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岗敬业1(1 / 1)

吾意以为吾侪任事之时,一方面知其为一家之分子,一方面尤当知其为社会之分子,一方面忠于其本身事业,一方面尤当热心协助社会上之公益事业。其目光当深远,其度量当宏大。如此则各人所以贡献于社会者虽因其能力之不同而不能一致,然此种人愈多,则社会所得福利之总量必愈大,是乃可断言者。地位高者,能力大者,固易偿其志,而展其怀抱;地位及能力之寻常者,苟有是志,亦可在其分内竭其绵力,尽其一分子责任,即目前处于不可能之境域,苟心目中有是鹄的,一旦有此地位与能力,亦不至流入贪官污吏或贪酷残忍的资本家。

(《全》#1, 219页,1921年6月)

讲到我个人将来到社会上去任事的方面,有两个宗旨可以预先奉告你老先生,第一,必选择性情所近和自己学识所宜的职务;第二,既就一事,必聚精会神做去,一扫社会上因循苟且敷衍的恶习。因为倘若所择的职务不是性之所近及自己学识所宜的,于职务固然没有益处,反而把自己的天赋和所学的知识糟蹋;倘若已择定了职务,心不专一,这正是我国各界——以政界为甚——人浮于事而事不举的大根源,也是社会腐败之大根源,所以我立意和他奋斗,并愿我的同志都和他奋斗。

(《全》#1,229页,1921年)

人人要有职业,职业不但是为谋生,并是尽量发展特长以服务社会。

(《全》#1,309页,1924年8月)

我们择业好像要择一条路走,要走那一条路,最好先研究明白那条路比较的适宜,如果没有目的,或有目的而不明路径,就很危险了。

(《全》#1,356页,1925年)

我们如说人有天才,听的人或者要客气;但是无论何人总有一种特长,就是不能比别人有特长,在本身几种长处里面,总有一种比较的特长,这是无疑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发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对社会能因此作最大的贡献。所谓最大的贡献,不是指必在最高地位。如有一个人的特性,近于担任小学教育(员),他因此成一小学教育专家,为社会改进关于小学的问题,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不是要做到教育总长,才算有最大的贡献。一个人的职业如能适合他的特长,不但易有最大的贡献,也是终身享乐的事。

(《全》#1,357页,1925年)

在社会里做事也是如此,只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实在的本领,不患无立身之地。

(《全》#1,358页,1925年)

无论何种职业,各有他的优点,也各有他的短处。适于某业的人,就是要能利用他的优点,而同时又能自信可以抵抗他的短处,不因此畏难却步。

(《全》#1,369页,1925年5月)

普通的人总常常以为职业的唯一目的不过是混饭吃,所以有遗产可以坐吃的青年就不想到职业,必使人人明白自食其力与服务人群的责任,才能打破这种谬见。

(《全》#1,370页,1925年5月)

青年初入职业界服务,其所常遇之现象有二: 一为所任事务之较属平常;一为所受酬报之较属微薄。盖事务之性质愈重要,其范围愈广大,则其所需之学识经验亦愈高深;主其事者固不敢贸然以重要事务委诸少不更事之青年,即在初入职业界之青年,阅历既浅,亦实无以应此重任。至于酬报,则常与所任事务之性质与范围为比例: 在用人者固不肯以厚薪用无甚重要之人,在任事者亦难安于无功受禄之讥,故就事实言之,则服务于社会者,几于人人不能不经过此一时期也。

(《全》#1,420页,1925年12月)

吾人当知在社会服务,一方面固在处理事务,一方面即在从中学习,经验随闻见而增进,学识因应用而愈深,日积月累,乃能蔚成大器。

(《全》#1,420页,1925年12月)

盖在普通青年之心理,往往因此厌事务之平常,以为不足措意;嫌酬报之微薄,以为不值尽心,由此所发生之流弊,其上焉者对于职务只望奉行故事,每日其身虽在办公室,而心中实盼办公时间之速满,以得离此令人憎恶之办公室为大乐;其下焉者,苟且偾事,信用全失。要之其心目中对于所料理之事务,全视为属于他人之事情,一若与其自身毫无关系者;基本观念既误,则对于所事不免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亦固其所,而夷考其症结所在,盖由于不明服务之主要用意。

