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我们转入对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先进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现在我们看一下,资产负债表告诉了我们什么。
1.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和具体结构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在某一天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及资产的权益归属—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
可以这样理解,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在某一天企业有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属于谁的,属于债权人的有多少(就是企业的负债),属于股东(或所有者)的有多少(就是企业的股东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
用一个公式表达,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就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或股东)权益
那么,资产负债表的具体格式、结构是怎样的呢?
我们以上市公司科大讯飞202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跟大家讨论资产负债表中的基本关系(货币单位:人民币元。资料来源:科大讯飞2020年年度财务报告):
当你看到一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一定会看到非常醒目的时间:某年某月某日,而且还能看到两个比较数字,即期(年)初和期(年)末的比较数字。
这就是说,看资产负债表:第一,你看到的是某一天的资源规模和结构及其相关的对应关系;第二,你还会得到一个比较数字,以体会在这两个时点资产负债表内各个项目的变动情况。
在科大讯飞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中,你会看到:这是一个年度报告的数据,展示的是2020年12月31日企业的资产负债信息。当然,同时你还能看到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里面有两个资产负债表:一个是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另一个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在这个阶段,你只需要注意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就行了,至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我在本书后面章节会专门讲解。
你先看一下资产负债表上的永恒关系。
请看资产的最后一行—资产总计。母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的这个数字是20 944 531 388元,这意味着企业能够用货币变现出来的资源总规模是20 944 531 388元。
再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最后一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母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的这个数字也是20 944 531 388元,与资产的规模完全相等。
这就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即恒等关系。
这个等式叫会计等式,也叫会计方程式。它的基本经济含义就是我在前面讲的:企业所有的资源或资产,属于两类人,第一类人是股东,第二类人是债权人。
我还是以科大讯飞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为例来说明:
在2020年12月31日,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是10 338 732 676元,所有者权益是10 605 798 712元。
也就是说,企业资源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债权人的贡献,是10 338 732 676元;另一个是股东或所有者的贡献,达到了10 605 798 712元。
2.资产负债表上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就讲一下资产负债表上的几个主要概念。
(1)资产
我们先看看资产。
首先,资产是什么?
非常通俗地说,资产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种资源。
那是哪些资源呢?
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去过很多单位。即使你没有参加工作,你也去过一些单位,比如你一定在某个学校(这也算一个单位)读过书。
你到一个单位去,会看到什么?
你可能会看到,这个单位有办公大楼,办公室里面有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车间里面有机器设备,仓库里面堆了好多货物;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脚下是土地;如果去食堂,你还能看见餐桌、橱柜、炉灶;单位门口还可能安装了一个收费系统—陌生人进出单位,要么不让进,要么交钱进;等等。
你看到的这些,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资产。请注意,你到一个单位去看到的只是这个单位的部分资产。
还有哪些是你没看到的资产呢?
例如,这个单位账上有多少钱,你肯定看不到;这个单位应该收取的外部的人或其他单位所欠的款项等,你看不到;这个单位持有的其他单位的股份、持有的股票、进行的理财等,你也看不到;这个单位所购买的专利、专有技术等,你还看不到,但这些都属于资产。
虽然你看不到,但如果你看了企业编制的没有失真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在报表中看到这些资产。
我还是以科大讯飞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做说明。
你会看到,在2020年12月31日,科大讯飞母公司的资产里面,规模比较大的有货币资金3 737 106 295元、存货1 260 518 056元、长期股权投资6 189 838 143元、固定资产921 115 461元、无形资产795 931 123元、开发支出897 416 109元。当然,外部其他单位欠的货款也不少,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加在一起达到了4 481 385 165元,比年初增加了很多。
其次,资产的结构和数据,意味着什么?
这些数据摆在这里,被你看到了,你会想到什么?
