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米舒”曹正文
以我们的熟悉程度。本来是可以不用访问的。但为了给他拍一张“倩影”替本文配套,我竟不得不三登其门,权当访问了。
按我们通行的标准,40出头的他还算是“小青年”,三口人有30平方米两间住房,已算宽敞;那朝南的一大间除了隔出一小部分作会客室兼女儿的住房外,其余就成了他的书房,用以陈放他的8000多册各类藏书。靠窗是一张书桌,三面都是他自己设计的书橱,一律“顶天立地”,从地板直至天花板,单层放的各种精装工具书;双层的设计很别致:里层下面垫有一个小隔板,使得里面陈列的图书正好能露出书名,查找起来十分方便。
本来,他的书房是在朝北的小间。但那儿太小,施展不开,不少书只能堆放在床头地上。他觉得宁愿委屈自己,不能让书受委屈,将书斋与卧房作了对调。对于这一“壮举”,他曾激动了好些天,有时睡到半夜也会爬起来去欣赏一番,以至他夫人以为他得了梦游症呢。
他的书分类清楚,排列整齐。他说自己的藏书大致分五类:历史,从二十五史到《通鉴》之类,基本齐全;古典诗歌,包括了全本、选本;通俗小说,包括侦探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等等,自称搜罗颇全,仅温瑞安的就已有125套之多;心理学方面的着作,包括命相研究方面的“杂书”,达300多种;旅游书,自称可以“卧游全国”。另外,足以令他自豪的是他得自海内外作家亲自题赠的1 500多种签名本,他将它们藏于“秘柜”,不轻易示人。他说,看到这些书,不仅想到书的内容,更可联想起一段段不同的友谊佳话。
“人家说你的书都是别人送的,是这样吗?”我不大客气地问道。
“哪里!我自己要的书多,半是自己买的。有一次我到深圳出差,妻给我一笔钱要我帮她买首饰,但到那里,我看到有一批武侠小说书是上海买不到的,就全部挪用买了两大包书回来,幸好夫人没有深加追究。”他说着向夫人投去感激的一瞥。
“你真是一个书迷。”我脱口而出。
“是啊,所以他取的笔名叫‘米舒’呢。”正在做功课的女儿突然插进来补充。
说起米舒,我想起了他用这个笔名在《新民晚报》“读书乐”专版上所开的“书友茶座”专栏。每周一篇,答复读者提出的各种有关书的问题,从1986年到现在,坚持了300多期,真不容易。他说:“这个专栏办起来之后,读者来信每年有4 000多封,我就从中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回答。问题五花八门,全靠我的这些书帮忙。我得的稿费,大部分都用在买书上了,而买了书又可帮我写出更多的书,我管这个叫‘以书养书、以书促书’。譬如我收集的侦探小说、推理小说比较多,结果,自己也写了一本推理小说《紫色的**》;另外,我还在编一本《世界侦探小说大观》,收入约800种书。”
我知道,近十多年来,他用业余时间已经编着出版了25种图书,其中在学林出版社出的《古龙小说艺术谈》还出了香港版,甚得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赞赏。他善于活用所学的知识,譬如读咏鸟的书与一些诗话,就写出了《咏鸟诗话》,读花经一类书,就写出了《群芳诗话》,也真算他有本事。
(《解放日报》1992年2月1日,署名:钟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