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帝国史·第二卷,英帝国的形成前言(1 / 1)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上最庞大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殖民帝国,前后存在的时间至少有三个世纪。据统计,20世纪初,包括自治领在内的大英帝国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约4亿人;领土也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英国以其区区2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竟能在三个世纪中发展成为一个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控制如此辽阔的土地和如此众多的人口,确实堪称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大奇观。各国历史学家们由此产生的对于英帝国发迹的秘密及发展轨迹的研究兴趣,可谓久盛不衰,硕果累累。研究者们根据英帝国发展历史进程的实际特征一般将其分为两阶段:16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17世纪建立起来的英帝国被称为第一帝国或旧帝国,1783年英国政府通过签署《巴黎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第一帝国的瓦解;美国独立后英国在19世纪初建立的范围更为广泛的殖民帝国被称为第二帝国或称新帝国。[1]

无论是对第一帝国的产生,还是对大英帝国的整体发展,17世纪都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地位。因为,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虽然最早开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展则开始于17世纪。正是在17世纪,英国不仅拓展了较大范围的殖民地,而且初步建立了近代的殖民制度,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在争夺商业利益和海上霸权以及殖民地占有方面的领先优势,从而奠定了英帝国的良好基础,规定了此后英帝国发展的历史轨迹。17世纪是第一帝国体系和新的帝国理念确立的时期。[2]

正因如此,有关17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研究在西方学界早就得到一定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专门性的著作主要有: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由罗斯等人主编的八卷本《剑桥英帝国史》的第一卷《旧帝国》[3]、卢卡斯的《英帝国》第一卷《帝国的经历》[4]、比尔所著《不列颠殖民制度的起源(1578—1660)》和《旧殖民制度(1660—1754)》[5]、吉普森的《美国革命前的大英帝国》[6]、吉莱斯皮的《1700年前海外扩张对英国的影响》[7]、奎恩等的《英国的海外帝国》[8]、麦克法兰的《不列颠在美洲》[9]、阿米蒂奇的《大英帝国的思想起源》[10]、詹姆士的《英帝国的兴衰》[11]、劳埃德的《帝国:英帝国史》[12]、弗格森的《帝国:不列颠如何塑造近代世界》[13]以及布劳恩和路易斯等人主编的五卷本《牛津英帝国史》的第一卷《帝国的起源》等。其中尤以《剑桥英帝国史》第一卷和《牛津英帝国史》第一卷的研究最为系统完整,也最具权威。前者依照传统的通史体例,比较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第一帝国的形成进程,涉及范围之广、论述之详实均系前所未有,因此自出版以来一直为学习和研究17世纪英帝国史的必读之作。后者则是新近之作,全面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于第一帝国形成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该书主要采用专题形式,侧重于对主要问题的深入阐述,而对于具体的历史进程则略而不详,旨在揭示16—17世纪英国是如何和为什么卷入远洋航运、贸易和殖民活动的。此两部著作各有所长,相得益彰,体现了西方学者对英第一帝国研究的最高水平。此外,不少英帝国通史著作中有不少篇幅专门论述英帝国的形成,比较有影响的有:劳埃德所著《英帝国史》[14]、赫西的《英帝国与联邦》[15]、基钦的《英帝国与联邦简史》[16]、林奇的《英帝国》[17]、纳森的《英帝国简史》[18]等。一些相关国家和地区史著作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英国的贸易和殖民扩张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剖析。[19]

综观西方学者的著作不难看出,他们对17世纪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及第一帝国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给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有两点明显的不足。其一,或限于资料,或过于受其它专题(比如英国内战和革命)的吸引,他们对17世纪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研究无论是与同时期其他问题的研究相比,还是与英帝国史其它时段的研究相比,都显得相对薄弱,这与17世纪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其二,西方学者特别是英国学者大都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研究的目的在于证明英国对外扩张和建立帝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因而过分推崇殖民扩张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英吉利民族的自由精神和文化观念,不愿承认或有意回避殖民扩张的双重性,特别是对殖民地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从而很难准确把握第一帝国的本质特征及发展演变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前苏联历史学家对于17世纪特别是革命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帝国的建立予以了相当多的关注。这方面应首推前苏联著名史学家科斯明斯基等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出版了由科斯明斯基和列维茨基主编的两卷本《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书。[20]该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自成体系。虽然全书的主题内容是研究17世纪英国革命的,但所涵盖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整个17世纪,特别是该书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集中论述英国的殖民政策、殖民活动以及与他国的殖民争夺。除征服爱尔兰之外,该书第四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分别专题研究了斯图亚特王朝前期英国的殖民问题、内战时期及共和国时期英国的殖民政策以及克伦威尔护国主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内容具体,资料丰富,某些问题论述之详尽就连西方学者的著作也无法企及。但该书的缺陷是:一、某些观点已显陈旧,特别是论述的重点是英国革命,因此某些问题的立论有牵强附会之嫌;二、该书对于英帝国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复辟时期的英国殖民问题几乎没有涉及。