请注意,这时候你所想的,最好不是这些概念的精准含义是什么(可以去百度上查每一个概念的含义),而是在对这些概念进行基本理解的基础之上,想象一下这样的资产结构下,企业在干什么。
除账上的钱看不出来企业在干什么、想干什么之外,其他资产要么自身就说明了问题(如长期股权投资),要么几项资产整合在一起也能反映一些问题。
母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规模反映了企业从事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支撑性能力建设和相关工作状况: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和销售活动的场所(如企业的厂房、仓库、办公楼等是企业进行生产和存储、采购和销售、管理等活动的场所)或赖以依靠的资源基础(如属于无形资产范畴的企业土地使用权、购买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等);开发支出则反映了企业从事新产品开发所投入的资源,表明企业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迭代的努力。
企业的存货、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则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储备状况及销售所形成的债权情况:存在库房里的货物,要么是从企业外部采购来的,要么是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半成品,要么是准备用于对外或出售的产成品;而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则反映了企业还没有收到的销货款。
合在一起,企业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开发支出、存货、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构成了完整的生产、存储、销售、货款收取的经营体系。据此,我们可以把那些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等经营活动有关的资产称为经营资产。
经营资产的结构特征及年度间的数量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活动的行业特征及业务发展状况。这一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你的体会将逐渐加深。
当然,上述几个项目只是典型的经营资产项目,经营资产的内涵比上述几个项目的范围要更广一些。
长期股权投资则反映了企业在对外扩张方面的努力:长期股权投资反映了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股权情况。
前面的经营资产反映的是企业自己从事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情况,而长期股权投资反映的则是企业持有的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股权状况,即经营资产是我经营,长期股权投资则是别人经营,我持有股份。
企业持有其他单位或公司的股份,既可以是控制性持有(这时候,持有方就是被持有股份企业的母公司,被持股企业就是子公司),也可以是非控制性持有。
如果是长期持有其他企业股份,持股方就形成了长期股权投资。
与经营资产大多只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从事特定产品或者服务的经营活动不同,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投向任何方向、任何地区。
所以,企业的对外控制性投资,可以助企业实现多元化、多地化的战略布局。而企业自身的经营资产是企业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当然,企业所持有的投资资产,还有很多其他项目。简单地说,企业持有的不参加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增值可能的各项股权、债权资产,均属于投资资产。
货币资金属于什么资产?
货币资金既可以从事经营活动,也可以从事投资活动。
所以,在现在的认知中,货币资金不能划归经营资产或者投资资产(在我以前出版的书籍中,我把货币资金归于经营资产)。
当然,这并不是说货币资金不重要。相反,货币资金极其重要!现金为王嘛!
最后,资产包括企业可以利用的全部资源吗?
我说过了:资产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各种资源。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有没有不用货币表现的资源呢?
当然有了!太多了!
例如,你在一家企业上班,不管你是不是这个企业任何一个级别的领导,你一定是这个单位的人力资源,你的名字肯定在你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花名册上。
不管你在单位处于何种岗位、如何重要,虽然你是人力资源,但在你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里,还真找不到你的身影!
为什么你不能作为资产进入资产负债表呢?
从一般的概念来说,人力资源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的资源如果想入账并进入资产,至少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可以货币计量;二是具有较为确定的服务期限;三是通过交易实现;四是企业拥有或控制。
而恰恰这几条,对身为人力资源的你,可能都有问题。
首先,怎么对你进行货币计量?
如果你购建一个厂房,你可以把购建厂房所花费的各种资源消耗都归集到一起,形成厂房的入账价值。
但对于一个人,企业可能在你身上花了不少与招聘你入职有关的各项费用,但一般很难对你进行单独核算:因为一家企业招聘人才,不可能一开始就锁定了具体的某个人。实际上,人力资源部门在招人的时候,开始根本就不知道最终会招到什么样的人,很难对你进行入职招聘成本核算。所以,企业很难把招聘成本作为特定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入账、入表。
其次,服务期限确定吗?
虽然你与你们单位的聘用合同中一般会列明服务期限,但员工可能随时会离开企业,哪怕是支付违约金。而这与企业购入的非人力资源不一样:企业购入的各种物资,一般会按照企业的意愿被随意支配。即使是特殊行业里面的动物类资产,如奶牛等,也会被企业随意安置,而不会有意见。
人力资源肯定不会是这样的:任何原因都可能导致员工与企业的服务期出现与合同约定不一样的情况,而且变数太大。
再次,你与企业是否存在交易?
应该说,你与雇主之间如果算作交易的话,也是聘用交易,不是买卖交易。你并没有卖给企业,企业也没有把你买入。企业买入的,是对你的使用权(以聘用的方式获得)。这与购买各种物资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企业购入的是相关物资的全部。
最后,企业拥有或控制你吗?
