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 / 1)

继之,函盖被轻轻揭开,一片黄白交错的光芒扑面而来。

宝函之内是一个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用一条约5厘米宽的绛黄色绸带呈十字交叉状紧紧捆住。虽逾千年,绸带依然光泽鲜艳,如同新裁,面上遍布蹙金二方连续金花,绸带尾系着数颗乳香粒。

解开绸带,又见函外用平雕刀法刻满画面,函顶錾两条并列的行龙,首尾相对,四周衬流云纹。每侧斜面均錾双龙戏珠,底饰卷草。四侧立沿各錾两只迦陵频伽鸟,身侧饰以海石榴花和蔓草。

函体四壁分錾“护世四天王”像:正面是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左面是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右面是西方毗娄勒叉天王,后面是南方毗娄博叉天王。与前一层相同,有一套金锁、金钥匙。

打开这第二重宝函,内有一素面盝顶银宝函,钣金成型,通体光素无纹,盖与宝函体在背后以铰链相连。

再向里揭开一层,是一鎏金如来盝顶银宝函,函顶和四面都镂刻有数尊稳坐莲花宝座之上的佛像。

鎏金如来盝顶银宝函内,又套着六臂观音顶纯金宝函。函盖面上是双凤,盖侧各有四只绕中心追逐的瑞鸟,中为四部圣洁交错怒放的西番莲蓬。函身与函顶交相辉映,雕有数幅圣贤大德佛祖图。正面为一奇妙的六臂如意轮观音图,她坐于莲台之上,两侧有八大侍从供养。函之左侧,为药师如来图;函之右侧,为阿弥陀佛图;函之背面,为大日如来图。

第六层宝函,散发着一片炫目的五彩之光,此为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宝函。这重宝函亦为纯金雕铸,上面錾满神异图画,它的十二棱二十条边和函盖、函身镶满各色宝石,红宝钿、绿宝钢、翡翠、玛瑙……函盖顶面和函体四壁有红、绿二色宝石镶嵌成大大小小的团花。连金钥匙的金链带上,也用三色宝石镶嵌着玲珑团花。浮光耀眼,一派仙宫极乐才有的珍奇境界。

第七层宝函内,装着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石函。以玞石琢磨而成,盝顶,通体嵌饰珍珠,函身四面均用绿松石各镶两只美丽的鸳鸯和花卉。高11厘米,长宽各7.3厘米。精致的雕花金带为边,晶莹透亮的石板,形成了一个金镶玉砌的圣器。

此时,没有人想到,第七层宝函内竟会装一巧妙精绝、登峰造极的小金塔,这件高7.1厘米的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飞檐高翘,金砖金瓦层层逼真,塔身四壁刻满人物画,且有四扇可以开合的小金门。是为第八层,也是最后一层。

佛骨舍利面世

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2.8厘米高,盘口细颈鼓腰,喇叭口径处雕有十二朵如意云头,鼓腰上二平行线连为四组三钻纹杆状十字团花,衬以珍珠纹。腰底为莲瓣形,银柱托底也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轮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

图10-11 地宫出土的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与第一枚佛指舍利

就在这根小银柱上,套着一枚偌大的指骨。

“啊!佛指!佛指舍利!”有人惊呼起来。接着,整个室内一片欢呼。

守候一旁的法门寺住持澄观法师于狂喜中敲起了木鱼,诵经祈祷。

渐渐冷静下来的专家将指骨和《物帐》碑文反复对照勘验,与记载完全相同。借此证明,地宫出土的这枚指骨就是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至此,隐遁真容1113年的历史之谜终于揭开。

众人一查:“5月7日,古历四月初八。”

“四月初八!这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啊!”于是,众再惊呼:“太巧了,太妙了,简直不可思议!”

激动不已的考古学家一时无法对这一历史巧合做出最恰当解释。而这个伟大的时刻永久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又是一个银星璀璨的不眠之夜。

考古、文物保护专家继续着清理大行动。他们在汉白玉灵帐中发现一个珍藏着的铁函。铁函重29.9公斤,高52厘米,长宽各58厘米。由于尘封既久,函上一把铁锁已经生锈。如果说揭启八重宝函的秘密是按碑文记载而“索骥”,那么,眼前这件大铁函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景。

不知是《物帐》碑记载疏忽还是别有其因,目前没有找到关于铁函情况的只字片语。

为严格而科学地摸清铁函内尘封的隐情,两日前的夜晚,考古专家在武警战士保护下,悄悄将其带到扶风县医院透视室,用医用X光机对它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内有异状物。因铁函严重锈蚀,从拍出的X光片看,内部已模糊不清,无从推断内中藏着何等宝物。

这一次,韩伟先用一把大铁钳启开了厚厚的函盖。只见铁函内有一木盒,木质大部分腐烂,被红黄二色泥土紧紧固定于函中。启开木盒,内是彩绢,整整叠摞九层,每层花色各异。当最后一层彩绢取开时,一个闪闪泛光的鎏金银棺跃然现出。

这具鎏金银棺的形状和普通民间常见的木棺相似,与庆山寺发现武则天令工匠制作的金棺更如出一辙。它前高后低,盖成瓦状,前挡高5.5厘米,后挡高3.1厘米。棺身长10.2厘米,宽4.5厘米。棺盖上,前端雕五彩花冠一顶,中间是两只拖着长尾的美丽凤鸟。小小的银挡板中间錾有精致的两扇小门,挂一把精制金锁,左右两面门扇上各镶三排九颗金星状小金钉,且各雕一位执戟、执钺的金刚力士。后挡雕一对披发金毛狮,足下流水纹成万顷波浪。棺身左右两侧棺板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气宇轩昂。

