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中国人》(1 / 1)

微型书论 雷群明 422 字 3个月前

做了几十年的“中国人”,本以为自己对自己作为“中国人”应该是很熟悉,很了解的了。最近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不禁对此有些疑惑了。这对于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人来说,不知是一种耻辱还:是一桩喜事?

首先,我从没想到“中国人”竟会如此复杂,以至“复杂”到写了近三十万字专着来剖析、介绍,作者仍然感到没有把握,害怕不一定是“真理”,更害怕被国人或外国人“误解”。当我看完作者所写的文章内容时,我觉得他的害怕是有理由的。譬如关于“中国人的性格”,他列举了“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等。这些内容,差不多都是些消极的东西;他又认为“中国人缺乏西方人的一些高尚品德,比如豪爽、雄心、改革热情、参与精神,冒险意识、英雄胆略等等”,如此的见解,恐怕就不是那么令人容易接受的。另外,关于中国人的心灵、人生的理想等等不少沦述,都有令我的眼界大开而又间或不敢苟同之处。不过,总起来说,作者从东西方人的比较中,从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和学习领悟中得出的结沦,却给了“复杂的中国人”一个简要的勾勒。

另外使我震惊的是,书中的有些描述虽然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却仍然是那样具有“现实意义”。譬如他讲到“裙带、腐败和礼俗”时,所说的某些情况今天就颇不乏其例。当然,不能说社会没有进步,只能怪“中华民族的传统势力”太强:欠和顽固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能急于求成,以至“欲速而不达”。

林语堂先生因为曾受过鲁迅先生的批评,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形象”不太佳;如果除了接受鲁迅的权威结沦之外,我们自己读一点他的东西,认识一下他的为人和思想,也许会得出一点自己的不同结论的。不过,好在作者已经声明在先:“如果有人持有与我相反的意见,我也随时准备支持他,并为他提供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他的正确性,然而,真理终究是真理,它会压倒,—切聪明的个人见解。”

我赞赏他的这种态度。

(1989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