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版社好像成了一块“唐僧肉”,一些部门“改”起“革”来,不是致力于本身如何增收节支,提高质量和效益,不是谋求自身的发展,而是瞄着出版社,用各种办法从它身上“挖”出一块来给自己。其实,这是一个将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办法”。
近几年来,纸张、印刷工价一涨再涨,但印刷质量并没有多少提高(如果不是降低的话),印刷周期也没有缩短,最近又一次大幅度提高了工价,而且实行“倒算账”,出版社一下子就增加数以十万计的支出;又是“最近”,图书发行折扣要求从六七折降到六五折再上下浮动一两个百分点,但发行所仍很少备货,而仍以这种折扣向出版社添货,使出版社实际折扣更低(上海还算好的,据说外地更低);由于物价上涨,作者要求稿费上涨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甚至有些作家已联手采取了行动。此外,以政府的名义增加的各种“补贴”也全部落在出版社头—巳社内职工要求增加工:资、奖金、福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大家都把“刀子”伸向“唐僧”,作为“唐僧”的出版社除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书价上涨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想?但书价上涨还要顾及购买力水平,并不是可以任意乱涨的,否则即使政策允许,也会导致订数萎缩,那也无异于自杀政策。
或曰:国外和港台发行折扣比我们更低,我们为何不能降低?答曰:人家图书的定价一般是成本的四到六倍,所以,即使三折出货也有赚头;而我们定价一般只是成本的一倍甚至更少,如何能够同人家比?
前些年,出版系统总的利润比较高,其实肥瘦很不一律,有些社的困难被掩盖了。随着竞争的激烈,有些本身已没多少肉可割的“唐僧”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而“肉”多一点的“唐僧”也会发现自己终有被割尽的一日。
固此,为文化发展计,为繁荣出版计,最好大家各自多动点脑筋,把自己养得壮一些,不要只是盯住一个“唐僧”,则幸甚!
(199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