整个银棺置于一座雕花金棺**,左右两侧是雕花帘帷。棺**,铺数层黑色绸绢,绢上织柳叶纹金花。

专家当场命名为:鎏金双凤纹银棺。

银棺棺盖轻轻开启,奇迹再现。只见棺内艳丽如画的织锦上,安卧着一枚佛祖指骨舍利!其大小、色泽、形状、骨质,与珍卧于八重宝函中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专家们将这枚佛指舍利定为特级二号。

图10-12 第二枚佛指舍利面世

关于第三枚佛指的发现,奇特而神秘。

第三枚佛指,存放在地宫后室秘龛中发掘出的那件铁函中。其实,在铁函面世之初,考古人员便已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件神秘器物的身上。

打开之前,专家们就有一个困惑。这件铁函为什么如此独特,非要放置于地宫最阴暗的角落,且埋在地下一个秘龛之内?难道这就是“会昌灭佛”中被法门寺僧众偷偷藏匿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指舍利吗?

因为有了前两枚佛指发现的经验,现场的考古人员初步断定,在这个精美华丽的银函之中,一定会有佛骨秘藏。此时已是凌晨2点40分,法门寺中的澄观、静一、宽仁等四位法师闻讯赶到博物馆工作室,双手合十,向即将开启的银函祈祷。

图10-13 供养第三枚佛指舍利的白玉棺

椁系水晶石造,通明透亮。椁盖上嵌镶黄、蓝宝石各一,体积硕大,炫耀夺目。椁盖雕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

打开水晶椁,是一口微型玉棺,亦系水晶石造。长40毫米,前宽23毫米,后宽20毫米。前高24毫米,后高22毫米。盖上雕普贤菩萨,前后两侧分别雕杨子、如意、经卷。整个棺体置于雕花壶门座玉石棺床之上。

只见灵骨呈乳黄色,有裂纹,并有蜡质感,同时尚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霉点附于其上。灵骨因在**中浸泡千余年,骨质发软而不能摸磨。这枚显然不同于先前发现的两枚玉质灵骨的出现,使人再度想起“会昌灭佛”的记载和圣物出土的特殊神秘位置。由此断定,这就是历经劫难而不灭的释迦牟尼佛的真身骨指舍利。

根据出土的先后次序,专家们将其命名为“特级三号”。

这枚佛骨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至尊圣物。

面对这尊千余年乃得一见的神圣灵骨,站立一旁的澄观、静一、宽仁等四位法师身披袈裟,眼含激动的热泪于香案摆放花果,燃香祷告。缭绕的香雾中,四位法师躬身作揖,《得宝经》诵念声响彻殿宇,震动旷野。

第四枚佛指舍利在阿育王塔中发现。

阿育王塔的全称叫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全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四部分组成。汉白玉雕刻工艺精湛绝伦,相叠天衣无缝。塔的周身涂色上彩,颇有云飞霞映、天上宫阙之势。

当四面的银质塔门打开时,只见塔身内平放着宝刹单檐铜塔,其形貌与史书记载的释迦牟尼佛讲经殿完全一致。

塔顶飞檐斗拱,宝珠葫芦状的尖刹,四体四面。前壁的两柱间安放一合双扇金门,金门雕花镂朵,门两侧有菱形小窗,其余三面均有六孔小门。整座塔设于一座须弥座上,须弥座设于方形孔门铜台基之上,每面又有长方形孔门六合。大须弥座上还有宽宽的月台,月台四面各有两位金刚力士守卫。四面外围均有护栏柱和雕花栏板。柱上分别有宝珠顶与金毛狮。月台四面还有通向远方的护栏双边踏步。

就在这座美妙绝伦的铜塔内盛装着一座明光闪闪的银棺。此银棺长8.2厘米,高6.4厘米,前挡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棺两侧各雕饰着一对迦陵频伽神鸟。棺座为银质,四面有壶门十三个,饰莲瓣一周。下面又有沉香木雕花棺床。银棺盖被揭开,佛指舍利随着一道灵光,呈现于考古人员面前。

图10-14 阿育王塔中的宝刹单檐铜浮屠

图10-15 外层是彩绘四铺菩萨阿育王石塔,内部是宝刹单檐铜浮屠

图10-16 鎏金双凤纹银棺。棺内供养着第四枚佛指舍利

至此,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共发现四枚释迦牟尼佛指舍利。除“特三”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余特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地宫志文碑称之为“影骨”,也就是仿佛祖真身灵骨而制造的附属品。

从盛放灵骨的四十五尊造像顶银函上那錾有“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字样分析,这“一身三影”之说合乎佛家之理。

法门寺地宫发现四枚佛指舍利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世界,其声光之远大,波动之剧烈,被称为“地球人类的震撼”。

自此,湮没沉寂千年的法门古寺再度走向人间大地,接受大千世界信徒的瞻仰膜拜。法门寺宝塔连同地宫出土的一系列奇珍异珍,以其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显示了大唐王朝的光辉,建构起全世界佛教圣地的金刚座,并以宏深博大、万世不朽的法门“教、理、行、果”,为人类造就和平博爱、永恒持久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