(《全》#1,420~421页,1925年12月)

吾人必先明澈职业所含蓄之重要意义,然后始觉忠诚服务中自有无上快乐,有此觉悟,始知不可限其眼光于利己方面,但注其全副精神于职务之改进,于此处用其心力,在职务上必有其相当之优良成绩,决不至于徒劳无功也。

(《全》#1,421页,1925年12月)

吾人启迪学生对于职业之正确观念,亦以服务人群及为己谋生并重,切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古训,非仅谓足以解决面包问题而遂尽其能事也。

(《全》#1,545页,1926年10月)

我总觉得“为己”是有限的,“为人”是无限的。

(《全》#1,591页,1927年1月)

我以为一个人最大的愉快与幸福,莫过于寻出自己的特长,依着特长的倾向,加以发展,从事特长所宜的事业,津津有味的向前猛进……(《全》#2,58页,1928年3月)

无论做什么事,能实事求是的切实做去,使用你的机关觉得在事业方面少你不得,就是你要走,也要把你拉住,用不到“拍”!

(《全》#2,332页,1928年10月)

继续不断的努力和继续不断的研究,是事业成功之母,是可宝贵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人对于他所做的事情才能有心得,才能使自己的学识经验一天比一天的进步,才能使他的事业发挥光大,与时俱进,不是那些因循敷衍,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人所能梦见。

我们常觉得社会上从事各种事业的人缺乏这种精神,所以遇着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特别的敬重,特别的高兴,希望各业里面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多起来,便是社会事业发展前途的福音。……这种继续努力继续研究的精神,当然不但是服务新闻事业的人所应有,在社会上从事任何职业的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都应该有的。

(《选》,3页,1929年1月)

一人总要有所精;要有所精,须有极浓厚的兴趣,把自身和所喜做的事融合为一。

(《全》#2,471页,1929年1月)

多多阅读有益的书报,融化他人的学术修养和经历思想,亦可受其伟大人格及渊博学问之感召,借以开拓心胸,砥砺品性,获得无数卓识,振作自己志气,在实际上也可以由此收到良师益友夹持的结果。

(《全》#2,593页,1929年5月)

办事当然不得不吃饭,但如仅仅为吃饭而来,对于本身事业不感兴趣的人也就永远弄不好……(《选》,286页,1929年12月)

讲到这个花匠(按: 指韬奋自己)的自身,一无所长,却自信把人生看得很穿,依他的直觉,以为我们这样由十四种元素凑成而终须归化于大地的躯体,只有在寄存于此世间的数年或数十年中,各就个性尽量为人群努力,使人多少得点益处,尚有一些意味,此外实一无可恋,何苦争名夺利攘权,扰个不休?试问一旦“归化”,究竟能带着什么去?他在这个花园里努力,只不过觉得这个小小花园尚能应社会上一部分的需要,他在这里面做个小小花匠,觉得在他个性还算比较的近些,觉得还有兴趣,所以愿以全副精神竭尽棉薄;只望能在此茫茫的人生长途中,寻得一花一蕊,贡献给诸君;倘诸君觉得在有些趣味的材料中,随处得一点安慰,得一点愉快,得一点同情,得一点鼓励,便是他暗中在精神上所感到的无限的愉快。他并无意要把本刊做成什么“导师”,只希望把本刊做成读者诸君的许多好朋友里面的一个——一个诚恳同情欢悲与俱的好朋友。至他个人,只愿终其身做一个无名小卒,但知尽其心力为本刊干去,干到没得干时——无论是“跷辫子”,或是被“开除”——便滚;不过在未滚之前,总是要不顾一切的保持爱护本刊公正独立为社会努力的精神,尽其心力往前干去。

(《选》,286~287页,192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