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严重注意,并采取了,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例如颁布出版物质量标准、在报刊上对书刊的错别字进行“曝光”之类。这些都是得人心的,并且也有一些效果。但是,书报上以及社会上用字中的错别字现象如果不说是“愈演愈烈”的话,至少仍是非常严重的。有人形容为“措施你尽管措施,错(别)字我仍自为之。”语句虽迹近调侃,却也道出若干真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恐怕与就事论事的简单化方法有一定关系。“有关部门”认为只要发一个指示,或在报上对错误“曝”一下光,问题就能解决或“基本解决”。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错别字的问题,并不单单是“写错”或“印错”几个字的问题,它牵涉到非常广泛的因素。以“写错”来说,有文化水平的因素,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责任心的问题,还有偶然的笔误,而这些,客观上又与汉字的独特性多少有些关系。至少书报以及一切印刷品上的错别字,除了作者“写错”之外,还会因为排字、校对、装版、付型等各个环节的差错而增加另外的可能性。所以说,小小的“错别字”治理问题,就是一个需要人人都予以重视的综合治理的问题。除了就错论错之外,还需要有人从理论上作些研究,以帮助人们来消灭错别字。
最近郝铭鉴同志的《怎样识别错别字》(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版),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而读起来又轻松愉快的书。
郝铭鉴同志毕业于中文系,但并不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做这种“纠错”工作可说是他的业余爱好。去年,他设计的一篇“错误百出”的考卷《书市散记》登在《新闻出版报》上,引起了许多单位的兴趣,拿它来对本单位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进行测试,结果“测而后知不足”。不少人(包括不少有高级职称的人)面对短文中讲明的一百十处错,就是挑不出足数。上海有几家单位测试中,得满分的一个也没有,而七八十分的大有人在,不及格者也不在少数。这一来,至少消除了一些同志对错别字掉以轻心的思想而勾起了他们纠正错别字的兴趣。如今,在这本小书中,他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篇“错误百出”的《西山抒情》的短文作为“代前言”,讲明里面有一百个错别字,改正一个可得一分。作者说:“如果你得了一百分,请千万别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九十分以上,那也只要翻翻即可;万一不能超过九十分呢,就花几个小时读一遍吧。”依我看,即使能得一百分的同志,翻翻这本书也大有必要。因为作者在书中不仅谈了错别字在书报及社会用字中泛滥的严重情况及其危害性,而且从客观上和主观上详细分析了错别字的成因,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纠正的方法,虽不见得是什么惊人的高见,却是实实在在的知易行易的好建议、好方法’读一读,保证有益无害。书中还附录了他搜集书报实例而精心编成的《常见错别字举隅》,可读可查,如果人人都能记住并付之实践的话,我看目前书报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错别字有望得到消灭。
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这本不过十万字的“小书”不应该被小觑,被冷落,不应该只印八千册,而是应该——所有的书报刊的编辑和老总们人手一册;
所有的作者人手一册;
所有的为交流而写字的人都人手一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本“小书”是功德无量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消灭错别字;纯洁我们祖国的语言。
不过,作者也不可高枕无忧。因为,纯洁祖国语言还有许多事要做,错别字纠正之后,还有标点、语法、逻辑方面的种种“错误”有待纠正,不知他是否能为我们再写出几本这样的书来?
(199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