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另一面(1 / 1)

微型书论 雷群明 734 字 3个月前

近年来,科学幻想小说的崛起成了引人注目的现象。据有人统计,一九七八年以来,全国已发表的各种科学幻想小说约二百余篇。不少报刊以它作为招徕读者的“热门货”。目前,科学幻想小说不仅有了短篇集子,而且中、长篇也崭露头角,并有向着“科学幻想+福尔摩斯”方向前进的趋势。

科学幻想小说这种繁荣,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提出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经历了十年浩劫造成严重的知识饥荒的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热情大大高涨起来,犹如久旱逢甘霖。对于凡是与“科学”有关的东西,都表现了一种饥不择食的兴趣。加之科学幻想小说这种形式具有幻想奇特、情节曲折等因素,也使得刚从“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的读者,感到耳目一新。当然,近几年国外科学幻想小说以及科学幻想电影等的输入,也从旁起了一种刺激的作用。

科学幻想小说的繁荣,本身是一件好事。它作为文艺百花园中一种新花,完全有茂盛生长的权利。写得好的科学幻想小说,也将以其科学的预见和基于科学成就上的幻想,刺激读者对科学与文艺的兴趣和向往,促进读者智力的发达和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勇气。法国着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凡尔纳,就是以其严格的科学精神和严肃的创作态度赢得了“科学幻想之父”的美称,而他的作品则被誉为“科学的预言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但是,现在有一些科学幻想小说的作者,却缺乏凡尔纳那样一丝不苟、注重科学的严谨精神,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一条“创作捷径”,这就值得商榷了。他们往往抓住一点并无科学性的“幻想”,就关在房间里设计故事,杜撰人物,其路子无非是当今比较时髦的“幻想”+“爱情”,或“幻想”+“惊险”。除了从别的惊险小说中改头换面地抄来曲折离奇的情节,可以暂时赢得一些廉价的“票房价值”之外,其他可以恭维的东西就不多了。

文学作品应该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并成为引导读者向上奋进的“生活教科书”。中外文学史上所有有成就、有价值的作品,无不是首先具备了这样的品格。而那些脱离生活凭空编造的作品,最多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打几个浪花就消逝了。科学幻想小说如果不能成为“科学的预言书”,以其科学的价值存在下去,就应该成为“生活的教科书”,以其社会艺术价值而长存于世。能够二者得兼,当然更是上品。假如既无科学性可言,而又是脱离生活的凭空杜撰,其价值可以说连过去的一些鸳鸯蝴蝶、才子佳人小说还不如。鸳鸯蝴蝶、才子佳人小说虽然没有深入反映生活的本质,但终究还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个角落或某种表象,因而总还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艺术研究价值。而没有科学性又脱离生活的某些科学幻想小说,却连这一点资格都没有。岂不可叹?

当代西方也出现了“科幻热”和“推理热”,其原因除了迎合一些读者好奇和要求刺激的心理外,我以为与一些作家不敢正视现实或无法正确反映现实有关。他们要回避现实,却可以在“科学幻想”和“褐尔摩斯”之间找到出路,求得安慰。在艺术上,他们走的是一条避难就易的“捷径”。即所谓“画鬼易,画犬马难”是也。今天,我们的科学幻想小说作者有无回避现实的思想,我没有调查,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有些科学幻想小说提供的,的确是一幅远离现实的虚无缥缈而又多少带点公式化的“生活”画面。从这种“镜子”中,人们看不到生活的热潮,看不见生活的主人的风貌,也看不出作者的灵魂。因此,从文学创作的要求来说,这种“繁荣”的另一面,不能不说是潜在着一种危机:它有可能导致我们的作者远离生活,不能担当起人民的代言人的光荣而又艰巨的职责。

(1981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