这一条就更困难了:我们一般说一家企业拥有的员工会表达为在册的员工,而不说是企业控制的员工或企业拥有的员工。这也与企业购入各种物资的情形不一样。
诸多原因导致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在资产里面。
此外,还有一些虽然是资源,但货币计量难以确定,发挥作用的状况也难以确定,因而也没有作为资产入账、入表。例如,企业的流量资源、通过长期业务所积累的上下游网络资源、企业所拥有的品牌形象等。
这意味着,我们在资产负债表上所看到的资源并不完整。因此,在对一家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这些没有入账的资源也要考虑进去了。
(2)流动资产
什么叫流动资产?
简单地说,流动资产是可以快速流动(被快速消耗或变现)的资产。
到底多快算快?现在一般是按照一年来划分的。这就是说,企业在一年之内预期能够转化为货币的资产或被快速消耗掉的资产,我们就说它属于流动资产。比如说企业的各种债权,如果预计一年之内能收回来,这种债权就是流动资产。但如果预计要超过一年才能收回来,这就叫非流动资产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一年内都能转化为现金(货币资金)或被消耗掉吗?
答案是不一定。
例如,企业的债权可能被长期拖欠,最终收不回来;又如,企业的存货囤积过多,以致最终根本卖不完,可能还会导致损失发生。
所以说,流动资产并不一定都能够按照预期发挥效应。
这提示我们:流动资产的质量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常规的流动资产对流动性的划分都是以一年为界吗?
答案也是不一定。
对于一些经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流动资产的某些项目的变现时间就会比较长。这类企业的经营周期一般会超过一年,有的多达数年。
对于这些行业,流动资产的期限划分是按照经营周期来确定的,即企业一个经营周期之内可以转化为货币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典型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开发的楼盘,就属于存货。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一般会长于一年。
就具体项目而言,典型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各类债权和存货。
有的时候,企业有很多现金,短时间内没有安排用途。这个时候企业就可能进行一些短期投资,比如买点股票和债券、进行一些理财安排,目的是让货币资金有比较好的增值。
这些投资就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本节的案例中没有),理财性投资往往包含在“其他流动资产”一栏里面。
还有一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本来属于长期债权投资,由于一年内要到期,符合流动资产的概念,也归入了流动资产中。
(3)非流动资产
什么叫非流动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下面的项目就是非流动资产。
从概念上来说,企业资产中那些变现时间长于一年或者可以长期利用的资产就属于非流动资产。
例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为企业服务,这些就属于非流动资产。开发支出和在建工程等也都属于非流动资产。
还有一些是企业的各种投资,有的是股权投资,有的是债权投资。
流动资产体现的是企业短时间内具有活力的资产,而非流动资产代表的则是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
所以说,看底蕴,要看非流动资产;看活力,要看流动资产。
(4)负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
现在,我们看看负债。
首先,负债是什么?简单地说,负债代表的是企业应该偿还给债权人的钱。按照偿还期限来划分,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划分一样,流动负债是一年之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是一年以上应该偿还的债务。
企业有很多债务是由借款引起的。
例如,如果企业从银行借钱,当企业把借来的钱入账,就引起了资产中货币资金的增加;同时,为了反映这项融资的来龙去脉,企业就要在负债里面记载银行借款增加了。如果借款期限短于一年,这个借款业务就会导致流动负债里面的短期借款增加;如果借款期限长于一年,这个借款业务就会导致非流动负债里面的长期借款增加。
又如,企业发行债券进行债务融资。当企业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钱入账,就引起了资产中货币资金的增加;同时,为了反映这项融资的来龙去脉,企业就要在负债里面记载应付债券增加了。如果债券的期限短于一年,这个发行债券融资的业务就会导致流动负债里面的应付短期债券增加;如果债券的期限长于一年,这个发行债券融资的业务就会导致非流动负债里面的应付长期债券增加。
此外,企业还有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租赁负债等有息负债,在性质上与借款一致。
企业还有很多债务是由日常经营活动引起的。
例如,企业购买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可能产生负债。在购买的时候,假设企业根据合同约定,并不立即支付购货款,而是约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这样,在购买的货物到达企业的时候,企业的存货就增加了。但由于企业的货款并没有付出,企业就会在增加存货资产的同时,增加相应的负债—应付票据或者应付账款(一般购货的付款期限短于一年)。
又如,企业的预收款业务也会产生负债。企业可能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而在销售时采用预先收取货款。在发货前,企业在收到预收款的时候,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就增加了,产生此项货币资金增加的负债项目就变成了预收款项。现在,预收款项有点不时髦了,一个新项目产生了—合同负债。
在现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中,原来的预收款项被分解为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一部分符合某种要求的项目继续叫预收款项;另一部分则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新项目—合同负债。
读者完全没有必要关注在会计核算中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有什么区别以及这样的区别有什么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你只需要把这两个项目加在一起,视同预收款项就行了。
此外,企业还会有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负债项目。
(5)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
最后,我们看看股东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
简单地说,企业的全部资产,在偿还完债权人的权益—负债以后,剩下的资产,也叫净资产,就属于股东或所有者了。
这就是说,资产减去负债就是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
一般来说,股东权益是通过两个方式积累起来的:一是股东通过入资来增加自己的权益;二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获得的利润来增加自己的权益。
在成立企业的时候,一旦股东向企业出资,当企业把股东入资的钱入账的时候,就引起了资产中货币资金的增加;同时,为了反映这项融资的来龙去脉,企业就要在股东权益里面记载股本或者实收资本增加了。
假设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获得了利润,按照规定,企业要把一部分利润计提盈余公积,用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留在企业的利润就会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支持长期发展的盈余公积;另一部分将主要作为未来给股东的分红或者支持企业发展而留下来,这部分利润就是未分配利润。
请翻至第81~82页看一看,本节展示的科大讯飞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规模是多少?
