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梁童谣①(1 / 1)

梁童谣①

宁逢五虎入市,

不愿见临贺父子。②

——《南史·梁宗室上》

【注释】

①梁童谣——《古谣谚》题作《百姓为萧正德父子谣》。梁,南朝萧氏王朝名,时为502~557年。

②临贺父子——临贺王萧正德父子。萧正德的父亲是临川静惠王萧宏、梁武帝萧衍的弟弟,萧正德的儿子名萧见理。

【赏析】

中国历史上,被人民诅咒的人甚多,但像萧正德父子这样祖孙三代被人民诅咒并见之于童谣的倒不多见。据《南史》本传记载,这祖孙三代真可谓是五毒俱全,丑声远播。萧宏因为得到他当皇帝的哥哥萧衍的包庇纵容,简直是无恶不作。他带兵打仗,贪生怕死。天监四年,要他带领“百万大军”北上侵魏,“所领皆器械精新”,但一听说魏援军到,就吓得要死,不敢出战,被魏军“遗以巾帼”,并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对他羞辱备至。他搜括钱财,达到惊人的程度,有几乎一百间房子用来装钱财:“百万一聚,黄膀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现钱三亿余万,余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纻、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他生活腐化:“好内乐酒,沉湎声色,侍女千人,皆极绮丽”,“修第拟于帝宫,后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他玩的一个女人江氏,一双鞋子就值一千万,一天要吃鲭鱼头三百个,其他珍肴无数。他还与哥哥梁武帝的女儿永兴公主私通,并因此想杀了武帝篡位,但未成功。他的儿子萧正德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少而凶慝,招聚亡命,破冢屠牛,兼好弋猎”。开始武帝因为无子,曾把他作为养子,后来,武帝自己养了昭明太子萧统,又不要他当儿子了。他认为当王储的美梦破灭,心怀不满。先是与正则、董世子、夏侯洪等人“公行剥掠”,杀人放火,“以**盗屠杀为业”,被人称为“四凶”。后又勾结侯景,引狼入室,被封为“天子”。在放侯景进城后,侯“纵令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捶,疲羸者因投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彻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梁书·侯景传》)萧正德还奸占亲妹妹长乐公主,真是狗彘不如。萧正德的儿子萧见理继承了乃父的衣钵,从小就“性甚凶粗”,后来流与强盗为伍,晚上出去抢掠,为乱箭射死。父子三代人的所作所为,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对他们的仇恨之激烈可想而知。

童谣借助于比兴手法来表达人民仇恨萧正德父子的情绪,虽只有寥寥两句,却形象而深刻。过去,人们一般把老虎作为凶残的代表,所以,很早就有了“谈虎色变”的成语。“五虎入市”用得十分恰切:一方面特指其多,因为是指正德父子,不是一个人,所以用众多的老虎来形容他们,从而显示了“众虎为患”的可怕。另方面,又用“入市”,进一步突出虎患的严重,“市”中人多,众虎入内,伤人也就更多。但是,童谣并没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是用选择的形式、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表明,要是让人们在如此严重可怕的虎患与临贺父子之间作选择的话,他们宁可选择前者,而不要后者,这就把临贺父子的凶残给突出了。中国的大圣人孔子曾说过“苛政猛于虎”的话,这首童谣表现的是代表苛政的官吏“猛于虎”的危害,也可以说是孔子这话的注脚或见证。

童谣反对的萧正德父子,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个别现象。歌谣中经常出现的“宁……,不……”的选择格式,都是反抗无门的被压迫人民在“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指导思想下创造的产物。如唐代民谣就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见屈突通。”(《旧唐书·屈突通传》)“宁食三斗蒜,不逢杨德干。”(《旧唐书·杨炯传》)“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新唐书·权怀恩传》)诸如此类,在号称治世的唐代,尚有这么些人民不愿“见”、不愿“逢”的官吏,其他时候,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童谣有它的典型意义。

【今译】

宁逢五虎于都市,不见临贺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