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南阳县[1]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2]。能以两肩负粮船[3]而起,旗丁[4]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
率其徒行教常州[5],每至演武场[6]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7],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8]。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卷[9]。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10]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下,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人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见《子不语》)
〔1〕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2〕拳勇:善拳术而有勇力。 〔3〕粮船:运粮船。 〔4〕旗丁:清代服役的士兵。旗,清军的编制。 〔5〕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 〔6〕演武场:这里泛指比赛武艺的场地。 〔7〕龙钟伛偻:因衰老而弯腰曲背。 〔8〕旁睨而揶揄之:不正眼看而对他加以取笑,表示轻视。 〔9〕誓卷:生死文书。有此为证,打死人亦可不负责任。 〔10〕取势:作出姿势。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着名文学家。其《子不语》共二十四卷,书名取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意,后因见元人说部有此书名,又改名为《新齐谐》。这是作者晚年“广采游心骇耳之事”的游戏之作。鲁迅评价是:“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
《卖蒜叟》就是一篇去雕饰,近自然的生活场景速写。它揭示了“艺无止境”、“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批判了恃强凌弱、骄傲自大的行为。在写作上以柔克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卖蒜叟的武艺高强,虽夸张但尚下失之荒谬,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