假设又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企业发展不错,有新的股东要向企业追加投资。但由于企业已经持续运营了一段时间,而且有不错的盈利能力,这个时候,新进来的股东追加的投资中,就会只有一部分具有股份的意义,另外一部分就只能作为对企业的“额外贡献”了。
假设新的股东准备向企业投资1000万元,根据对现有企业的估值,这1000万元的入资中,只有100万元具有股份的意义,这部分将计入企业的股本或实收资本。而另外的900万元,就只能作为新股东对企业的额外贡献,计入资本公积。
请再看一看,本节展示的科大讯飞的股本(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规模是多少?
简单地说,股东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对企业入资所形成的权益;另一部分是由企业利润积累所形成的权益。
特别提示:企业所留存下来的利润属于股东。
资产负债表总结: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恒等关系是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
企业的全部资产属于两种人:第一种人是股东,股东的权益既可以通过入资实现,也可以通过积累利润实现;第二种人就是债权人,债权人的权益既可以是银行、各种金融机构通过借钱给企业获得,也可以通过业务关系向企业赊销产品或者提供预付款等来获得。
看到这里,没有什么会计基础的人是不是感觉概念有点多,理解起来有点吃力呢?
请不要着急。
解决这个问题,你只需做三件事:一是通过网络查询一些概念的定义,体会概念的精准表达;二是把概念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日常工作和生活与企业的活动很多是相通的;三是继续耐心地往后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你对财务数据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
(6)资不抵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
现在,我讲两个资产负债表中存在的极其重要的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
第一个是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就是资产小于负债。
你可能会想: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呀!资产怎么会小于负债呢?
确实很难想象,一家企业的资产等于100,而负债等于120,这可能吗?
当然可能了!只要企业亏损得足够多,多到亏损规模大于股东入资规模的时候,企业的股东权益就会出现负数!
这就告诉我们:资不抵债是企业亏损到严重程度所导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不但把股东所投入的本钱都给亏完了,还把债权人借给企业的钱也给亏进去了。当一家企业陷入严重的资不抵债状况的时候,这家企业就面临破产清算或债务重整了。
第二个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
请注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特别重要:流动资产是一年之内可以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之内应该偿还的债务。
这两者之间,你想一想:如果说一家企业的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还少,我们就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小资不抵债”—流动资产不抵流动负债。
出现“小资不抵债”的情况,意味着什么呢?
从概念上来说,那就意味着你一年之内能够转化为货币的资产加在一起都不能偿还一年之内应该偿还的债务。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这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
实际上,出现“小资不抵债”情况的企业,有的确实已经很困难了,有的可能还很好。至于怎样判断出现“小资不抵债”企业的“好”和“坏”,我们还是通过后续的学习来解决吧。
在本节的最后,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初步考察资产负债表的两个步骤。
第一,关注企业总资产的规模,看看企业总资产规模的变化情况: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是怎样变化的,企业的经营资产与投资资产是怎样变化的,体会一下企业的资产结构意味着什么。
第二,关注资产和负债的两个关系,第一个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第二个是总资产和总负债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下企业在债务清偿方面的能力问题。在以后对各种案例的分析中,我们会反复用到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关系。
讲到现在,本节的内容就基本告一段落了。
在本节中,我介绍了资产负债表上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关系,这些概念和关系是学习财报所必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