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镇江某仲(1 / 1)

(清)袁枚

某仲,镇江[1]人。兄弟三人,伯无子,仲有子七岁,看上元[2]灯失去,不知所往。

仲闷甚,携赀[3]贸易山西,并冀访子耗[4]。去数载未归,飞语[5]谓仲已死。仲妻不之信,乞叔往寻。伯利仲妻年少可鬻[6],诡称仲凶耗已真,旅榇[7]将归,劝仲妻改适[8]。仲妻不可,蒙麻素[9]于髻,为夫持服[10]。伯知其志难夺,潜与江西贾人谋,得价百余金,令买仲妻去。戒曰:“个娘子要强取,黑夜命舆来见素髻者挽之去,速飞棹行也。”归语其妻,意甚自得。

伯故避去。仲妻见伯状,知有变,甫黑[11],即自经[12]于梁。悬绝[13]作声,伯妻闻之,奔救,恐虚[14]所卖金也。抱持间,仲妻素髻坠地,伯妻髻亦坠。适贾人轿至,伯妻急走出迎,摸地取髻,误带素者。贾人见素髻妇,不待分辨,竟抢以行。伯归,悔无及,噤不能声。

仲自晋归,涂如厕[15],见包裹五百金在地。心计:此必先登厕者所遗,去应不远,盍俟诸[16]?未几,遗金者果至,遂与之。其人感德,分以金,不受;乃邀仲偕行。数日,抵其家,具鸡黍,命一子一女出拜。仲视其子,宛然己子也,问之,良是[17]。——盖仲子失去时,为人所卖,遗金者无子,买为己子,十余年矣。仲持之,泣下。遗金者曰:“若携子去,我女即许汝子为媳妇。”

仲归,将渡江。见一人落于水,呼救无应者,群攫[18]其资。仲恻然,亟呼曰:“孰肯救者,我募以金!”救起视之,是季弟也。——季承嫂命寻仲,伯并利其死,曩[19]之落水,有挤之者,伯所使也。仲知其情,携弟与子归,入门,伯见之,亡去。

(见《子不语》)

〔1〕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 〔2〕上元:元宵节。 〔3〕赀:资本。 〔4〕冀:希望。耗:消息。 〔5〕飞语:传说。 〔6〕鬻:卖。 〔7〕旅榇:死于外乡的人的棺材。 〔8〕改适:改嫁。 〔9〕麻索:白麻布。是丧礼的一种表达物。 〔10〕持服:居丧守孝。 〔11〕甫黑:天刚黑。 〔12〕自经:上吊自杀。 〔13〕悬绝:上吊的绳子断了。 〔14〕虚:落空。 〔15〕如厕:上厕所。 〔16〕盍俟之:何不等待他。 〔17〕良是:真的是。 〔18〕攫:这里是要挟让人出钱的意思。 〔19〕曩: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本篇通过伯仲二人的不同遭际,宣传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道德思想。这一思想是明清许多笔记小说的共同主题,大概与当时社会道德之沦丧有关;不过,小说的可贵在于表达这一主题时,没有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而是借助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巧合,令人感到可信,可亲。如伯妻误戴素髻,写得就入情入理,毫无斧凿痕迹。另外,没有说教,没有外加的议论,而是让倾向性在自然中流露出来,也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