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西瓜象老师播放了一段录像,这是他自己拍摄的“风光片”,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生长状态,还有一些活动的小动物,比如蜜蜂、蝴蝶、青蛙……特别美丽,但是,看起来好像站在远处拍的,每一棵植物都不能看真切——不是图像模糊,而是距离太远的原因。
有同学问:
“老师,是不是让我们写作文呀?”
“是啊。”
老师回答。
“为什么不拍近景呢?那样我们可以看清楚。”
“今天我们要练习描写的,就是站在远处看到的植物。”西瓜象说,“在我们的作文里,不可能所有植物描写都是近景的,有时候需要进行远景描写,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远景描写。”
他在黑板上写道:
河面上那一张张荷叶,翠绿、墨绿,颜色不一,光滑油亮。它们挤挤挨挨,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还有的卷着卷儿。那高高挺立的荷叶,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张开的舞裙。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好似一个个碧玉盘。偶尔几只青蛙跳到荷叶上,溅起的水花落在“玉盘”里,立刻变成了圆滚滚的“珍珠”。可爱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青蛙蹬着鼓鼓的眼睛望着人们,也许是害怕了,“呱”的一声,跳到水里去了。
“远景描写和近景描写有什么区别?请大家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西瓜象的话音刚落,气球猫就站起来发言:“老师,我知道这段描写就是远景描写。”
“我觉得不对。”气球猫站起来说,“我觉得从‘河面上那一张张荷叶’到‘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好似一个个碧玉盘’,是远景描写,从‘偶尔几只青蛙跳到荷叶上’到‘“呱”的一声,跳到水里去了’是近景描写。”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布老鼠不服,“理由呢?”
“因为……”
老师拦住气球猫的话头问气球猫:
“那你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今天老师讲的是远景描写,所以不可能把近景描写写在黑板上。”气球猫得意地回答。
“哦,你是靠推理,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没有认真想,怎能不错啊!”
西瓜象示意气球猫继续说。
“因为站在远处,不可能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更不可能看到‘溅起的水花落在玉盘里,立刻变成了圆滚滚的珍珠,’更更不可能看到‘可爱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还有‘青蛙蹬着鼓鼓的眼睛望着人们,也许是害怕了,“呱”的一声,跳到水里去了’,如果说听到了青蛙的叫声还差不多。”
“不错不错,这就是远景描写和近景描写的区别。”西瓜象说,“站在远处,视野肯定开阔,那么看到的景点范围就大。这时适合于概括性的大范围的描写,当然,也可以写某一棵植物,但是这个植物必须是高大的,如果写一棵矮小的小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看到,而且,只能描写这棵高大植物或者众多植物的的整体外貌,不能写细节——一定要记住,站在远处看景物,是看不到细节的。看不到细节,就不能写细节。”
到这里,同学们都明白了远景描写的主要特点,于是开始练习。
豌豆鹅这样写的:
那压满枝头的“国光”和“红元帅”,蒙了一层薄薄的露珠,在晨光中像是亮起了千万盏小灯笼。一枝枝、一树树成熟的苹果,像一群群风华正茂的妙龄姑娘拥挤在一起,它们并不羞羞答答,而是昂首侧脸、自得其美地眺望高远的天空、彩色的山野。
老师把这段描写抄写在黑板上,气球猫立刻站起来说:
“我觉得不像是远景描写。如果站在远处,怎能看到‘蒙了一层薄薄的露珠’呢?如果拿掉这一句,再去掉‘一枝枝、一树树成熟的苹果’,就应该是远景描写了。”
老师根据气球猫说的做了修改:
那压满枝头的“国光”和“红元帅”,在晨光中像是亮起了千万盏小灯笼,又像一群群风华正茂的妙龄姑娘拥挤在一起,它们并不羞羞答答,而是昂首侧脸、自得其美地眺望高远的天空、彩色的山野。
同学们看了都频频点头。
这时布老鼠也写完了:
远处那株银杏树隐匿在雨雾里,若有若无,时浓时淡,像一把撑开的奇异的伞……“不错,虽然短,但是很准确。”
得到老师的夸奖,布老鼠得意起来,仰起了小脑袋,摇起了身子,不想凳子一歪,“扑腾”一声把他摔到了地上。
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和起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