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论新闻出版(1 / 1)

前言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在韬奋夫人沈粹缜和女儿邹嘉骊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采访过的胡愈之、徐伯昕、仲秋元、张锡荣、许觉民等30多位生活书店老同志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本由我和生活书店老同志钱小柏写作、我兼任责任编辑的书,终于在1983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当时的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王子野同志为此书作序,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出版学的命题。承蒙读者的厚爱,此书不仅印发了软精装和平装本1.4万册之多,而且得到社会好评,1989年11月,全国首届编辑出版理论图书评奖,此书还获得了“优秀图书奖”的荣誉。作为初出道的笔者,内心的高兴是毋庸言说的。

1999年,因为年龄关系,我从学林出版社社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改任总编辑。2002年,承蒙局领导关心,在我已过退休年龄的情况下,让我到韬奋纪念馆去任馆长,使我得以有机会继续学习和宣传韬奋思想。在局领导的支持下,纪念馆于2007年确定了由我编写一本《韬奋论新闻出版》的研究课题。

20多年后,能够有机会再在这一领域耕耘,自感无限荣幸。但是,究竟如何编写这本《韬奋论新闻出版》,却使我犹豫再三。曾经有过想法,就是在《韬奋与出版》的基础上,简单地加上“韬奋与新闻”的内容,但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妥。一来,20多年里,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大为改观,大有进步,而且韬奋研究的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重要的是1995年《韬奋全集》的出版,给大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较之当时仅靠3卷本的《韬奋文集》和一些报刊作为立论的依据来,研究条件已大为改善,研究的内容也大为丰富,原来《韬奋与出版》的框架和内容不能不作出改变。二来,这几十年中,有关韬奋的研究着作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并且读者的心态和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也不能不另辟蹊径。三是《韬奋与出版》的合作者钱先生已经去世,我如果擅自使用其中的内容,还有一个着作权问题需要解决,也够麻烦。最后,真要在原来的框架下,加进去新闻部分,操作起来也决非易事。

经过自己反复的考虑并且征求了几位好朋友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用现在的编写法: 即按照新闻出版的基本内容,将韬奋的有关言论摘录出来,并按年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作为本书的主体,使之与“韬奋论新闻出版”名实相副。这样,既突出了韬奋的思想,又可以看出韬奋思想的发展脉络,也便于读者的查找、使用和研究,同时还可避免因为笔者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等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接近和了解韬奋,另外增加了一些材料,其中包括领导人对韬奋的题词、名人对韬奋的评价和由我撰写的对韬奋的生平着重从他的新闻出版经历方面所作的简单介绍,以期让读者对韬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原来还想在每一部分韬奋言论后面,再适当作些说明或补充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由于篇幅的关系,最后还是决定取消。作为弥补,选了几篇我以前发表的有关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研究文章附在后面,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吸取《韬奋与出版》的优点,保留其主要内容,又与它有较大的区别,同时也能显示出本书的新的特色,那就是: 为读者和研究者集中提供有关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一份比较完整的资料。对于在市场经济下忙碌而不大有时间读韬奋书的编辑记者和他们的领导者来说,也许倒会有些许帮助。附录还全文收录了王子野同志的序言和该书的目录,不仅意在为该书留一点历史痕迹,作为一种纪念,而且我认为,王子野同志序言中的基本观点现在一点都没有过时,仍值得新闻出版工作者认真听取。

如何将韬奋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论述进行归类,也是一大难题。因为一方面,当时新闻与出版的分工并不像今天这样严格,韬奋自己更是集记者、编辑、主笔、主编于一身,可以说是横跨新闻出版两界,很难分得清楚。另一方面,韬奋有关新闻出版的言论很少是专门的论述,绝大部分都是他在不经意之间的流露,要归类也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只能按照新闻出版的实际情况,勉强作了划分,其中有些难免有所重复或交叉。对于韬奋的言论,除明显的错字外,均照原样摘录,个别有疑问的,以括号注出,供参考。在韬奋语录的摘录方面,笔者虽然力求完整和正确,但是,由于时代的隔膜和理解水平的限制,仍可能难免不当之处。这些都诚恳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笔者使用的有关韬奋的材料,除了《韬奋全集》之外,还旁及了一切可能找到的有关资料,包括韬奋纪念馆编的《韬奋手迹》和《邹韬奋研究》、邹嘉骊编着的《韬奋年谱》等着作,韬奋家属和生前友好回忆中提到的韬奋言论也酌量收录了一部分。因此,本书所收录的韬奋有关新闻出版言论,在目前来说,应该说是最为集中和完整的了。

为了读者查找的方便,本书在选摘韬奋的言论时,以邹嘉骊主编的“走近韬奋丛书”中的《韬奋新闻出版文选》为主,凡是此书中所载的文章,均注明所在的页码;此书中没有的,则分别注明所出。所有韬奋的言论,均注明写作或发表的时间(《患难余生记》没有确切的写作时间,我根据韬奋夫人沈粹缜同志等人的回忆,定为1944年4月)。为了节省篇幅,对出处尽量作了简称,如《韬奋全集》简称《全》,卷名则以#代替(如第1卷简为#1,余类推),《韬奋新闻出版文选》简称《选》,《韬奋年谱》简称《年谱》等,出版社与出版时间等除在参考书目中注明外,其他地方均予以省略。这种做法如果给读者带来了不便,希望能得到鉴谅。

本书编辑出版,得到了韬奋纪念馆的全额资助,并得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和纪念馆同人的大力支持,谨表衷心的感谢。对于关心和支持过本书的所有已去世的老同志、老领导,谨表示深深的怀念!

对于本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