹈之弊。又于评周子之《太极图说》发之曰:

周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盖其说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谓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传习录》)

据此则阳明以一气为宇宙之本源,而理必然具于其中。虽言理气二者,然相待为用而不可离。以视朱子之“理气二元论”,固不得不谓之“理气合一论”也。

阳明本于理气合一之旨,以立其宇宙观。盖尝推之于万物曰:“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全书》卷三)据此则阳明所谓一气者,通物质而言,即天地万物一体之意也。然此外言理者多,言气者少。所谓理者,大之为充塞宇宙之自然律,小之即为一身之道德律,故往往因心之良知而说及宇宙。其言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全书》卷三)又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全书》卷三)此则又推本于象山之说者矣。

象山幼时以解释“宇宙”二字,大有所悟,遂渐立“心即理”说之基。盖以理为宇宙之原则,前既已论之矣。理非假他求,即在吾人之本心。故谓:“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而此本心,阳明便谓之良知。故曰:“良知即天理也。”象山以理充塞宇宙,为天地鬼神万物所必由,阳明以良知为草木瓦石所同具,其揆一也。子思立一“诚”字为宇宙之本,又为伦理之本。然理也,良知也,诚也。但随所指而立名,其实义非大异也。阳明亦曰:“天地之道,诚焉而已耳。”(《全书》卷二十四)又曰:“天惟诚也故常清,地惟诚也故常宁,日月惟诚也故常明。”(《全书》卷二十四)“诚”即天理,即良知,即充塞宇宙之理。皆秩然有常,统贯万汇,而不可乱者也。陆王论宇宙必达之于伦理,论伦理必溯源于宇宙,盖本于儒家自来“天人合一”之说。而阳明又兼综程、朱之论“理气二元”,与陆子所论“理之一元”,更明其条理运用,以自立其宇宙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