与国外的研究状况相比,中国对于17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帝国的建立的研究明显滞后,至今尚未有一部专门研究英第一帝国形成的专著,就是专门的论文也十分少见。[21]国内已出的几本英国史著作在论及17世纪历史时均将重点放在英国革命上,而对于该时期英帝国的形成则很少着墨。我们只能从相关国家和地区史研究著作中,获得英国帝国形成进程的某些不完整的认识,[22]无法准确理解英国17世纪殖民扩张的真正动因和帝国的基本特征。

有鉴于此,本书试图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初步探讨:其一,英国究竟为何在17世纪开始全面构建帝国大厦的进程并最终基本形成第一帝国?本文将英国置于特定的发展进程和国际环境之中,透过英国殖民扩张和商业竞争的过程,指出16世纪是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第一帝国的准备期。英国经过16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革,到17世纪时已具备了从民族国家到全面构建帝国大厦的条件和动力。这种条件和动力主要体现在都铎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发展上。如果说16世纪英吉利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将英国建立成一个真正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话,那么17世纪随着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立并巩固,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力图获得民族优势和国家强大,便成为英吉利民族国家所追求的新的目标和民族意识发展的必然归宿。其二,第一帝国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通过对第一帝国形成的具体分析,作者认为,从民间拓殖到重商帝国,这是17世纪英国殖民扩张和构建帝国的最本质特征。17世纪既是第一帝国基本形成时期,同时又是英国殖民政策进行调整和定型的时期。17世纪初期,伴随英国民族意识的膨胀,英国人为了实现帝国梦想,开始了全面谋求帝国的努力并初见成效,但与其它殖民国家相比,此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私人性和民间性,政府没有任何明确的殖民政策,政府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使得英国的帝国构建步履维艰,完全落后于其它殖民帝国。因此17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调整,英国政府在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转换,重商主义的原则成为英国开创和统治殖民地的基本指导思想。到17世纪后期英国终于形成以重商主义为基本原则的帝国体系,重商主义成为第一帝国的基本标签。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重商主义又具有鲜明的英国特色,这种特色是第一帝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当然,第一帝国的构建过程就是其对其它地区与民族的征服和掠夺的过程,因此针对西方不少学者对于英国殖民扩张给被征服、被殖民地区造成的消极后果的忽视、回避或辩解,书中也依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予以明确地批评。

【注释】

[1] 殖民史专家菲尔德豪斯将16—19世纪上半叶欧洲强国主要在美洲的定居殖民所建立的帝国称为“早期殖民帝国”,而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欧洲强国对亚非拉美的殖民统治则为“后期殖民帝国”。见D.K.Fieldhouse,The Colonial Empires:A Comparative Survey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London:Macmillan,1982,pp.84-86.有关英国由第一帝国向第二帝国转变的详情,可参见郭家宏:《从旧帝国到新帝国——1783—1815年英帝国史纲要》,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 Nicholas Canny,ed.,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Vol.I:The Origins of Empir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22.

[3] J.Holland Rose,A.P.Newton,E.A.Benians,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British Empire,Vol.I:The Old Empire from the Beginnings to 1783,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9.

[4] Sir Charles Prestwood Lucas,ed.,The British Empire,Vol.I:The Story of the Empire,Michigan :Henry Holt and Company,1924.

[5] George Louis Beer,The Origin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System,1578— 1660,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08;The Old Colonial System,1660—1754,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12.

[6] L.H.Gipson,The British Empire befor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New York:Caxton,1936.

[7] J.E.Gillespie,The Influence of Oversea Expansion on England to 170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

[8] D.B.Quinn,A.N.Ryan,England'sSea Empire,1550—1642,London:G.Allen&Unwin,1983.

[9] Anthony McFarlane,The British in the Americas,1480—1815,London:Longman,1994.

[10] David Armitage,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British Empi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1] Lawrence Jame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London:St.Martin's Press,1998.

[12] Trevor Lloyd,Empire: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1.

[13] Niall Ferguson,Empire: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London:Penguin Books,2003.

[14] T.O.Lloyd,The British Empire,1558—1983,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5] W.D.Hussey,The 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3.

[16] Martin Kitchen,The 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A Short History,London:Macmillan,1996.

[17] Michael Lynch,The British Empire,London:McGraw-Hill,2005.

[18] Bill Nasson,Britannia's Empire,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London:Tempus Publishing Ltd.,2006.

[19] 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参见本书参考书目。

[20] 该书的中译本上卷由何清、丁朝弼、王鹏飞等译,李涛、王章辉校;下卷由何清、王章辉、吴英增等译,王章辉校,分别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和1991年出版。

[21] 就笔者所及,有关专门涉及英第一帝国的论文主要有:陈紫华:《英国早期殖民侵略浅析》,《欧美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谢天冰:《早期殖民帝国之比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李季山:《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郭家宏:《英国旧殖民体制的特征及其瓦解的原因》,《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邵政达、姜守明:《近代早期英国海外殖民的宗教动因》,《历史教学》,2012年第12期。

[22] 比如国内在美国史、南亚史、非洲史、东南亚史的研究中有大量著作均从殖民地的角度涉及到英第一帝国形成问题。特别是殖民地时期有关美国史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相当丰富,代表性的著作有黄绍湘著《美国早期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李剑鸣著《美国的奠基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